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的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的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从孤独感的含义、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现状、对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大学生孤独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孤独感 现状

一、孤独感的含义

“孤独”术语最初来自医学,用以表示人际交往沟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碍。近30年以来,孤独感这一研究领域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国外对孤独的科学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孤独的概念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国内相对较晚。对于孤独感的看法,国内外心理学家们从各自的理论观点出发,对孤独的概念作了不同的界定。精神分析学派对孤独的关注最早。

1973年 Weiss 在《孤独,一种情绪及社会性孤立体验》一文中指出:孤独感是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Perplau和Perlman认为: 孤独感是指个体在社会关系网络不足时的不快乐体验,包括社会关系在数量上的不足和质量上的低下。这两种定义强调的是外在环境对个人孤独的影响。国内一些学者也对孤独感进行了定义,朱自贤把孤独感看作是人处在某种陌生、封闭或特殊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不愉快的情感。李传银等在综述国内外多种关于孤独的解释后提出:孤独是当个人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而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落感。

不同的研究者对孤独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可以总结出孤独感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出现了人际关系问题是产生孤独感的条件;第二,孤独感不是绝对客观的社交状态,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第三,孤独的体验是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第四,有了孤独感,个体会自觉地努力去减轻这种状态带来的痛苦。

二、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的现状

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出强烈而广泛的社会性和情感性需求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孤独感的心理现象理应成为关注的焦点。根据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孤独感,其中一项对991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只有152人没有感到孤独感,占15.3%。

关于孤独感的研究,国外研究分别从大学生社交技巧、孤独感性别差异、恋爱关系等影响因素研究了大学生孤独感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国内许多的学者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孤独感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上的差异研究尚没达成一致,且不同类型的孤独感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上的差异表现是否有所不同也没有得到确切的验证,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以后研究的重点。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对孤独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孤独感的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孤独感与人格变量的相关研究;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研究;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的孤独感的相关研究;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调查大多集中在社会交往的范畴,大多认为大学生孤独感主要是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大学生发展孤独感的研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严峻,相对于社会交往的渴望,大学生越来越关注自我的发展,因此很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大学生发展孤独感的研究。

三、关于孤独感研究的展望

对孤独感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中小学生和老年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学生及一些特殊群体研究的相对较少;孤独感跨文化的研究也比较少;对孤独感的定量研究较少、定性研究还不深入;中国的本土化研究不多;孤独感与网络的使用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内容。在今后应该综合运用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孤独感进行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聋哑人、军人孤独感的研究等,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孤独感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Weiss R.S.Loneliness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ution. Cambridge,MA: MIT Press,1973

[2]Perplau L.A.& Perlman D. Loneliness:a source book of curr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herapy,New York,Wiley,1982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43.

[4]李传银等.大中专生孤独、抑郁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1998,6:86-87

[5]丁浩,方双虎.孤独感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09,118(6): 86-87,203-205

[6]崔光成,姚齐和.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2002,3:195-196

[7]蒋艳菊,李艺敏,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5,3:690-691

[8]邓丽芳,郑日昌,徐谦.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53-59

[9]陈富国,陈红.青少年孤独感及对策研究[J].2007,4(3):87-89

[10]李玲玲,王站站.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