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现状及互动发展新范式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现状及互动发展新范式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现状,并借鉴伯格威斯特和菲利普斯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模式,确立了大学外语教师互动发展范式。同时,运用教学反思理论、生态位理论、花盆效应和边缘效应等教育学理论与原则从教师个人、团队建设、共同体建设和宏观环境四个方面阐释了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的保障因素。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师 发展现状 互动发展新范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073-03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在不断深化。英国推出的“教师优先方案”(Teach First programme)和美国的“为美国而教计划”(Teach For America)都是教师发展理论研究动态发展特性的有效体现。高校教师发展理论的研究也随之逐渐成熟,不仅限于从教师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同时还建构了抽象层面的概念模型。理论模型是对高校教师发展的基本内涵、组成结构及相互关系的阐释和描述,具有方法论的作用,指导高校教师发展活动。本文将以伯格威斯特(William H.Bergquist)和菲利普斯(Steven R.Phillips)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模型为依托,根据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现状,构建以校为本的大学外语教师互动发展范式。

一、伯格威斯特和菲利普斯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模型

伯格威斯特和菲利普斯于1977年在《大学教师发展手册》第二卷中提出了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模型。该模型使用层级分析法,用概念化的综合模型展示大学教师发展的不同维度。其中包括三个纵向层面,即结构、过程和态度;四个横向层面,即个人、群体、机制和宏观环境(见表1)。

伯格韦斯特和菲利普斯认为任何大学教师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进行的。无论大学教师发展的维度与组成部分之间如何交叉、重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们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完成的。

二、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现状调查

为了探索大学外语教师的发展范式,课题组在研究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模式及相关的国内外教师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学外语教师的发展现状做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兼顾了伯格韦斯特和菲利普斯有关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提出的四个维度:个人、群体、制度及宏观环境。问卷分五个部分,共55题。问卷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采用Likert5级量表方式调查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第三部分为教师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第四部分为教师对本单位现有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以及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第五部分为完全开放型问答题目。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5份(97.5%)。调查结果表明大学外语教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大多数教师发展意识很强烈,但自主提升的方法很有限。(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反思,大多数教师不善于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研究。(3)教师把能力提高的希望寄托于出国访学,或是其他一些进修的手段。(4)教师之间关于课堂教学问题沟通得很少。(5)教师很难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研相长的目标还有距离。(6)大学外语教学的特点决定教师工作常常是一种个人活动,这对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是一个不利因素。(7)由于评职和绩效政策的逐步实施,大学外语教师的科研压力越来越大。(8)高级职称的晋升机会越来越少,影响教师的后续发展动力。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及伯格韦斯特和菲利普斯的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模型,初步确定了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的四大因素,即教师个人发展、教师发展团队、教师发展环境、教师发展机制。

三、大学外语教师互动发展新范式

在借鉴伯格威斯特和菲利普斯的大学教师发展模型基础上,针对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现状,确定了大学外语教师发展范式的基本要素,进而确立了以校为本的大学外语教师互动发展新范式(见图1)。新范式体现了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的“四个要素”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教师个人发展是根本,也是新范式的主体,教师发展团队建设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发展机制是教师发展持续性的有效保障,教师发展环境为教师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

1 培养教师之间互动合作的情感意识

教师工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为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需要独立面对教材、课堂和学生。然而,教师同时也无法脱离社会化的群体,教师之间必须分享和沟通,并且要建立起一种互动的合作关系。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在与同事之间的交流碰撞中获得动力并得以升华。教师之间通过协作,互相切磋,彼此启发,才能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反思意识,并且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Poser在1989年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大学外语教师的成长更是离不开反思活动,没有反思,就没有经验积累,没有教学方法的适切性验证过程。教师个人反思及团队的共同反思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有了反思意识、合作精神,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及研究能力的提高。

2 倡导平等互助的团队精神

Davies&Pearse指出,任何教育机构的成员之间都应该协力合作,而不应该相互排斥或是孤军奋战,这是一种职业道德。大学外语教师互动发展新范式倡导的就是教师之间要建立平等互助的研究团队,以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团队建设立足于互敬、互信、互惠、互助的情感氛围,借助抽象与具体的媒介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合作能力和反思能力。团队建设有利于教师的合作共进。团队活动能够激发教师的发展意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同步提升。根据生态位原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具有相同生态位的人极有可能产生竞争和排斥,这样就要建立一种协同合作群体才能保证生态平衡。团队间的同行观摩要比督导式的课堂监督更有利于教师发展。团队建设还有助于摆脱已有的封闭式的教师个人活动。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很多教师的教学科研似乎都是独立完成的,彼此间很少沟通。团队精神没有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没有了团队合作,教师仅凭个人努力很难实现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利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有了团队建设的理念,教师就会更加关注如何实现研究领域中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之间的有效链接,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实践化。

3 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

“共同体发展”概念是由伯格威斯特在他的大学教师发展模型中提出的,他之所以将“共同体发展”的概念加入到大学教师发展的词汇表中,主要原因是他认为教师发展无法脱离教师所在组织所处的制度环境。因此,“教师发展共同体”基于高等教育的组织层面,即高等教育机构本身。大学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强调的是学校要加强制度管理,确保学校的制度与政策具有预防性、规范性、惩罚性和激励性。大学外语教师通过个人努力、团队合作及机构支持等因素实现发展目标,并需在共同体建设的平台上得以持续。根据伯格威斯特的提法,个人发展、团队发展和共同体发展均包含在制度发展所创设的环境中。因此大学外语教师互动发展新范式以学校为依托,在学校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的环境之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学校的制度及资源是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的保障。有了共同体的建设,教师会不断地进行自主发展,同时挑战原有的制度,并使其逐步完善。在这样的制度生态环境(institutional eco-environment)之下,教师才能克服花盆效应(flowerpots effect)所产生的限制因素。创造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4 创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主要是指学术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根据边缘效应(edge effect)大学外语教师在宏观环境中处于边缘位置,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和谐共赢的群体,从而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就学术环境而言,大学外语教师与科研机构的专职科研人员有所不同。虽然一线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有利于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的进行,但由于大学外语教师要兼顾教学,因此需要协调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分配及经历投入的比例,这就要求校方能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从教育环境来说,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上由扩大发展规模转向学科拓展、创新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多元的适合不同层次学校教学要求的质量评估体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培养大量的符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国际交流步伐的加快,在社会层面上,也要求大学外语教师把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因为人才的培养过程也是教师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大学外语教师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发展过程,并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