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歌唱学习的模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歌唱学习的模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模仿是人类最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歌唱学习由于其独特性更加依赖模仿。古语有邯郸学步的典故,说明模仿过度也将对歌唱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对声乐学习者常遇到的关于模仿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教师用心去换位思考,是利用好模仿的关键方法;教师掌握好模仿的规律,是用好模仿的必要条件;教师重视积累模仿的经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之路。

【关键词】歌唱学习;模仿;声乐课;老师

西方有评论家认为歌唱最初是人类在模仿鸟类发声。笔者不敢盲从,只是观摩声乐课(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声乐课)的过程中发现声乐学习者几乎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身上,根据老师的示范来练习。另外声乐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都有自己喜欢的歌者,喜欢他们的声音和外形甚至于所了解到的一切关于偶像歌者的行为,不知不觉地进行了模仿。这些行为必然会给歌唱学习带来各种影响,本文将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把握模仿的度三个方面来论述模仿与歌唱学习的关系。

一、模仿的积极影响

模仿是快速接受教师经验的有效方法。当学习者开始学习新课的时候,总是将注意力放在教师的各种行为和发出的音响上。教师与学生最主要的交流手段就是通过模仿来实现的。在歌唱的外在学习上,教师甚至不需要刻意要求学生来注意老师的表情、动作等等。教师只需要在学生面前放一面镜子,学生就会将镜子里的自己与教师的歌唱状态进行对比,从而进行改进,实现外在学习。

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听觉将作为最重要的学习工具。学生无法直接通过外表模仿来实现歌唱内部的要求,这时师生会求助于听觉。教师发出声音,通过语言的提示,供学生模仿。包括音色的模仿、语气的模仿、音量的模仿、甚至泛音的模仿等等。由于大部分教师具备了较丰富的经验和较科学的发声方法,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有可能很顺利地找到适合的发声方法。

模仿法作为学习声乐最古老的方法并没有因为科学的进步和新的教学法的出现而动摇其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人歌唱的很多方面还不是了解得很透彻。看似简单的歌唱却是人体多种功能协调运用的结果。在声乐现象上表现为“知道怎么唱,却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未来弄清楚了缘由,我们也不可能在声乐课上讲那些复杂的科学理论,因为歌唱没有唯一的发声方法。

声乐发展史证明了模仿的巨大贡献。西方大歌唱家大多有一条类似家谱的师承脉络;我国声乐发展也十分讲究师承关系;当今同一所艺术院校不同声乐老师带出的歌唱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同一教师带出的师兄弟在方法上和观念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如果说好的声音是父母给的,那好的歌唱方法就是从声乐老师那里模仿来的。当然,这里的老师并不一定指某一个或几个。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许是模仿,或是更高一层的模仿。

二、模仿的消极影响

读中国近代史,常思考“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其中的模仿强调一个长,有长就有短,声乐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太多分辨的能力,等到习惯形成时,模仿的东西已经转化为了自身的肌肉记忆,或者已经习惯听那种影响其成长的声音。久而久之,歌唱学习者容易对歌唱产生厌倦的态度,严重者嗓音遭到破坏,再也不能发出正常的声音,甚至不能讲出正常的声音。严重影响其生活和人生追求。

常常关心电视上的选秀节目,有不少青年声乐学习者将自己打磨成了自己的偶像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在笔者感叹其超强学习能力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悲哀。他已经很努力了,却不能打动别人,因为他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自己的理解,没有通过演唱歌曲真正感动自己。他的注意力被模仿占据了大部分,没能回到自己理解的歌曲本身。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帮助了一部分学生找回自己,但是也有些学生由于机体上的破坏过于严重,至今未能恢复。思考的过程中感觉有必要对模仿过程中的度进行一些提示和建议。

三、关于模仿的度的把握

有朋友去上海学习声乐回来,抱怨所谓的名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说话,一句不唱。笔者心中暗暗揣测,这位老师有可能是演出过多在休息嗓子,也很有可能是不让学生模仿他的声音。所以笔者认为声音模仿的度的把握主要应该操纵在教师手中,因为学生的模仿是必然的。教师有必要将可以模仿的方面显露出来,而将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方面加以隐藏或控制。

声乐中的男女分部较多,教师(特别是启蒙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到不同声部的特性,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音色的把握。学生可能会因为年龄的问题,声音发展不够成熟。教师需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感受,对其作专门的引导,用对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最好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不要拔苗助长,不要为其安排教师心中的声音。当教师对某学生的情况不太明了时,应该及时向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请教,做到教学相长,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歌唱生涯更加长远。

教师用心去换位思考,是利用好模仿的关键方法;教师掌握好模仿的规律,是用好模仿的必要条件;教师重视积累模仿的经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小兰.试论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师素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2).

[2]姚艳秋.从音乐课程标准看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