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京的双重性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京的双重性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南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城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座城市所体现出的底蕴是独一无二的,它既有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又有帝王之州的雄浑大气。文章介绍了南京之所以有双重性格的历史渊源以及它对南京历史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南京;江南;都城

中图分类号:K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52-01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是南朝著名诗人谢眺《入朝曲》诗中的第一句,描写的就是当时的都城南京,它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江南佳丽之地,而又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这两句,一从空间横面着墨,描绘都城建业的地理形势;一从时空纵面措笔,概览金陵历史迁延,笔触间闪烁着显赫、辉煌的气派,富于气势。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南京确实是这样一个两种气质兼有的城市,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南京”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称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就是南方的都城,而随着时代以及疆域的变化,中国历朝历代被称做“南京”的城市也是不断变化的。直到明代以后,“南京”一词才专属于今天的南京。

历史的发展赋予了南京特殊的使命,当然有时是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的使命。从在全国的地理位置来看,江南地区在唐中期以后,特别是宋代以后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而南京正是江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在大一统的时代,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一富庶地区,但是到了分裂时代,南京成为了都城,它就肩负着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的责任,成为保护汉文化的堡垒,这是超出它的能力范围的。由于南京屡次被征服,于是有了下面种种悲剧的出现:西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清灭南明等等。这其中塑造了无数悲凉的故事,令人遐思。而南京的处处古迹也正让人容易联想到,那些悲凉的情景。正如朱自清所说:“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在刚下完小雨的明故宫的午门遗址,那六百多年的城墙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故事,方孝孺的“血迹石”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的往事。石头城、乌衣巷、秦淮河、台城柳,这些似乎都成为了一种悲剧的符号,成为了失意的文学家们的创作素材,成为了人们怀古的对象。从唐代以后,南京就成为了文人怀古的胜地,文学作品中的南京形象则是始终如一,一脉相承的,比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孔尚任的《桃花扇》结尾处:“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甚至很多诗人都没有来到过南京,也能写出符合南京“特殊形象”的怀古诗。这些文学作品一次次地印证了南京作为“帝王州”的悲剧。

但是另一方面,南京又作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推动了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北方衣冠士族的大量南迁,丰富了南方文化的内涵,提高了南方文化的水平。以至于到了隋唐统一之后,南方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中心,成了中国文人的心灵故乡,中国此后的文人不是出生在江南,就是来到江南生活,或者是梦想来到江南。比如白居易晚年写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就体现了诗人的这种愿望。描写江南的美景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特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李白曾留下过多首描写南京的诗句,他自己也是非常向往南京,还曾经上书皇帝迁都金陵,可见南京在当时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到了明清时期,文化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超过其他地区,成为全国的中心,成为了出状元、艺术家、才子佳人最多的地方。南京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有清一代,科考共举行112科;其中考中状元者,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计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江南似乎成为了出产文人的故乡,江南的富庶与文明成为了人们的向往之地。清朝时期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先后六次下江南,当然一方面是想控制这一地区,另一方面也是表明自己崇尚汉文化,乾隆皇帝还通过自己的游览总结了“金陵四十八景”,这是前无古人,可能也是后无来者的吧。

南京是具有双重性格的城市,它既有帝王之州的大气,当然还带有一丝悲剧的色彩,又有秀美的风景和江南文化的特色。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战争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南京是一座历史感太浓的城市,值得我们一直细细品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