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述一件东吴五联罐的修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K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035-02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器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出现了陶瓷,四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瓷器,中国向来被称为“瓷器之国”,但是,随着时空的变迁,古瓷器已大大减少,遗存下来的又多数是残存的,人们已无法全面认识其本来面目,因此,对残缺的古陶器进行修复,还原其本来面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那么古陶瓷该如何修复呢?下面以笔者曾参与一件东吴五联罐的修复为例,浅谈一下修复体会。
2007年12月,福厦高速铁路在南安丰州皇冠山建筑工地施工时,发现一座砖室古墓。为了配合高速铁路建设,泉州市博物馆组织考古人员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六件青釉瓷器:青釉盘口壶、青釉水盂、青釉罐盖、碗、双系带流罐和五联罐。其中五联罐是件很特别的器物,其存在时间不是很长,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可以作为断代的参考依据。五联罐,又叫五管瓶,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质地为陶,大部分带盖,五罐大小相当,内部相通,是一种盛器;东汉时期,它是常见的随葬品,其造型是在一个大罐的肩部塑以四个大小相同的小罐,且各罐互不相通。东吴中晚期开始,五联罐造型发生很大变化,演变为堆塑罐,中间一罐变大,有些在上面还加有装饰成屋宇形的盖;四小罐变小成为局部装饰;西晋是四小罐大多被楼阁所掩蔽;罐肩和上腹部的堆塑也进而发展成为楼阁、飞鸟、走兽、人物等繁缛装饰;西晋中晚期,五罐已完全被层叠式的殿阁和围廊所取代,鸟雀栖息场面不见,罐体贴件也明显减少,盛极而衰的迹象非常明显并很快退出历史舞台①。依据该墓葬的形制及五联罐的特征,可推断其年代大约为三国东吴时期②。出土东吴时期的五联罐,在福建地区尚属首次,因此该五联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惜出土时已经残破,经考古专家要求,笔者对这一器物进行了还原修复。
1 修复前的材料准备
文保专用蒸汽清洗机、蒸馏水、刷子、石膏粉、快速胶、油泥、钢锉、锯片、磨砂纸。
2 修复前的器物描述
该五联罐为陶质,其造型是在一个大罐的肩部塑以四个大小相同的小罐组成,主罐为盘口、圆鼓腹、双系、平底,其肩上以双系为中线,两侧各“镶嵌”两个小罐,小罐为圆唇、敞口、束颈、溜肩、鼓腹。四小罐呈长方形分布,五罐之间互不相通。未通体施釉,釉与胎结合不牢固,已全部脱落,在施过釉的地方胎呈现出灰色,露胎的地方为砖红色。主罐口径15,底径14,最大腹径25,高22,小罐口径4,高4.5。出土时经碎片的对碴、拼对后,发现大罐的口沿缺了一小部分,而四个大小相同的小罐缺了三个小罐圆唇,只有一个小罐圆唇是完整的。器物腹部圆鼓腹缺了十分之三。通过碎片整理、拼对后,虽是该五联罐残缺不全,但有了口沿和底部,这就为修复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证。笔者在对该器物的整体状况结构了解后,制定了整体的修复方案。
3 修复过程
3.1 清理碎片、刷洗碴口。
首先通过蒸汽清洗机用蒸馏水高压冲洗浮在每片五联罐碎片边缘的污染物。清洗残片碴口时必须先将残片洗刷干净,碴口不能留下一点泥土,以免拼对不严密合缝,不宜洗的用征签把碴口泥土剔掉。
3.2 碎片拼对。
应对五联罐的口、底、足特征的关键部分挑出,再根据缺口的形状、纹饰、颜色、厚薄去找能对上的残片,对上的先做上记号以免再次弄混,然后再考虑、计划粘合次序。
3.3 碎片粘接(见图2)。
陶片拼对后要进行粘接,较常用的粘接剂品有乳胶、环氧树脂胶、快速胶等。根据该五联罐是以陶质为主的特点,笔者选用快速胶来粘接。粘接的顺序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从底部粘起,即底部、腹部、颈部、口沿一块一快逐步向上拼合粘结而成,第二种是从口沿粘起,即口沿、颈部、腹部、底部逐步向下拼合粘结而成,第三种是先局部拼接,再整体粘合。应根据具体的残损情况选择不同的粘接顺序,按照该五联罐的底部相对较完整的特点,笔者选择从底部往上粘接的方法。粘接时务必要尽量降低接缝的误差率,误差累积会造成最后不能缝合的可能。(图2)
3.4 补缺、复原(见图3)。
经粘接后的五联罐口沿有少数残缺的部分需要修补(补缺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主观捏造,补缺的原则是宁缺毋滥),还有三个小罐圆唇要做泥模。腹部圆鼓腹缺少部分需用石膏糊注填(常用材料是用石膏调水或能溶于水的胶类物质,将它调成糊状注入所需被补之处)。
3.4.1 口沿残损的修复,可将油泥擀成厚3薄片,在五联罐相应完整的沿边处取型做模,然后将油泥模移到残缺的部位上,让油泥模边沿与残缺边沿粘接起来,然后注填石膏糊。
3.4.2 三个小罐圆唇可用油泥擀成相应的厚度。在五联罐中的一完整小罐圆唇一按取模,翻制出被配件的模具。取出泥模时,圆唇的模具已在油泥里,后注满石膏糊。过几个小时等石膏糊完全凝固后,将泥模掏去,小圆唇模型就完全成型。接着将这石膏成型的三个小罐圆唇模型分别放在三个小罐圆唇的残缺处,补上石膏糊粘接。为防止其脱落,可在干湿相宜时,将快速胶滴在接口上使粘接起来。
3.4.3 腹部的圆鼓腹由于残缺面积稍大,可用报纸从里面把缺口堵住,后装满细沙取型,并使堵的面向内凹到缺件断面相同高度,然后注填石膏糊。等断面上的石膏糊凝固后,再将细沙倒出。
3.5 清理整形(见图4)。
经过粘接和注填石膏糊的五联罐器物留有一条条粘接细缝,应用锯片或钢锉把细缝跟接口处一层层地轻刮干净,每刮一层后都要用细水磨砂纸打磨一次,如此反复,直到用手触摸接缝处感觉滑顺为止。(图3)根据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没有为文物作色。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