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注重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注重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03-01

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平时多训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到底什么是能力呢?能力是人们完成某种任务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的本领,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预习能力较差,自觉性不强,主要表现为不会读书、记笔记、查资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

(1)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数学的文字特点进行阅读,把每课时的知识点划出来,疑难问题记在本子上。这样做会促进学生思考,提醒学生哪些问题应重点理解。

(2)让学生把听课过程和预习的思路不断进行比较、归纳,以便他们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关键点。

(3)抓不同程度的预习效果,及时交流,及时推广好的预习经验,纠正不良的预习方法。

(4)教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与学习有关的信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知识,丰富课本内容,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因为学生的信息来源不仅限于课堂。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某学生掷铅球,铅球经过的高度y(米)与水平距离x(米)之间的函数图像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一部分。①求函数的定义域,画出函数的图像;②根据图像说出该学生掷铅球的成绩。学生们一看,自己熟悉的掷铅球运动居然是一个二次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心里很好奇,于是他们主动地为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教学中通过展现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意义。

例:一个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求它的全面积和体积。

先让学生判断图1中是什么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通过学生动手折叠,从两个扇形可以看出与圆柱有关,展开空间想象可知图2是一个圆柱的四分之一,则容易求出它的全面积和体积。

4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探究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思维的主体――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悟性。当有些人见到数时,他们的大脑中会产生联想,经过综合分析获取重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就是数感。

例:感觉“勾股数”。四边形ABCD中,∠ABC=90°,AB=3,BC=4,AD=13,CD=1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连结AC,由已知条件AB=3,BC=4,得知AC=AB2+BC2。如果对5、12、13这三个数不敏感的话,问题就无法解决,若能感觉这是一组勾股数52+122=132,即AC2+CD2=AD2.可得∠ACD=90°,于是就得到一个新的直角三角形。所以S四边形ABCD=SABC+SACD=1/2AB×BC+1/2AC×CD=36。

5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状况。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抓住关键性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应善于引起学生争议,教会学生质疑,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往的教学中,师生都习惯于由已知条件到单一(确定性)结论的思维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应特别注意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使他们对问题的本质掌握得更清楚。

例:若三个方程X2+4X+3-4a=0;X2+(2a-1)X+a2+1=0;X2-2X-a+1=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如果我们从正面考虑,则有一个、二个或三个方程有实数根共七种可能;如从反面考虑,即三个方程都无实数根,则只有一种可能。

解:设三个方程都无实数根,则由判别式得关于a的不等式组:

16-4(3-4a)<0;

(2a-1)2-4(a2+1)<0;

4-4(-a+1)<0

解得-3/4<a<-1/4

故当且仅当-3/4<a<-1/4时,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因此当且仅当a-3/4或a-1/4时,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实数根。

6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它只有在应用中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先认真审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欢欢和迎迎进行一场有趣的比赛,每人跑500米之后必须再画一幅画:欢欢和迎迎同时起跑,最后又同时画完图画。但欢欢画画时间是迎迎跑500米时间的5倍,而迎迎画画时间是欢欢跑500米时间的6倍。问谁跑500米快?谁画画快?

分析:设欢欢跑500米用了x秒,迎迎跑500米用了y秒,则欢欢画画时间为5y秒,迎迎画画时间为6x秒。由所用总时间相等,有x+5y=y+6x,得4y=5x,由于x、y均大于0,所以y>x,欢欢跑得快,迎迎画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