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学做合一”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做合一”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讲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思想,创设好“做”的情境、组织好“做”的过程、讨论好“做”的体会、总结好“做”的成果,增强我们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归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绽放生命的花朵。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初中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创新思维;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提倡“做中学”、反对“坐中学”。他十分强调“行动是思想的母亲,科学是从把戏中玩出来的”。他又说:“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就是说无论是科学还是其他知识点,都需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并以此增长智慧、获得技能、激发兴趣、促进发展。“教学做合一”是我们教学的生命线,那么如何应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好“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积极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要使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必须使学生有参与这种活动的欲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以发现新知识,为学生搭上一个适宜的理想阶梯以获取新知识,学生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便会用自己独特的经验去探索问题。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这样引入教学情境:小明和小丽都想去参观上海世博会,但门票只有一张,你能想出一个公平的办法,来决定谁去参观吗?

学生们感觉这个现象在生活中时常出现,非常感兴趣,积极思维、踊跃提出建议。他们想出很多办法,如抓阄、抽签、石头剪子布、掷硬币等。最后学生经过比较、筛选,选定用掷硬币的方法裁决。之后在动手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等环节他们更是积极主动,很好地掌握了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可见,创设问题情境是重要的一环,是开展其他教学环节的先决条件,学生在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便会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因此我们平时要注重教学积累,通过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以匠心独运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谱写数学学习的美丽篇章。

二、组织好“做”的过程,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合作探索。

“做中学”的核心便是学生的动手操作了,它是在第一环节所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个环节是学生自我尝试、自我发现的过程,他们或者折纸、或者测量、或者统计,等等,把抽象的数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在直观的感性认识中理解数学内在的规律,以及神奇而经典的结论,在“剪拼”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类比迁移能力等。

通过“做”的过程可以发现,操作是思维的源泉,动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使他们不断闪现智慧的灵光,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生生对话,在合作中发挥个性特长。让学生自己尝试、证明猜想,引发学生产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讨论好“做”的体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促进他们互相交流。

课堂中的讨论是学生常见的活动方式,同样能体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精髓。它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能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因此应该提供一个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议,在他们谈论体会的过程中,个别同学的真知灼见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从而纳入他们的知识建构中去。

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让学生截取3cm、4cm、5cm、6cm、9cm的小木棒,任意取出3根首尾相接搭三角形。他们列表记录,又仔细观察所填写的记录,经过计算分析,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陈同学说:“三条线段长度相差不大的时候就能构成三角形。”褚同学说:“当那条最长的线段太长时,不能搭成三角形。”张同学说:“9cm的线段出现时,基本上都构不成三角形,只有另两边选5cm和6cm时才行。”沈同学说:“只要两条较短线段的长度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度,就能构成三角形了。”何同学经过反复思虑,说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长度。”

通过讨论,学生自己探索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样得来的知识远比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来得更有效、更生动。由此可见,活动之后的讨论交流比较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讨论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胆量,增强自信心。

四、总结好“做”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引导他们数学推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时候学生并不缺乏流畅的思路,也并不缺乏动手能力,但他们很难把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更难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结论或解题思路。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让学生对“做”后的结果进行总结,让他们用符合数学的语言把结论归纳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

例如,《三角形三边关系》做好实验、提出猜想后,我让学生用精简而得体的言语表达结论,并加以验证。张同学提出简练而全面的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且作了推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假设ABC的三边分别为a,b,c,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为线段c的长度,所以有a+b>c,同理有a+c>b,b+c>a。”学生不仅用很精准的语言提炼了数学结论,而且做了非常合理的推导,这是由做而学的成果。这样由单纯的课本走向广阔形象的实践活动,教师启、学生思,学生主动开拓学习知识的途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诚然,数学课堂中的操作活动并不是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活动,它一定蕴含着数学知识,可以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这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也是数学学习的本质。陶行知先生在解释“做学教合一”中的“做”字时说: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是指“在劳力上劳心”。我们的数学活动是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验证,使得学生不仅是在形象直观的操作中感悟,而且是在抽象概括的思考中体会。

总之,数学学习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把学生当做发展的主体来看待,真正地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注重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掌握。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形散而神聚,在学生的双手动起来的同时让学生的思路开阔起来,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以提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