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来吧,让我们一起回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来吧,让我们一起回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假如让你一个人孤身漂流在浩瀚无边的太空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是那足以映衬数光年外的黑洞般的绝望,还是抱着太阳般炽热的求生本能不放弃?你想借用这个机会绕地球公转一圈,还是咒骂自家的设备如此不科学?这是高科技版的《鲁滨逊漂流记》,《地心引力》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求生故事,同时成就了可能是本年度最好的电影。

“人类探索边疆的远航永远凶险。

宇航员的处境类似大航海时代的水手。

在古代,女性上船不吉利的迷信不无道理。

因为古代女性比较感性。

坐以待毙比有效的反抗更容易。

人要是有信念就能逼自己。

个人主义,奋斗,坚忍,在这个完善医保时代,

《地心引力》在歌颂大航海时代水手的精神。 ”

电影既是梦境又是神话。它愈是简单,可被解读的空间就越大。

短短在香港上映一个星期便创下了新的票房纪录,《地心引力》大有超越当年《阿凡达》的势头,当然,《地心引力》作为一部成本略显单薄的科幻小品,无论从场面阵势、播放时长、特效运用都不足以与《阿凡达》相提并论。因此,大部分影评人将其定义为如《星河战队》般的二类电影,但这一次,全世界都错了。

从几个外国影评网站以及不久前的外国媒体首映式结束后的推特反响,《地心引力》负面评论虽然占极少数,但只要有不满的声音几乎都清一色是炮轰《地心引力》简单通俗的剧情。这让我们回想起前几年《阿凡达》上映后的情况,其受到的不少批评同样也是“视效无与伦比,但是剧情太烂俗”。或许要想评价《地心引力》,《阿凡达》是必须提及的影片之一。两部影片同样用最顶尖的技术和出色的3D效果让观众在电影院里面感受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但两部影片也同样在剧情上备受指责,然而两部片却是根本上的不同。《地心引力》讲述的是两个宇航员在太空站被毁后,漂浮于浩瀚无尽的外太空努力求生尝试回到地球的故事。阿方索·卡隆在不少采访中都表示,《地心引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因为它的故事和风格都是如此现实,是基于现实的虚构,而非对未来的幻想,所以这样的设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心引力》在剧本上的创作空间,想象两个宇航员在外太空无依无靠的漂浮,能发生些什么故事?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完预告片后最大的疑惑。阿方索·卡隆和儿子霍纳斯·卡隆在这样的限制下完成了一个极其简铺直叙的求生故事,显得完整丰富,能让影片撑过90分钟,其实追求的也是“现实”的初衷,而《地心引力》中不少小概率事件,如“主角为什么那么倒霉/幸运”之类的,也正是因为这忠于现实的初衷,为了让影片足够“商业化”、足够精彩,才会出现刻意制造冲突,设计惊险桥段的问题。

《地心引力》现实的设定致使其故事过于简单的同时出现了剧情刻意的问题,而故事简单又导致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及阿凡达》,距离当时的观影热潮已经三年多了,但是它的故事还在你心中存有多少当时的“震撼”和“感动”呢?这同样也是《地心引力》的问题,就算我们如此喜爱这部电影,但它给观众带来的震撼体验仅限于现场那90分钟,让我着迷的同样也是那90分钟内无与伦比的感官体验,故事本身却并没有经得起时间沉淀的厚度,没有给观众足够的思考空间。当然这样说一部商业大片显得有点太过吹毛求疵,但如果非要把《地心引力》拉下神坛的话,似乎也只能找这些借口了。

让我们回到《地心引力》的故事本身,上文提到《阿凡达》是评价《地心引力》不可回避的影片之一,而库布里克早在45年前已经把人类放逐太空了,《地心引力》的最后彩蛋也是对其《2001太空漫游》的致敬或呼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心引力》就像是极简版的《2001太空漫游》,极简到人人都能懂的好莱坞式剧情,然而在如此极简的剧情之下却也有对生命于母体重生的隐喻等足够坚实的思想内核。这些内核在《2001太空漫游》中也有提及,虽然要想追赶那样的“神作”还差个十万八千里,但它足以让《地心引力》区别于好莱坞的普通大片。

我们同样还可以来分析剧情,它真的就是“极简”近乎剧情空洞吗?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想,为什么卡隆父子要这样写?例如当乔治·克鲁尼问桑德拉·布洛克在地球上有没有亲人时,按照套路化的编剧思维,理应得到的答案是“有”,一般来说都会存在子女、男友或丈夫,让角色有活下去的动力。但是卡隆父子不仅选择了“没有”,更是安排了“失去”,这直接让故事情绪陷入孤独的绝望感中,与浩瀚黑暗的外太空背景完美呼应,也因此才有了后来那一段潜意识对话,并让那段对话有了比套路化的“回到亲人身边”更深更独特的一层涵义。所以看似极简的剧情,但其实却是一个完整丰富并不空洞的故事,在这里“简单”并不等同于“烂”,反而是放大了化繁为简的魅力。

严格来说,《地心引力》并非如普通好莱坞大片那样仅仅靠技术征服观众的电影,它极简的故事却包含了充沛的情感,这也是《地心引力》最让人惊喜的一点。得益于阿方索·卡隆的指导,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演,以及配乐摄影等各项技术环节的极致,《地心引力》将这个简单的“求生故事”中所有的情感力量都挖掘了出来并无限放大,让观众的观影体验并不仅仅局限于视听,而是所有感官全方位的情感释放,这其实得益于故事的极简,才有足够的空间去营造气氛烘托情感。观众们都是没有上过太空的人(排除掉那零星几个),如果你非要说你看着画面中的日落极光、地球上的山川海洋,太空的深远无垠,以一颗流星的视角却什么感觉都没有,那你就是真的土豪了。管你BBC纪录片看过几百套,面对超大屏超逼真近在眼前的“幻景”,你的生理本能就只剩下激动。3D,IMAX之所以是未来电影导向,也是有这一方面原因所在。 同时,虽然我们都知道光看景色就猎奇得很,多重感觉也不能代表这个片子讲了个好故事,但静心细想,这种独处万里太空之中艰险求生的影片,如果不是此情此景中,你还会看么?《地心引力》的剧情其实和传统的荒岛求生,密室求生如出一辙,内里的奇观和噱头,却没人做得比它更明晰和彻底了。

影片剧情的推进和发展其实缺乏了一些值得深层探讨的厚度,无他,因为《地心引力》就是如此纯粹,它跟一般的逃生电影无疑,克服一个个困难,甚至它的剧情设计比其他电影还要牵强,bug还要更多一些。电影不仅是梦境,还是神话。那么神话,制造神奇之人惊奇之事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当桑德拉·布洛克从湖里爬到岸边,突然得到的地心引力使她一站之下竟然没有爬起来。这么个轻轻地一个“爬不起来”,胜过多少大片里男女主人公相互抱着在夕阳里啃来啃去的老套场景。虽然其本质其实也相当于此,只不过主角们换成了“人类”与“地球母亲”。

因此,《地心引力》并不缺乏情感的灌注。这种情感,是一种最基本最原始,我们几乎都不能自觉的情感。是大部分的作者提起它都不知道该从何下笔,却一下笔又千里。它是人类对生命的依恋,是地球人对地球,我们对母体的依恋。存在之于存在的意义。男女之爱,母子之爱,友情,道义,都让位于这最基础的情感。

纵观90分钟之内,导演阿方索·卡隆都没有讲什么“生有多么好,死有多可怕”这类的人生哲理,连大帅哥克鲁尼的从容赴死消逝夜空中也美好平静的跟诗一样。布洛克本也想学了他的样子从容赴死,但死前的回光返照让她涅槃。活在地球上,污浊的一切已经让人不想再活,如何才能跳出来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呢?到夜空中去吧。面对着这样一个水灵灵,充满生机,独一无二的蓝色球体——你还抱有恨意吗?不到太空中去,你知道地球母亲对你有多亲切吗?地心引力,一个你可能从生下来到死去都没有想过要为得到它而拼死挣扎的东西。在太空中,你可明白了?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我们身为人类,何尝不是为了这些问题而徒劳了数百世纪。

“在联合号救生舱和神舟号返航仓两次出现神的意象(一次时耶稣一次是弥勒佛),这里的神更多的是自我的精神世界的暗示,桑德拉在这里已经完成了蜕变,精神层面的勇气让她真正的坚不可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