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美国相比,目前我国金融产品过于单一,衍生品基本没有,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主要集中于银行业。作为金融创新的基石,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变风险的生存状态,使风险由存量化变成流量化,降低信用风险在银行界的高度集中和减少社会流动性过多的问题,并且可以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产品。因此,我国还是应该加大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力度。

近年来我国已试着推出了信贷资产证券化、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资产证券化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但还应继续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与此同时要充分总结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加强监管和引导,积极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

保证基础资产质量真实,从源头上控制证券化的风险

推进资产证券化应避免盲目性,保证基础资产的质量。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源头正是“次级抵押贷款”,这类贷款的还款来源没有保障,主要依靠房产的升值来覆盖贷款风险敞口,未来可预见的现金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将此类资产打包证券化,层层叠加,其信用风险势必会传递到债券市场。所以,在设计证券化产品结构时,必须要保证基础资产的质量,并且保证衍生品的规模与基础资产的价值比例合理。

规范信用评级体系,防范中介机构发生道德风险

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结构性产品的复杂性,投资者通常高度依赖于评级机构的评级。如果评级机构受利益驱使、技术制约等因素影响,不能对证券化后的衍生品风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无疑将给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盲目预期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给很多低质量的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较高的评价,完全忽视了对借款者偿还能力的考察。因此,我国要培育一批独立、公正、被市场普遍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合理的评级规则体系,使得评级机构能够充分考量评价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正确评价资产的质量。

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有效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实行的是备案制度。对房地美、房利美这些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发行证券化产品,采取豁免审核的做法,监管部门实际上完全放弃了监管职责,为危机出现埋下了隐患。这次金融危机表明,衍生品过度泛滥,盲目放松监管,最终必然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崩溃。因此,必须加强对金融创新活动的日常监管和调控,密切跟踪市场的发展,了解产品的创新流程,审慎评估创新产品的风险,及时发现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

重视证券化后的基础资产管理

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投机泛滥,市场参与者不关注基础资产的质量和真实价值,而更关心衍生品的贷款服务管理。银行等相关中介机构不是将贷款证券化后就万事大吉了,必须持续关注基础资产的质量和信用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后,商业银行要了解每笔基础资产及借款人信息,并且拥有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的专门技术和人才。

完善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制度

基础资产池信息及预期现金流,是投资者了解产品和投资定价的基础。如果不能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对投资者而言后果将是灾难性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就存在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失灵,有关次级抵押贷款的大量真实信息没有很好地传递给投资者。我国资产证券化仍处在试点阶段,加强和规范基础资产池的信息披露,既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需要,也是活跃证券化产品二级市场和防范风险的基础。必须完善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制度、监管机构行政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