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院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院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4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我院ADR的发生特点,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1年7月~2013年6月上报42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例ADR中,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61例,占总例数的70.1%;中药注射剂17例,占19.5%。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93.1%;药品ADR常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管理,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关键词: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医疗机构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主体[1]。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 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笔者对对2011年7月~2013年6月上报42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我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门诊、病房收集的ADR报告共42例。男性20例(占48%),女性22例(占52%)。年龄19~80岁,其中,52~75岁的患者29例(约占69%)。

1.2方法 依据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

2结果

2.1 42例ADR报告中患者发生ADR的年龄、性别分布 男20例,女22例,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50.8岁。其中,以52~75岁年龄组ADR发生率较高。发生率与性别关系不密切,年龄大的发病率较高。

2.2 ADR的药品种类和病例数 本组42例ADR药品种类涉及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等。其中抗感染药物20例(47.62%),中药注射剂9例(21.42%),生物制品5例(11.90%),心脑血管药物4例(9.52%),维生素及辅助用药3例(7.14%),外用药物1例(2.38%)。

2.3不同给药途径的ADR及构成比 42例ADR中不同给药途径所致ADR发生:注射给药33例(71.42%),口服给药18例(19.05%),外用剂1例(2.38%)。以上几种给药途径中以注射给药引起的ADR比率最高。

2.4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按累及器官或系统分类统计,本组42例ADR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分布见表1。

3讨论

药品作用于机体,除了发挥治疗的功效外,有时还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某些与药品治疗目的无关而对人体有损害的反应,这就是ADR。ADR一般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感染(也称二重感染)四大类。ADR有大小和强弱的差异,它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使病情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置人于死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ADR,这是临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本组病例可以清晰的看到ADR与年龄、药物制剂、给药途径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有着密切关系。

3.1年龄因素 本组ADR报告中老年患者最多,主要因为年老患者各器官系统功能性减退,药物易在体内的蓄积;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合并多种慢性病,联合用药较多,也ADR的发生较多的原因。因此,在给老年患者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血药浓度监测及个体化给药,密切注视用药过程且用药后要注意观察。

3.2用药途径 以注射给药ADR发生率最高,因为注射给药的吸收速率和生物利用度高,药理作用强,故ADR发生率也相应上升。因此,从ADR发生率及经济考虑,临床还是应该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注,以减少ADR的发生。

3.3药物种类 本组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过敏及胃肠道反应是抗感染药的主要ADR。抗感染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一类药物,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涌现和临床的广泛应用,产生的ADR也居首位[2]。加之不合理用药现象存在,故ADR的发生率很高。在药品管理上,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因此,要注意用药指征,做到安全、合理用药。ADR的发生率也常随着联合用药种类的增加而增高,当联合用药超过4种时,ADR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3]。临床抗感染药物应用时,还是应该以药物敏感试验为依据,开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尽量减少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3.4临床表现 ADR发生以皮肤损害及消化系统临床最多,皮疹和胃肠道反应是普遍存在的药品ADR。其中以皮肤黏膜损害占居首位,这可能与该系统的损害较表浅且常伴有瘙痒等明显症状,容易被观察到有关。以皮疹为主,一般较轻,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主要原因有:用药剂量问题、皮试问题、用药前有无询问过敏史、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只要合理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ADR。

综上所述,尽管一些ADR具有不可预测性,但多数ADR是可以避免的。建议临床医生用药前问清ADR史、家族、过敏史,选择最适宜的给药途径,尽量做到给药个体化,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注意用药监测。尤其是5年内上市的新药更需谨慎,用药前先阅读有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用药过程中多观察,注意疗效的同时注意远、近期毒性反应,观察是否致癌、致畸,预防和减少药物ADR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把安全用药放在合理用药的第一位。

参考文献: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2]姚丽玲,夏薇.药品不良反应136例报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23(5):620-621.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