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歌唱共鸣的获得及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歌唱共鸣的获得及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运用共鸣是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声乐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发声技巧上评价一个人演唱的好坏,声音是否持久,基本功如何,往往看他对共鸣的掌握。在声乐上运用共鸣这一方法已有很长历史了。

要想获得好的歌唱共鸣,首先要以正确的呼吸方法和通畅有力的气息支持为基础。呼吸是歌唱的动力,而共鸣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对音色的不同变化,共鸣都是很重要的条件。共鸣的获得,需要与气息的配合,呼吸要深而不僵,吸气的时候很自然,共鸣腔体就随之打开而形成共鸣的通道。歌唱共鸣的通道像管乐,是一个管状腔体的振动。歌唱的主要声道是喉咽部以上、以下,这条声道畅通了,声音是明亮的、集中的。有了共鸣,把呼吸与共鸣的关系摆对,打开腔体(如打哈欠刚开始的状态)与深呼吸是同时发生的。有了舒服的深呼吸,共鸣腔体就打开了。喉咽腔、鼻咽腔、后咽壁、上下的腔体就都打开了。

唱高低不同的音,有高低不同的共鸣点,称为共鸣位置。发声是否正确与声音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严格地说,要唱好歌,首先要掌握声音的部位,我们从低音唱到高音,就会发觉,声音的部位也会随着音的升高而不断提升。部位的升降也意味着声区的变换。

世界上许多声乐专家都认为正确的声音位置是一切好的歌唱的基础,在歌唱训练中对声音位置的共同要求是:寻求高位置的声音。高位置(高部位)就是要求歌唱者在所有的声区和唱任何一个字和一个音的时候,都要把声音的共鸣焦点集中在头腔共鸣里,有头腔共鸣的色彩和音响(就是人们常说的“头声”),高位置的声音效果就是头声的效果。声音的位置越高,头声的成分就越多,音质也就越美。当今中外歌唱家都认为:谁获得了头声,谁就能永葆歌唱的青春。

歌唱共鸣的运用与声区的形成密切相关。我们依照各共鸣腔体与声区的关系划分为高、中、底三个声区,但并不是说唱歌时可以将各个共鸣腔体孤立地使用,不能在唱高音的时候只用头腔共鸣、唱低音的时候只用胸腔共鸣,而是应使所有的共鸣腔体连成一个整体,并根据各个共鸣腔体在三个声区的不同比例,主次要有侧重,使之有机地协调配合起来,混合运用,获得混合共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整体共鸣”。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三个声区共鸣的比例是不同的:唱高音的时候,头腔共鸣多一些,鼻腔、胸腔共鸣为辅;唱中音时,以口腔共鸣为主,头腔、胸腔共鸣为辅;唱低音的时候,胸腔共鸣为主,口腔、头腔共鸣为辅。发出的声音要同时分布于三个主要共鸣器官。这样,使声音在三个声区内,都能得到明亮华丽、丰满结实的效果,既富有金属光泽,又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并且在声区转换时没有明显的痕迹,声区的统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歌唱训练中,要十分重视可调节共鸣腔(口腔、喉咽腔)的作用,它们上连头腔,下连胸腔,起着共鸣腔体之间的桥梁和枢纽作用,是调解共鸣的主要腔体。歌唱发声时,声音是很微弱的,音波的振动力量很小,不可能送到离声带较远的胸腔和头腔里去。因此,首先要在离声带最近的咽腔和口腔产生共鸣,把声音扩大,使音波有力地反射到胸腔和头腔,获得混合共鸣的效果。但这必须依靠气息的推动。口腔中的唇、舌、齿、牙、喉是咬字部位,歌唱时随着语言、音高、音量和情绪的变化,口腔也要敏捷地作出各种不同的调节,使声音能灵活地反射到各个共鸣腔体。只有在正确运用和调节好咽腔共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头腔、胸腔等全部共鸣腔体的作用。

古人赞誉出色的歌唱艺术时,往往用“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声如洪钟”等来形容声音惊人的穿透力和强烈的听觉效果,这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共鸣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