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化学教学中主体间性的理论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化学教学中主体间性的理论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代西方哲学中强调的主体间性是主体间有交互作用的哲学概念,是对主体概念的否认。主体间性概念的引入给高中化学教育带来师生关系、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

关键词:化学教育;主体间性;应用

当前的教育主要看重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教好学生,就应该把学生当主体来对待;学生要学习好,就应该把教师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来看,这样才能和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新课程为化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如何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引入教育主体间性理论,结合人教版化学1模块中“铁盐与亚铁盐”一节教学设计,分析了教育主体间性理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一、教育主体间性理论及其引入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主体性是指个人把自己以外的一切客体化、对象化,通过对客体和对象的认识、征服、掠夺,达到占有的目的,进而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在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观点中把主体性当做个体性,主体间性当做群体性,要用主体间性代替主体性。他主张主体间性是主体间的互识与共识,在整个过程中,参与者均为主体,多个主体之间对同一事物产生相同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主体间性理论是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基础,将教育当做交往对话行为,用相互交往的新观念看待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而在实践教学中,教与学相互依存,主体间性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对主客体关系教育的摒弃和超越。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教育主体间性理论是推动教育教学前进的必要举措。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通过对话寻求共同的真理,以探究性的思维方式同学生一道生成“视界融合”。在教育教学的探究过程中,一要要求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与规范性、程序性有机结合。二要认识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达到师生在知识的认知上、情感上、人格力量上的相互交融。三要教师避免成为想当然的知识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强硬灌输,没有做到与学生的平等相处,更没有相互交流。据专家研究表明,有效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学生情感特征,教师也适时主动定向反射,有机调节师生互动,获得平等交流的精神和乐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反馈、主体间性,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育主体间性理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为例

在“铁盐与亚铁盐”一章的教学设计中,主体性教育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分析、学习计划的指导和实验研究等方面。

1.教材分析,体现教育主体间性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的逻辑性非常强。化学教师以教材为中介,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有效接受方式进行考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分析。教师和学生通过教材这一中介化客体的作用,进行了有效的对话。

2.学案导学,体现教育主体间性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教师虽然起到了主体的作用;但方案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计划在这里起到中介作用的对象,教师和学生的主体紧密相连,体现了主体间性的教育理论。

学案案例(部分):

(一)课前准备――问题引导复习预习

1.复习回顾

(1)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讨论溶液的颜色。

(3)Fe3+和Fe2+与NaOH反应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预习新知

(1)设计鉴别Fe3+和Fe2+的几种方法。

(2)从化合价分析Fe3+和Fe2+具有的性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3)找出本节内容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教学过程――探究引导知识学习

1.学生探究Fe3+的性质,从而得出Fe3+的检验方法。教师根据化合价以及Fe3+与NaOH反应的现象提示学生总结Fe3+的检验方法。这个过程需要课本对应的演示实验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

2.讨论并验证Fe2+的还原性。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方案,探讨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只提醒学生加试剂的顺序和用量,学生完成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以及进行方程式的书写和结果的验证。通过实验研究,它也反映了教育主体的理论。

3.分析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案进行二者性质的分析,找出二者不同的实验现象,学生自行总结出“铁三角“的关系。

4.观看多媒体投影,看看自己所得到的性质和结论与正确答案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请解释原因。

三、教育主体间性理论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的思考

教育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既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把二者和谐统一地联系起来,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在新课改的条件下,要完成好化学教学的改革,就应该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目前,我国的化学教学实践不仅要从客体的存在状态中解放出来,也要打破封闭的、孤立的状态,使他们的主体性发展保持合理的向度。主体性是对客体性的超越与发展,是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主体,应是我国现代化学教育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王晓东.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评判[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