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与事时事密切相融,使时事进入课堂,使思想政治课理论应用到时政教育中,这就是时政教育的目的。通过时政教育,分析、总结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能自主探索学习,并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实现教学的优化。通过时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把握时代热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时政方面的学习。然而,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和获取时政材料渠道的单一,使得同学们对待时政学习的时候比较消极,有些同学甚至对时政教育非常的漠视。

一、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时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都对时政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对时政教育的地位认识不足,教师是为考试而教,学生是为考试而学。和其他课程相比,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是副科,而时政教育又是副科里的一个内容,更加不被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对时政内容几乎不予理睬,只是到考试前搞突击,背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2.时政教育开展时间不足

学校和教师在思想上,承认时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没有认真执行教育部门对时政教育的要求。正常的时政教育不能在课堂上顺利开展到位。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大多数教师没有重视时政教育,时政教育在时间上没有得到应有保证,大部分学生只是考前“临阵磨枪”集中背诵热点材料。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时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从时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提升自我素质,为自己的发展开拓道路。目前,思想政治课是一个重要的进行时事教育的渠道,但是时政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上往往不被教师所关注,有些教师根本不讲述时政信息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以外的时间,学校也不再进行其他形式的时政教育活动,所以时政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时间保障。

3.时政教育方法不当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和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近年来,时政教育在考试中不仅仅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运用时政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时政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很多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中,不能穿插时政材料,不能把热点材料传递给学生,使得课堂教学生硬死板,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严重受挫。有时候,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只偶尔在政治课堂简要地谈到最近的时政内容,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主要简单地读取当前事件材料,显示图片画面,并给予正确的答案,而不去进一步分析整个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等细节问题。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材料的特点等,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讲演、讨论、提问等方法进行合理的政治课教学。

4.时政材料选择上存在误区

思想政治课时事教育材料选择存在的误区主要在下列方面:首先,缺乏针对性。有很多学校的教师未从理论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对时政材料的选择毫无根据,既不联系课本上的知识,也与教学大纲毫无关联,缺乏原则性和针对性,一遇到时政材料就拿来给学生灌输,毫无选择。经过长时间的灌输,学生也就毫无选择地接受教师的时政材料,结果是对时政材料的学习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对时事的认识,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时政的困惑。其次,多而不精。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很多教师为了学生着想,把大量的时政材料罗列起来,统统拿给学生,让学生背诵。他们没有对材料的有效性、实效性作出分析,致使一些陈旧的信息,一些不重要的信息统统被编入时政材料中,学生在阅读学习时不但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第三,时政材料选择时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课本理论对时政材料进行分析,是实现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发散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能与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等几个模块相关知识相匹配的、可以多角度分析的时政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进行分析训练。

二、思想政治课中时政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1.应试教育造成低估时事教育的错误倾向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进行时政教育,然而实际教学中却未如此,不但平时没有各种时事教育活动,就连课上也没有系统和标准化的时事教育。教师只是利用复习课集中讲述部分时政知识,让学生背诵。这样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时政问题。学生只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背诵时政材料,没有丝毫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应试教育的特点是一切教育目的都是为了考试,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发展。大多数学生不会自己找时间看当前的时政新闻,寻找时政材料。思想政治课程中时政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缺乏时间保证以及系统化的梳理,导致学生认为时政教育可有可无。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学校和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应该对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时事教育进行重新定位,改变一直以来对时政教育的误解,为学生创造好的环境,为时事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

2.政治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自身素质影响时事教育的结果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会更高,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知识体系的更新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做好时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首先应当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将与时代脱节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每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例如,思想政治课中,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是最重要的,有的教师则认为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最重要的,还有的教师认为知识的掌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的发展。教育思想的不同,影响到时政教育的结果。此外,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对学生学习时政有一定的影响,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读时政材料,不在乎学生是否能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有的教师则每读一篇材料,都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充分分析,让学生挖掘其更深入的内涵。

3.学生的态度和兴趣限制时事教育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课上学生是时政教育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围绕着主题进行讲授,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进行时政教育时获得成功。时政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巨大作用已经为广大学生所熟知,多数学生对时政教育呈积极的态度,但有些学生认为,时政教育可有可无,没必要耽误时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进步的金钥匙。教学材料生动、活灵活现,讲述极具丰富感情,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往往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时政的重要性时,将会有强烈兴趣去学习时事政治,但学校及教师忽视和弱化了时事教育,思想政治课教法单一,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习兴趣顿失,这就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了时政教育目标的实现。

4.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时政教育时忽视学生的情感,造成学生不满

学生因情绪不成熟、动荡和不稳定,对情绪刺激非常敏感多疑。这个阶段情绪反应比较强。他们需要更多的爱,渴望别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加以肯定。如果得不到理解,他们很容易敌视他人,并拒绝接受别人的想法。由于学校一直遵循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工作者只在教室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不去发现时政热点,使得教师和学生几乎没有情感的交流,教师上课冷冰冰的像一个发声机。一个学期结束,教师甚至不知道学生姓名。结果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越来越厌恶,甚至不理解学校为什么要开这个课程,更不用说改变他们以前的错误思想。

参考文献

[1] 周琳峥.思想品德热点专题的教学策略.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8).

[2] 宁慧青.积累与运用贴近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素材.北京教育(普教),2010(5).

[3] 卜志刚.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活题材的选与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4).

[4] 王爱琴.时政材料的有效选择.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