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多义词语料库的转喻认知机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多义词语料库的转喻认知机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西方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转喻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转喻在多义词语义延伸方面的认知理据,旨在探讨这一重要的人类思维方式和语义手段对扩展多义词各义项之间关联所发挥的作用和工作机制

【关键词】转喻 认知机制 多义词

作为两种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在人类语言发展史上的作用不容置疑,这也是当代认知语言学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人类的语言如此丰富之根源在于一词多义现象的广泛存在,而多义词各义项之间之所以存在理据性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模式的作用,这两种语义认知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对多义词的义项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看,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式,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对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分析是提高人类词汇认知能力的必要手段。

一、一词多义现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的变化,词汇是体现语言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某些旧词消失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新词的产生,词义的变化包括词义的转变和新词义的产生,这就意味着词汇义项的增加或转变。一词多义可简单理解为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互关联的义项,正是由于词汇原始义和引申义的共存,才衍生出大量的多义词。在众多的多义词汇中,它们的语义是以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存在。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词汇学习亦是如此。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人们首先接触到具体的自然语境中的事物,形成具体的概念,之后在交际过程中遇到类似的语境又衍生出与具体词义相关联的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是因为人们在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词汇化角度不同,导致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随着语言的发展,一词多义使得人类认知世界变得更简便,避免了大量新词的产生,减少了词汇记忆负担。

二、转喻的本质和认知机制

1.转喻的本质。在认知语言学界,转喻这一概念最早由Lakoff&Johnson(1980)年提出,他们认为转喻是一种相关实体的指称,可以通过相关联的事物对原有事物进行概念化。作为人类认知手段,转喻和隐喻一样,既是构成语言的基础,也构成了人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两者皆是基于概念结构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从一个认知范畴向另一个认知范畴的映射。但与隐喻不同的是,转喻首先涉及的是同一认知域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其次,转喻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只涉及一个替代关系,另外,转喻主要是通过一个事物来指代另一个事物,而隐喻则是借助映射的作用通过源域来理解目标域。

2.转喻的认知机制。提及转喻的认知机制,大多学者认为转喻是在同一个认知域内的映射现象。其中Croft(2002)将认知域称之为域矩阵,把转喻看做是域突显,就是在一个域矩阵中突显一个次要域。其观点是指在同一个域矩阵中用一个次域或源域去激活另一个次域或目标域,这构成了转喻的基本要素。转喻主要体现出如下几个特征:(1)邻近性。这种特征表现为概念上的邻近性,如Don’t let your heart rule your head.一句中,heart指代的是感情,head指代的是理智,这两个域具有概念邻近性。(2)突显性。人们在认知事物的时候,往往更多注意到的是其最突出的属性,并把突出的那部分作为认知整个事物的参照面。如I met some new faces at the party.一句中,face一词在人体中具有突显性,是激活一个人整体的主要特征,增加语境生动效果。

三、多义词义项的转喻认知理据分析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反应,转喻的理据性在于以词汇义项之间的邻近性和突显性为基础,发觉同一认知域中两个事物的相关性引起人类的联想思维活动。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转换兼顾转喻和隐喻两种认知方式。如在It’s rude to stick your tongue out at people .和I tried speaking to her in her native tongue.这两个例句中,tongue的含义完全不同,第一句中tongue 为其原始范畴意义“舌头”,而在第二句中tongue 则转喻为其邻近关系的词义“语言”。一般而言,在多义词各义项的语义系统中,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同时发生作用,两者并非独立存在,因此,我们应以隐喻-转喻连续体的思维模式去理解一词多义。

四、转喻对多义词习得的启示

作为一种常用的认知思维模式,转喻对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作用不容小觑。通过对以上转喻认知机制和理据的分析,我们有必要从认知的视角来解释和分析一词多义现象。首先,学习者要努力构建以原始词义为核心的多义词语义网络,了解各义项之间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其次,要注重对多义词核心词义的掌握,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的各义项之间的联系都是围绕一个核心意义展开,对于学习者而言,熟悉掌握词汇的原始意义是了解其引申义的根本。再次,要充分培养学习者如何通过不同语境来判断多义词的不同义项的能力,词义与具体语境密不可分,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具有单一性特点,因此,培养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中的猜词能力十分必要。只有从认知思维的角度来了解转喻的认知工作机制才能有效的促进多义词的学习,对认知转喻理论的探究也为多义词习得开阔了视野。

参考文献:

[1]张绍全.中国英语学习者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3]朱厚敏.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郭云飞(1976.1-),女,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