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药治疗结肠疾病的显著疗效使得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对治疗局部结肠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现状,对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辅料做一介绍。

关键词: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辅料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CTDDS)是指口服药物在结肠阶段释放并被吸收发挥作用的一种靶向给药系统。OCTDDS口服药物后,通过特定的药物传递技术,使药物经过上消化道时不释放,药物到达人体回肠、盲肠部位后便开始崩解或蚀解,药物继续输送到结肠部位有效成分释放出来,从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中药OCTDDS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提高其顺应性,为一些需局部治疗的病患提供了有效、方便、不良反应小的新型给药方式。

1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生理学基础

人体体内肠道环境复杂,不同肠断部位的pH各异,且酶系多样,菌群差异较大。胃中胃液主要含有以胃蛋白酶为主的酶类和0.4%~0.5%的盐酸,pH值为1~3,这种酸性环境具有稀释和消化食物和药物作用,口服的药物在胃内的停留过程中大部分崩解、分散和溶解。小肠的pH比胃中高,约为5~7,药物在小肠相对稳定的转运时间,一般为(224±55)min,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从小肠到大肠,pH持续升高,大肠的pH在8左右,药物在大肠部分的吸收比小肠差得多。平均人的结肠全长150cm,粗大且水分少,pH与大肠一致[1],结肠有400余种细菌,主要是厌氧菌,还存在大量酶,如细菌酶、偶氮还原酶与多糖酶或糖苷酶等,难消化淀粉难以被小肠吸收消化,它能被结肠微生物发酵产生许多独特的生理作用[2]。结肠是特殊的给药部位,是治疗结肠疾病的主要作用部位,除直肠给药和结肠定位给药外,只有一些吸收很慢的药物,在通过胃与小肠未被吸收时,才呈现结肠的药物吸收。

2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特点

OCTDDS相较与其他类型靶向给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药物经过胃和小肠部位不释放,避免药物在其部位吸收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不必要痛苦。(2)药物在结肠部位定位释放,使药物以较高浓度分布于整个结肠,提高药物疗效,对肠道疾病的治疗极为有利[3]。(3)药物在人体结肠部位滞留时间较长,故结肠靶向给药的研究有助于开发和利用某些在结肠有缓慢吸收的缓控释制剂。(4)结肠段运动极为缓慢,因此可将其视为由所有未被吸收的养分、水分、代谢产物组成的一个封闭“隔室”。药物可在此浓集形成“储库”,并由此吸收入血,从而保证药物以恒定的速度被吸收。此特点可确保蛋白多肽类与促吸收剂在该部位始终同步吸收,使药物在整个吸收期内处于平稳的吸收状态[4]。

3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辅料研究

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中,辅料对整个制剂的疗效、质量、在结肠部位定位释药以及局部生物利用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结合药物本身的性质和生理学基础,选择合适的辅料使药物在经过上消化道时不崩解释药,而在结肠部位释药达到结肠靶向给药的目的是口服结肠靶向制剂关键技术。常用辅料分为时滞型结肠释药系统、pH依赖型结肠释药系统、酶触发型结肠释药系统、压力依赖型结肠释药系统和综合型结肠释药系统。各类型的结肠靶向系统的辅料介绍如下:

常用在时滞型结肠靶向制剂的辅料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肠溶型聚丙烯酸酯以及胃溶型聚丙烯酸酯等。

在pH依赖释药系统研究中,常用丙烯酸树脂这类聚合物作为pH依赖释药系统的辅料,代表性的以L/S两种类型的Eudragit为主,Eudragit L包衣材料在pH>5.5时,包衣层便开始溶解,而Eudragit S包衣材料在pH>7.0时,包衣层才开始溶解[5]。目前,常用于酶触发型释药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中的高分子辅料有偶氮聚合物和多糖类聚合物。多糖类聚合物在酶触发型结肠靶向给药药系统主要有辅料有壳聚糖、果胶、瓜耳豆胶、葡聚糖、直链淀粉、硫酸软骨素等。天然的多糖类物质,安全稳定,资源丰富,结构修饰较易,生物相容性较好。压力依赖型结肠释药系统通过控制EC膜厚度达到结肠靶向,并受食物和胶囊大小的影响[6]。综合型结肠释药系统主要是将以上各类型的包衣材料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型的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4 讨论

4.1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剂型主要是基于生理基础条件上而设计,当在病态条件下,生理基础发生改变,如结肠中菌群发生紊乱,酶系改变,pH下降等,这些释药系统是否仍然会准确定位释药还有待更深一步的研究。

4.2 中药对肠疾病治疗渊源久远,处方丰富多样,可以进行中药对结肠疾病作用机理、疗效,处方增减与药物配伍等研究,以及将有效药物制备成剂型,研究剂型对药效、毒性等影响。中药在肠道疾病的前景可观,研究内容丰富,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Wilson CG. The transit of dosage forms through the colon [J]. Int J PHarm,2010,395 (1/2) 17-25.

[2] 欧仕益,傅亮,黄才欢等,难消化淀粉的功能及其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1,22(4):93-95.

[3] 王兰,杨芳,齐香君.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2):995-998.

[4] 邓子华,邓虹珠.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150-1152

[5] Yoo JW, Giri N, Lee CH .pH-Sensitive Eudragit nanoparticles for mucosal drug delivery[J].Int J PHarm.2011,403(1/2):262–267.

[6] 孙锡维,周芝芳,孙洁胤.结肠靶向给药制剂的新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2,19(3):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