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抑制性控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抑制性控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抑制性控制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抑制性控制(Inhibitory Control, IC),是指当个体追求一个认知表征目标时,用于抑制对不相关刺激的反应的一种能力,抑制性控制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生最初的六年。

【关键词】:抑制性控制; 影响因素; 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210071-03

一、引言

如果让家长或教师列出学前儿童的一些弱点的话,可能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他们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难以容忍延迟满足,以及克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学前阶段是儿童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继Luria(1966)的开创性工作之后,学前儿童规范自我(regulate the self)能力显著性的发展变化已被众多的研究所证实(Gerstadt, Hong,& Diamond, 1984;Kochanksa, Coy,& Murray,2001; Kochanska, Murray, Jacques,et al.,1996; Reed, Pien, & Rothbart, 1984; Zelazo, Frye & Rapus, 1996)。随着自身的成熟,学前儿童在情境需要时逐渐能够忍耐或延迟自己的反应,在必要时克制这些反应,并能在需要选择性注意的情境下将注意力从明显的分心物上转移。这种自我控制包含了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抑制性控制是自我控制控制的一种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即抑制性控制(Inhibitory Control, IC),是指当个体追求一个认知表征目标时,用于抑制对不相关刺激的反应的一种能力(Rothbart & Posner, 1985),它是执行机能(Executive functioning, EF)的核心成份,与语言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抑制性控制最早发生于出生后12-18个月之间,是伴随着注意机制的成熟而出现的。一岁末时开始出现的集中注意的能力(focused attention)是努力控制的基础。Kopp指出,儿童抑制性控制是以出生后第二年中的认知成就为基础的。首先,儿童必须有将自己视为独立的、具备自主性的个体的能力;第二,必须具备一定的表征和记忆能力,能够将抚养者的指示和要求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

抑制性控制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生最初的六年,并且其在3-6岁之间发生显著性的变化,国内的研究都表明证明了在4-6岁期间是儿童抑制性控制能力发展的冲刺阶段(Luria,1973;Thatcher, 1992)。抑制控制能力在婴儿期开始出现,却是在学前期获得显著发展。

二、儿童抑制性控制能力的测量方法

用来评价学前阶段的抑制性控制能力的有两类常见的标准化的任务,即延迟类任务和冲突类任务。

2.1 延迟类任务

Mischel将延迟满足的含义概括为,为了以后获得更大的报偿而延迟立即就可得到的满足。而Karniol和Miller指出,在现实情境中,儿童往往需要因为父母的要求而延迟满足,并因此提出了延迟满足的EID研究范式(externally imposed delayed reward scheme),即儿童因外界的要求而延迟满足。这种研究范式得到了大多发展心理学研究者的认可。

抑制性控制研究中采用的任务包括延迟类任务,它考查儿童在任务需要时延迟、克制或压抑一种自发反应的能力(Carlson & Loses,2001)。这类任务的代表是由Kochanska等人(1996)采用的礼物延迟任务(the gift delayed task) ,在这一任务中,儿童被要求在实验者大声的给礼物打包装时不要偷看。实验记分主要是记录儿童偷看的程度和偷看的次数。其示意图如下:

2.2 冲突类任务

另一类任务是冲突式任务,该类任务要求儿童在存在一非常明显的冲突性反应的情况下以特定的方式做出反应。白天/黑夜(day/night)和绿草/白雪(green/sonw)便是这类任务的代表。在Carlson and Moses (2001),Gerstadt,Hong,and Dianmond(1994)的研究中,使用的就是白天/黑夜这一任务要求儿童在呈现一张画有月亮和星星的黑色卡片时说"白天",而在呈现画有金黄色太阳的白色卡片时说"夜晚"。如图2所示。

Russell和他的同事们(1991)首创的了一种任务范式来测量学前儿童的抑制性控制能力-窗口任务。这一任务相对要复杂一些,包括了练习和正式测验这两个步骤,需要的实验材料包括四个四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10cm*10cm*10cm的小盒子(其中两个盒子的一侧开有3cm*3cm的方形窗口)、一只毛绒玩具熊、糖果若干,在实验的时候,实验者告诉儿童他要和玩具熊进行一场比赛,比赛的目的是尽可能的赢得更多的小礼物(糖果),先接受4次练习。在练习阶段,使用的是没有窗口的小盒子。实验者告诉儿童,两个盒子中有一个里面装有糖果,他可以选择想让玩具熊看哪个盒子。并且还告诉他,如果玩具熊发现了糖果,糖果就归玩具熊,如果熊打开的是一个空盒子,糖果就归儿童所有。在装糖果的过程中,要求儿童闭上眼睛。在测验阶段,使用的是两个有窗口的盒子,在练习阶段儿童也不需要闭上眼睛。其余的程序与练习阶段相同。

三、抑制性控制的影响因素

虽然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抑制性控制有其脑神经生理基础,但它也可以被经验所改变,并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3.1 抑制性控制的生理因素

鲁利亚等人提出,来自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表明抑制能力是大脑前额叶功能的基本特征。另外,在先天患苯丙酮酸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的儿童中也可以发现抑制功能的缺损。而这种病是大脑额叶区域的多巴胺神经传送放血水平出现紊乱。因此,抑制性控制发展的迟缓很可能与前额叶皮质是一个成熟较晚的区域有关(Stuss, 1992)。抑制性控制能力的发展有其特定的神经基础。

3.2 抑制性控制的环境因素

影响儿童抑制性控制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儿童父母的养育风格,国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威型的养育风格更有利于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父母养育的有序性,指责、推理、使用社会后果等控制方式与儿童在抑制性控制任务的表现有显著相关,在Kochanska先前的研究中,她发现父母的养育风格与儿童的自我控制是相关的,在她的研究中,关注的自我控制是;有效控制(effortful control)、自觉服从(committed compliance)和内化(internalization)这三个方面。Carlson & Moses认为这三个方面与抑制性控制可等量化。Olweus的研究表明,权威型父母的孩子有较高的延迟满足的能力。

四、抑制性控制能力的相关研究

4.1 抑制性控制能力与其它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

众多研究认为,抑制功能不但可以促进儿童在各种皮亚杰式任务 (如对客体永久性、守恒概念的测量)中的表现,而且还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促进各种认知能力的变化发展以及个体差异的出现,这些认知能力包括智力、注意力、记忆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等;此外,抑制功能对情绪调节( emotion regulation)、良心(conscience)和社会能力(social competence)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Kochansks, Murray, Jacques, Koenig, & Vandegeest,1996)。抑制性控制能力的程度能够影响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多动症儿童的研究中,发现这些儿童本身的抑制性控制能力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4.2 儿童抑制性控制和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

随着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对抑制性控制和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Wellman等人的关于心理理论的元分析研究表明。抑制性控制任务与心理理论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大约为0.60),并且,在排除了年龄、言语智力和其他的控制测量后,这种相关仍然很显著,Carlson和Moses

的关于学前儿童的抑制性控制中的个人差异和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抑制性控制与心理理论之间有着强烈的相关(r=0.66),这些结果说明:抑制性控制在影响心理理论的发生和表达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也研究并没有发现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一个跨文化研究中,以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3-5儿童为被试进行研究,也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目前儿童的心理理论与抑制性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形成定论。

4.3 抑制性控制的跨文化研究

美国University of Oregon心理系教授Moses开展过一项有关中国和北美学前儿童抑制性控制能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他分别用34名北美儿童(来自于加拿大和美国密歇根州)和60名来自于中国北京的儿童作为被试,被试年龄在3至5岁之间。Moses教授的抑制性控制任务采用的是龙/熊实验,该实验属于冲突类任务。结果表明,各个年龄段的中国学前儿童在龙/熊实验中的表现均明显好于北美儿童。不管是北美儿童还是中国儿童,抑制性控制能力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五、对我国将来研究的期望

中国学前儿童的抑制性控制尚未得到广泛的研究探讨,现在国内主要集中在对儿童"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研究上,研究方法多采用自编量表,比如谢军在其"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研究中采用了自编的"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调查表",考查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自我控制。另外,丁风琴(2002)依据我国学者陈帼眉对自我控制的划分编制了"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行为量表",量表由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及自制力四方面,共50个项目组成。以上两种量表均由母亲或主要的抚养者作答。

我国发展心理学界对学前儿童抑制性控制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一些有实验支持的研究结果。而且对抑制性控制研究的多是其余其他的认知能力如延迟满足,心理理论之间的相关,而环境对这一心理功能的影响作用,所涉及到的研究很少。

参考文献

[1] 陈伟民, 桑标. 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65-70.

[2] Kremen A M, Block J. The roots of ego-control in toddlers: a naturalistic investigation.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986, (2): 271-275.

[3] Luria A R. The working brain: An introduction to neuropsychology. 1973, New York: Basic.

[4] Thatcher R W. Cyclic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during early childhood.Brain and Cognition, 1992(20): 24-25.

[5] Stuss D T. B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s. Brain and Cognition, 1992(20): 8-23.

[6] A neur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hibitory control Decelopmental Science 5:4(2002),9-16.

[7] 陈红芳, 等. 3-5岁儿童抑制性控制的发展及其与父母养育风格的关系, 第十届心理学大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