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教师是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需要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培训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参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最终,既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又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兼顾两个需求

基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目标定位,即对拟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诊断,并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具体而言,中小学教师培训须兼顾两个需求。其一,选送学校的组织需求,即学校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的培训需求。这一需求往往着眼于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需要和岗位需要,是显性的、外部的,并期望立竿见影,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其二,参训教师的自身需求,即参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个人发展和个人生活等需要提出的需求。相对于学校的组织需求而言,参训教师的自身需求往往是隐性的、内在的。

学校的组织需求与教师的自身需求之间既存在交集,又存在差异,因此,在培训目标定位上,需要兼顾学校的组织需求和教师的自身需求,以提高培训的实效。

那么,如何获取培训需求?关键在于问题的归纳与提炼。一般而言,送训学校会直接向承训方提出自己的组织需求。而参训教师的需求,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以往同类班次或类似班次的经验,二是直接的问卷调查,即培训实施前,对所有拟参训教师发放问卷,请其简明扼要地列出自己希望通过培训解决的2至3个问题,不需要进行解释与论证原因。承训方通过对问卷的回收、统计和分析,就能发现拟参训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其中,存在共性的问题将在设定培训目标时被考虑;而个性化的问题,将被纳入培训过程,并进行结构化研讨,最终进入备选题库。在确定参训教师需求时,需要充分关注参训教师的年龄、教龄与学历、教学经历以及所获荣誉与奖励,以便系统地分析、判断其关心的问题是否客观、真实。

二、设计有所侧重

基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方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培训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环节的设计。具体包括:选择培训模式、设计培训课程模块、确定培训师资构成、选择培训方法、设计教学路径、实践考查路径以及确定相应的教学与后勤保障等。其中,培训模式的选择最为关键。与其他行业培训不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可供选择的培训模式相对较少,一般而言,综合类教师进修班主要有“专题培训模式”(围绕教育教学中的某一内容展开)和“分类培训模式”(按照学科分类进行)。客观地说,前一种模式更适合学校自主组织的单独培训,后一种模式比较适合“国培计划”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可见,培训的设计必须有所侧重。

此外,在课程模块和师资构成方面也应有所侧重。一般而言,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模块应包括学科素养(含学科前沿与科研等)、教学方法(含教案撰写和媒介应用等)、班级管理和知识拓展等四个基本模块。各个模块的大小比例(课程与研讨数量)应根据选送学校的需求和参训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来确定。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学科素养和知识拓展等模块的比例应逐渐加大。

还有,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特点,在培训师资构成上,应以拥有丰富基础教育一线教学科研经验的区县教研员、重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为主;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的比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超过40%为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吸纳少数跨行业师资(如企业高管)作为有益补充,从而努力做到拓宽视野,启迪思维。

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应突出结构化研讨等互动形式。具体而言,培训组织者可围绕每个项目的具体定位,富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研讨主题,再通过一些结构化研讨方法(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鱼骨刺图法、六顶帽子法和优劣势分析法等),让参训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研讨中来,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中研讨,在研讨中学习。根据培训时间,一般可安排2至3次结构化研讨活动,并依次达到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结构化研讨的优势在于实现培训者与参训教师的平等交流,即培训者作为“培训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管理者”,通过组织、诱导和催化,促进参训教师自省、反思与行动,以激发参训教师的潜能,从而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三、提升培训价值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承担“以文化人”的使命,因此,应具有更强的文化意识。基于此,培训者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要努力提升培训价值,助力中小学教师文化意识的增强。具体有三点。其一,提升培训者的个人素养。在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培训者如何对待他人、自己以及所处环境,都将对参训教师产生直接影响——就像参训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会产生影响一样,所以,提升培训者的个人素养有利于提升参训教师的个人素养,进而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其二,提升培训集体的幸福指数。在培训管理中,培训者应详细了解每个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并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的需求,以做到换位思考和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从而使参训教师感到被重视,最终有效提升培训集体的幸福指数。这同样有助于参训教师文化意识的增强。其三,为参训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由于培训者的积极心态会感染每个参训教师,因此,培训者在培训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向参训教师学习,又要努力为参训教师服务,以提升培训价值,增强参训教师的文化意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