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语言敲开孩子的心门,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一样东西,它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个可以粘住一切的东西,就是语言。数学是符号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语言来“传道、授业、解惑”,孩子通过语言来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所以说,数学课堂中的语言交流是多么重要。我们要用语言敲开孩子的心门,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
一、生命以表达而自信
“生命以表达而自信。”这是我在一次讲座中听一位名师说过的一句话。的确,每个孩子生下来,他就是一个表演家。小的时候,孩子的语言总是很丰富、随性。但是孩子越长越大,似乎不能随便说了,害怕说错了。特别是孩子从幼儿园刚刚升入一年级时,有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很拘谨,话很少了,只愿意做一个乖乖的听众。要让孩子在课堂上敢说、乐说,需要老师用语言来鼓励、引导他们。我在孩子们上第一节数学课时,就会告诉他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只要想说就举手,说错了不要紧。鼓励他们举手,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从来不会批评说错的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由表达的快乐,同时也让老师和孩子的心灵贴得更近,建立起良好的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让孩子做真正的自己,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收获不一样的精彩。记得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引导孩子感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中,我和孩子有这样的交流:
师: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你有什么感觉?
生1:平平的。
生2:很滑。
师:像小朋友的脸一样平平的、滑滑的。
这时小林说:我发现它(长方体)有的地方大,有的地方小。他边说边比划。我用很欣赏的目光看着他,倾听着他的发现。很快有很多小朋友举手了:“我也有发现”“我发现它有两个面的大小一样”“我发现它有的面很大,有的面很小”“我发现它这儿很尖,很扎人”……
孩子们的发现很多,我尽量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最纯真、最可爱的,这个时候的孩子才是孩子自己,忘记了束缚和对错,而且孩子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发现与观察。
接着,我拿出了正方体,让孩子们也用手摸一摸,用角扎一扎,并数一数它的面,让孩子用感官去观察,发现它的特征,并进行交流。
师:孩子们,它和长方体一样,有平平的6个面,有尖尖的角,为什么不给它也取名叫长方体呢?
孩子们一听就很激动,争着举手。有的孩子说:因为它很正;有的孩子说:因为它方方的;有的孩子说:因为它和长方体不一样……
在孩子们说完后,我再和他们一起小结:长方体的面有大有小,而正方体的每个面都一样大。我想这样的交流、比较后,孩子们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比我直接告诉他们效果好得多。
在孩子的表达里,我能听出他们的自信。课堂是孩子们的舞台,我们应该让孩子的声音在这个舞台上绽放。
二、课堂因展示而精彩
“心有灵犀一点通”一直是我努力追求的课堂境界。与孩子们一节课、一节课地相处相容,慢慢地带领孩子走进“简约而又不简单”的数学世界。通过语言的交流,与孩子们产生心灵的共鸣与默契,有时一个眼神,有时一个手势,老师与孩子都能心领神会,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看图写算式”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渐渐与孩子们有了心灵的“对话”。这一单元的教学像是一部连续剧,每天的剧集是连续的,又是变化提升的。由“一图一式”到“一图二式”再到“一图四式”最后到“图文问题”。我像一位导演一样,设计每一步的节奏。在“一图一式”阶段,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孩子们,让他们充分地看图并说出图的意思,让他们接受和理解“加号”“减号”“得数”“总数”的含义和关系。在“一图两式”阶段,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孩子的声音,但是除了看一幅图说出不同的两种意思外,还要求孩子们能够看着算式说出每一部分、每个数的意思,让孩子们初步感受“什么时候用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时候用减法算式表示”。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让孩子们明白“加法算式的两部分是可以交换的,而一个减法算式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在交流中,一个小朋友用了一个特别的词“独一无二”,就是这个“独一无二”让孩子们理解了、感悟了、记住了减法算式的特点。到了“一图四式”的教学就很轻松,孩子们轻松地说着图意,我换了一种方式,让孩子们自己提问题,自己说算式。孩子们积极地提问题、写算式,乐在其中。我们在交流中孩子有了自己表示加法和减法的不同手势,每当遇到减法问题,孩子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提醒自已“独一无二”。这一单元的学习,孩子们每天都有自己的提升和进步,一点点地积累和渗入。
用语言敲开孩子的心门,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用我们老师或而幽默、或而果断、或而亲切、或而严肃、或而简练、或而实在的语言,去迎接孩子们的畅所欲言、争先恐后。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个手势,去迎接孩子们的心领神会。真正的课堂是充满语言的课堂,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墩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