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剖宫产术妇产科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剖宫产术妇产科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研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9例再次实施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接受过剖宫产,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5±4.0)岁。99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33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初次剖宫产时,实施硬膜外麻醉,取仰卧。甲组于腹部做出纵切口,乙组于腹部做出横切口,丙组将皮肤切开,撕开皮下脂肪并剪开筋膜层,对腹直肌进行钝性分离,纵行将腹膜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子宫操作方法与前两种剖宫产手术方法相同,并对腹膜、筋膜、皮下脂肪以及皮肤进行逐层缝合。再次妇产科手术实施对症治疗。观察统计三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1.3腹腔粘连情况评定标准

根据孙红霞等参考标准将腹腔粘连划分为五个等级。0级:无腹腔粘连;1级:切口于网膜之间较少粘连,容易分离且分离时无血状;2级:切口与网膜之间多处发生粘连,且分离时有溢血发生;3级:粘连面积>3/5,较难顺利进行分离,分离时出血量较大;4级:粘连面积>7/10,且粘连紧密不能进行分离。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统计数据资料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粘连发生情况

甲组33例,0级2例,1级7例,2级19例,3级3例,4级2例;乙组33例,0级3例,1级7例,2级18例,3级4例,4级1例;丙组33例,0级7例,1级8例,2级17例,3级1例,4级0例,研究表明,丙组患者的总体粘连发生情况明显优于甲、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乙两组粘连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

丙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剖宫产手术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在妇科治疗中比较常用,对于治疗胎儿宫内窘迫以及其他原因而导致的难产等治疗效果显著。但随着剖宫产在妇产科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有所增加,腹腔粘连发生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的恢复,且一些学者指出剖宫产术后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危险性以及难度均会有所增加。传统的剖宫产术是在腹部做出一个纵行切口,所需手术时间较长,且对患者造成的机械牵拉刺激大,极易导致腹腔粘连发生。新式剖宫产术实施后不利于腹膜早日愈合,所采用的钝性分离机械刺激,切口游离错位等情况也会导致腹腔粘连发生。临床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实施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该方法可有效避免对筋膜造成的牵拉刺激,在进行缝合时,采用的可吸收缝线较宽针距进行缝合,可有效减少皮肤坏死以及炎症反应发生。本次研究中丙组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实施后腹腔粘连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且手术时间大大减少,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方法可有效改善腹腔粘连程度,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对产妇造成的影响。不同剖宫产术对再次妇产科手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妇科治疗中首先应明确剖宫产指征,根据患者身体选择有效的分娩方法,尽量减少剖宫产以及剖宫产不良反应情况。

作者:卢秀平 单位: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