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民营企业集团如何有效管理财务风险成为紧迫的课题。本文在阐明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概述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民营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出发,多角度探讨了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与管理措施,以期对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整体推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在逐渐成长为企业集团。随着企业集团规模和业务的拓展,一方面壮大了企业的整体实力,提高了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规模的扩大,管理链条的增长,信息的不对称等,又使得各种风险进一步积聚增大,其中,财务风险是民营企业集团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因此,民营企业集团需要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性,进行适当地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1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概述及特征

1.1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概述

对于企业集团,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存在,使企业集团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从而存在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这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通常体现在筹资方面,资金结构不合理;在投资方面,决策随意性大;在资金营运方面,管理手段落后;在收益分配方面,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等。

1.2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特征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1.2.1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连锁反映

对于一个企业集团而言,集团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这无意间会形成一条条的业务链,这些业务链的存在,使财务风险在集团内的传导更顺畅,如集团内部单位之间的贷款互相担保、资金拆借等业务的发生,容易使这方面的风险在企业集团内部形成连锁风险。

1.2.2内部人操纵利益形成的财务风险

在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下,各子公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经营目标与集团总体目标存在不一致时,内部人将有可能强行或过度占用集团有限的资源,以便让子公司获得更多收益,从而形成内部人操纵利益的财务风险。

1.2.3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影响面大,破坏性强

企业集团的规模一般比较庞大,当某个成员单位的财务发生困难时,如果没有及时加以有效的控制,风险可能在集团内蔓延,这不仅可能影响整个集团的发展,威胁企业集团的生存,还有可能在宏观方面影响所在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2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

健全的现代化公司治理机制是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的基础。虽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民营企业集团中的应用发展,集团内部治理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还有民营企业集团受到传统管理机制的影响,没有健立健全公司的治理机制。有些民营企业集团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三会”,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或即使在形式上设了“三会”,也并没有真正履行职责。因此,实际工作中,治理体系不完善,风险管控层次缺失。

2.2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人才

民营企业集团在日常经营中更多重视销售业务的拓展,较少考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只看到了项目所能带来的丰厚利润,看不到利润背后所隐藏的财务风险;在投资决策时,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那在风险来临时,企业集团将无力承受,往往损失是巨大的。由于我国企业集团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相关教育和管理培训也较少设置相关课程,风险管理人才就显得非常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集团风险管理发展的因素之一。

2.3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2.3.1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一些民营企业集团都是老板说了算,没有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架构和处理程序,权限和职责等也未加以严格规范,尤其在资金营运、利益分配、职责权限及事项汇报等方面管理混乱且权责不明,使得风险监督和控制无从谈起。

2.3.2财务决策机制不健全,对财务风险监控不力

财务决策是对财务方案、财务政策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目的在于确定满意的财务方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决策机制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存在的程度。民营企业集团中普遍存在凭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个人决策占有很大的比重,事实证明,不进行周密而系统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的投资决策,往往会导致项目的失败。集团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

2.4缺乏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集团尚未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集团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但是没有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全方位的管理活动,主观地将全面预算等同于财务预算;还有的企业集团由于预算缺乏可靠的测算依据和计量标准,导致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使财务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指导、实践意义。

2.5缺乏内部审计的监督机制

相当多的民营企业集团内部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基于现实的经济利益考虑,为节约成本费用开支,集团内部通常也不会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同时,基于企业商业信息保密,较少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内外部审计监督机构的缺失,无疑将增大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

3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3.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对于民营企业集团而言,想要正常运营并快速发展,必须建立起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和机制。为此,民营企业集团必须摒弃“家族式”的盲目集权模式,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有效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和健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授权权限和程序。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保证股东会、监事会知情权的同时,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3.2培育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一个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民营企业集团应从重视和培养懂专业、有能力的企业风险管理人才做起,用制度、理念以及文化来培养和留住人才,建立起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企业集团还应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关风险文化、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操作方法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努力让每一位员工具备一定辨别风险的能力,使“风险无处不在”的理念文化遍及企业集团的每个角落,真正增强整体的风险意识。

3.3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3.3.1构建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

为加强民营企业集团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管控,应构建有效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各子公司的财务部门属于母公司的派出机构,母公司有权对其人员任免、管理、业绩考核、岗位定期轮换做出决定。集团总部委派的财务总监应参与公司包括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活动;监督检查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定期向集团管理层报告委派单位的资产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其次实行资金统一管理,也是民营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重要手段。

3.3.2建立科学的授权体系

企业集团应以《公司章程》和《公司法》为基础,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的权利和责任,从管理授权和资金授权两方面,遵循重要性、时效性、成本效益、可执行性及动态平衡性原则,对各层面如:股东会对董事会、董事会对经营层、总经理对管理人员进行授权。企业集团可对各层面制定事权划分细则,细分战略管理、资本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品牌管理、运营管理、预算管理、法务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细项,从管理事项和资金两方面进行授权,并依据一定程序,根据企业集团所涉及的产业类型和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使授权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和可执行。

3.3.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建立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主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从资金管理入手,建立以现金流量为主的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集团企业可能通过编报资金周报、月度资金使用计划表、月度大额资金申请表及月度现金流量滚动表等,及时掌握集团内各分子公司的现金需求及结存情况,为企业集团提供资金预警信号,为及早防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模型,构建中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民营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行业特点,确定财务分析预警指标、风险指标,多维度综合分析企业集团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并运用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内部的筹资分析和投资分析,对企业集团而言,就是建立了一个中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3)建立重大财务风险应对预案。对于重大风险引起的重大财务风险,企业集团也应建立相应的应对预案,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通过实现设计好的应对预案,可以在风险来临之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防止财务状况恶化。

3.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的有序开展,应首先体现在全员参与。预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企业集团的所有部门均应积极参与,全面树立预算理念,建立成本效益意识。集团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员工都必须参与预算的编制和实施。其次,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预算流于形式的关键。民营企业集团可根据自身不同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设置不同的组织形式,通常应由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工作机构和执行机构三个层面构成,企业集团需明确各层面的组织构成及职责权限。最后,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应全程跟踪。全面预算涉及预算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监督、考评等一系列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预算目标的编制、汇总和审批环节,还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并与员工绩效挂钩,通过考评等手段促进预算目标的达成。在具体实施时,民营企业集团应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采购、成本、费用等各项预算,使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沿着预算管理的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

3.5建立内部审计的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是民营企业集团实施内部监督、事后控制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企业集团内部制衡机制的作用,并对企业集团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经营风险进行预警,还能促进集团建立起权责分明、互相制衡、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全方位保障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为了使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杜绝内部人操纵,民营企业集团应在董事会下设立内审机构,强化审计机构的权威性,明确内部审计的重点,并配备综合素质过硬的审计人员,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对风险的监控作用。综上所述,民营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将贯穿整个发展过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将面临新的财务风险。民营企业集团应不断优化集团内部治制结构,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推行财务集权管理,构建内部审计机制和先进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断提高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保证企业集团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庆龙.浅谈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3(24).

[2]谢才兴.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4).

[3]敬秀成.从集权视角看民营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J].财会研究,2017(4).

作者:滕放 单位:南京一九一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