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莫把“顽童”变“宅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莫把“顽童”变“宅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本是调侃网友的一句戏言,却成了网络流行语。其实,倒退几十年,这句戏言一点也不“戏”,它正是妈妈们唤贪玩孩子吃饭的家常话。而今这句家常话已成了句“闲言”,因为无需呼唤,孩子就在家里。

时下,“宅男”“宅女”的称呼已经不新鲜,甚至许多孩子也自愿加入其中,以“宅童”自居。宅童的作息跟大人很相似,早上一睁眼就忙着上课,回家要“加班”写作业。好不容易赶上周六日或是假期,都要美美地补补觉,休养几日,在家当“猪”。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旦这种天性被戴上“紧箍咒”或被扭曲、磨灭,无疑是件悲哀的事。“顽童”变成“宅童”,代价是孩子越来越胆小孤僻,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越来越缺少人际交往能力……

案例

变“宅”原因:学习太累

晶晶每天4点50放学,5点10分左右到家。国家的第一件事是拉小提琴。妈妈规定她每天都要练习1个小时。六点半吃饭,吃完饭可以看会儿电视。七点半写作业,一般要写到九点。晶晶很羡慕小区里撒欢乱跑的孩子,可妈妈告诫她,期末考试快到了,小提琴又该考级了,得加把劲儿!

建议

有调查显示,相比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人,80、90后的安全感明显偏低,他们更缺乏追求理想的勇气,抗挫折能力比较低,也不容易信任别人。这无疑跟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能力与成绩是王,但也容易用能力与成绩置换自我。父母在一遍遍地向孩子传达学习成绩的重要性时,其实孩子已经被学业控制了。这样的孩子不是想“宅”,而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宅”。

许多家长意识不到,玩也是一种学习,孩子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更容易进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会“玩”的孩子,通常会更专注,更能实现自我。但焦虑的家长往往放不下“有形”成绩的提升,而忽视“无形”身心的成长。这种焦虑一旦传染给孩子,孩子会永远在焦虑中生活,这是很可悲的。学业也好,特长也罢,聪明的父母,都会特别在意孩子学习时是否快乐,勤学苦练的确能创造好成绩,但和失去健康快乐的身心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案例

变“宅”原因:父母太忙

十一长假到了,守着一桌子零食的彤彤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本来她的爸爸妈妈计划长假要陪她去旅游的,结果同在一个单位上班的夫妻俩却同时被派往外地进行项目招商,彤彤只好和前来照顾她的外婆呆在家里,父母为了表达歉意,买了好多零食给她。

建议

为了自己的升迁、事业成就而忽视对子女的陪伴,是一种比较自私的做法,却也是现实情况下许多父母的无奈。但无视子女的需求与力不从心又是两回事。有的父母认为,带孩子很简单,孩子有人照看,不出现危险就行。这样的父母通常会在孩子青春期时,明显感觉到孩子对自己的叛逆,哪怕自己真心想与孩子交流时,也会遭到孩子冷冷的拒绝。

带孩子不简单,孩子代表了一份责任,要尽可能多的陪孩子,理解和重视孩子的需要。不搪塞孩子,真心与孩子交流。哪怕违约,也不只是给孩子物质补偿,而要从内心真切表达对孩子的歉意。其实工作与照顾孩子问不是不可兼得,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面对问题的习惯,孩子有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事做,就不会特别黏着父母。而善解人意、懂得为别人着想的孩子,也一定不会因为父母无意的违约而生气哭闹。

案例

变“宅”原因:迷恋电脑

“妈妈,我的菜快熟了,别让人偷了!”刚满六岁的乐乐近日迷上了偷菜游戏,自从十一放假后,每天总是一本正经地坐在电脑前做“菜农”,甚至叫她出去和小朋友玩,她也一动不动的。

建议

孩子喜欢电脑游戏,多跟家长对电脑的使用习惯有关,家长首先要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在这个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电脑的时代,父母或许应该设想,假如没有电脑,生活会如何?是不是会有更多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

如果父母找到了比待在电脑旁更有意义的事,不妨带上孩子,跟你一起体会。父母言行一致,认为电脑只有在用于工作时才有意义,那么相信孩子也会有同样的价值观。

尽管没受父母的影响,孩子还是对电脑很痴迷,此时一定要作出干预。规定他们用电脑的时间,惩罚他们的过激行为。需要提醒的,家长的这种干预应该是帮的,而非简单的惩罚。要帮孩子分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别,帮孩子找到更有益身心的爱好,启发孩子找到更高的追求。

案例

变“宅”原因:外面太乱

琳琳今年已经7岁了,父母还是不放心她自己出去玩,除非是到同小区的同学家。上周班里有个同学过生日,想在一家餐厅聚会。那家餐厅离琳琳家不远,本来妈妈已经同意她乘公交车去了,但最后还是不放心,还是亲自把她送了过去。父母的担心,使得琳琳除了上学外很少出门,她甚至都没独自去过小区外的超市。

建议

在做人身安全与独立能力两者的“选择题”时,很多父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因为安全是底线,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安全问题上,父母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出现一点闪失。但安全并不等于对孩子过度保护,出于安全的考虑,过于限制孩子的行为,表面上是对子女的保护与不放心,实际上是不承认孩子的成长。孩子总是倚仗父母给予安全感,就会逐渐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而这恰恰是在许多危情时刻孩子能否保证自己安全的关键。

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时时刻刻担心孩子的安全,不如多让孩子尝试,教给她一些安全常识,让他学会保护自己。刚开始时,父母可以偷偷在一旁观察,看孩子能否独立保护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必定能增长不少这方面的能力。独自走入社会、独立解决问题、独自面对可能遇到的危险,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是一个优秀孩子的最基本品质。

案例

变“宅”原因:性格内阳

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宜静特别不愿意出门,节假日总喜欢在家里自己玩,同学约她一起玩,她也是推三阻四。爸妈看她太内向,主动带她去亲友家串门,可她到了别人家,总是一言不发,别人问一句,她答一句,还不停地催促爸妈早点回家。

建议

性格开朗还是内向跟先天气质与禀赋有关,是人力所不及的。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要做的也许不是努力让孩子改变,而是接纳他的性格特点,努力让孩子做到最好的自己。想想看,如果家长总是暗示孩子的性格不好,这种暗示会让孩子更加没有自信,接纳不了自己,也变不成别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性格内向的孩子的确爱“宅”在家,也许他们并不是不爱出门,而是有比出门更让他们兴奋的事情,比如看书、陪饲养的宠物、研究喜爱玩具等。如果孩子的兴趣是健康积极的,家长应该支持。孩子不喜欢热闹的人群,可以带他多接触大自然;不喜欢运动,可以根据他的爱好,玩些竞技游戏,让他慢慢体会运动的快乐。总之,要因势利导,不要一味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