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滨州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滨州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现状,针对滨州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和需要,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应急管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in-depth research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Binzhou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and needs,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rospective.

Keywords: emergency managemen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4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经济损失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及时、有效的灾害应急管理可以明显降低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已呈常态化趋势[1],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2]滨州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主战场,开展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政策研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及应急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研究现状

现代的应急管理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始引起政府管理者的极大关注[3],比如美国三里岛核电厂核泄漏事件;印度博帕尔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等,应急管理已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美国、德国、日本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有着许多成功经验。美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以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反应快速为特征。

目前,我国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4]。如何构建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需求。在国内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研究方面[2,5-14],王家义对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提出危机预警和危机处理并举,对完善政府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薛根元等以 0414 号台风“云娜”为例,提出了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产略与策略;张庆阳对国外气象灾害的应急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张蕾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提出了气象预案应以预警信号为主线,并使之贯穿于防灾减灾全过程的主张。以上研究对我们开展滨州市气象灾害分析及提出具体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措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滨州市气象应急管理体制

1、建成科学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滨州市政府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重要工作进行调度、检查、督导和考核。2012年滨州市政府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及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各县政府也出台了相应规划及应急预案。各县积极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全市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超过80%。目前,滨州市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局面。

2、建成协调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组织机构

我局建立和完善了气象服务应急组织机构,将全市气象部门作为一个应急保障集体进行统一指挥和组织实施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明确了应急期间的处置流程和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及24小时值守班要求,并由技术骨干人员组成应急专家服务小组。同时及时组织和实施人影防灾减灾、保障气象通讯畅通、供电以及后勤服务保障等应急工作落实到人,使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运转协调。

3、建成布局合理的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2006 年滨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区域自动气象站网建设任务,在全市乡镇、办事处以及沿海区域的加密建设自动气象站87个,与原有的7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组成了有效的气象灾害天气监测网络。每年对探测感应元器件进行标校,投入30余万元用于自动气象站应急配件备份,使应急配件储备保持在现有运行设备的30%,保障了全市自动气象站的常年24小时不间断运行。2008年投资100余万元建成的应急移动气象台,可以随时对灾害现场进行实时气象要素监测、现场预报服务会商和决策服务保障,以及气象信息传输等。

4、建成全面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在气象灾害影响前或影响期间,气象部门及时向社会公众免费预警信息,尽力扩大应急信息的受众面。2007年开始建立乡镇级气象协管员队伍建设,切实做到气象预警信息的进村入户。2006年开始自筹资金建立市、县两级气象决策短信平台,在第一时间内,将应急信息能免费发送给市、县、乡、村级和中小学校长,受众人数达5000余人。2012年8月10日,召开了滨州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工作联席会议,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绿色通道。2012年共制作决策信息191次,覆盖人口达900余万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

1、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有待加强

目前我市气象部门还没有专门化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和组织机构,具体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构挂靠在办公室,人员多为兼职,力量严重不足,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形成。气象应急响应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在气象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上还缺乏有机衔接,对气象灾害预报及对有关地方和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缺乏深度分析和针对性。

2、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完善

综合性的气象灾害越来越普遍,增强专项预案的综合协调性,己经成为当务之急。某些预案在气象灾害中启动滞后或无法达到效果;一些预案虽然启动及时,但没有实际操作效果,预案无法真正落实;预案制定后,很多没有经过演练;处置单位之间的预案缺乏有机衔接,应急联动响应还不到位,应急预案宣传演练不够,特别缺乏各单位之间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

3、应急信息的手段还需完善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手段不完善,在暴雨、山洪灾害、地质灾害频发的广大农村地区及偏远山区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气象预警信息接收终端,缺乏应急卫星通信、短波电台等相对独立、不依赖于公共网络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手段,预警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地到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

4、公众气象灾害防范意识还有待提高

对公众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工作投入不足,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减灾避险意识不强,缺乏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常识。城乡基层社区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不够,社会救助力量不足,在灾害初始阶段所反映出来的风险意识不足。

5、缺乏统一的气象灾害应急信息平台

统一的气象灾害应急信息平台尚未建立, 气象部门与农业、水利、国土、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四、工作对策

1、建立科学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组织原则,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建立起配合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预案联动、队伍联动、信息联动、物资联动,形成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合力。

2、建设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建设和完善气象部门面向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在灾害发生前,至少有一种有效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传送到受影响地区的领导和群众手中,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采取宣传周、开播专题栏目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文化站、文化广场大屏幕以及宣传栏等,开展应急知识和公共安全宣传活动,突出做好中小学生应急科普宣传工作。

4、修订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防御预案和突发事件气象应急保障预案,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应对气象灾害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应对内容。随着“黄蓝”两区的开发建设,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孙丽娟,贾化川,杨学敏,等.常见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措施[J].科技资讯,2011(30):146-148.

[2]肖清华,王孝卿,李树军,等.潍坊市气象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J].山东气象,2011(2):53-55.

[4]佚名.美德日三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官昌贵[Z]

[3]谈媛,缪旭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现气象应急“常态化”——201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思考[J].中国应急管理,2011(4):56-59.

[5]姜月清.南宁市气象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0):184-185.

[6]佚名.基于复杂科学理论的武汉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_赵伟[Z].2010

[7]罗文芳,刘贵玲.提高应对气象灾害应急服务能力的探讨与思考[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2):77-80.

[8]张建荣.江西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

[9]黄雁飞.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10]唐丽娟.苏州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11]刘晓艳.郑州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9.

[12]袁琳.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3]王健.黑龙江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

[14]徐春生,刘爱萍,陆太平.基于提升城市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服务能力的思考[C]//会议/论文集,2008:2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