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音乐教育对德育的积极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音乐教育对德育的积极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狭上“德育”的概念,即“学校德育”。我们可以理解为: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可见,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又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是交叉进行的,彼此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学校教育中起着独特作用。它融艺术性与思想性为一体,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能够完善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意志质量。

古今中外,关于“德”与“乐”关系的论述多有记载。我国早有“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乐也”的立论。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音乐对德性有所裨益,依据的理由是它能陶冶我们的心灵,并使我们习惯于正直的愉快”。所以,通过音乐,影响人类在生活中的道德感和社会意识;通过音乐,教育人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通过音乐,引导人向真、向善。

一、“音乐应是一切国民的必修课。”――柏拉图

《全日制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西方自古希腊时期就将音乐纳入教育范畴,并作为核心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不仅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途径,同时还履行着智育的部分职能,更是实施德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自春秋始,“乐”即是儒家“六艺”之一。在古代教育中,古人将“礼”、“乐”并论,解释为“礼可修外、乐能修内”。可见,音乐素养的的高低在古代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能力的一项标准。

音乐教育时至今日,其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独特的抽象形式培养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普及现代音乐教育,使学生健全对音乐的良好认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丰富情感体验、扩大文化视野、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团队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热爱传统文化等,无不体现着其对现代德育目的的直接意。

二、“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黑格尔

正确理解、把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正视其作为一门课程亦或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存在形式,明晰其有助于开发和促进智力的发展的自然结果,从本质人手,从本体出发,才不会和音乐教育学的根本原理背道而驰。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而不仅是一种纯知识的传授。感受、鉴赏、表现音乐当然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基础,且必须在音乐实践中才能体现或完成。但更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一种美感享受,以其优美的旋律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中寻找到自我的价值、感知到自我的存在。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提倡“愉快教学”、“快乐学习”,带给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才能赋予音乐教育强大的生命力,实现音乐的功能。

在当下的社会中,音乐教育“繁荣”的背后,却有着因盲目而无奈的一面。许多家长和教师不顾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条件和特点,不顾学生的兴趣,无视艺术的自身规律,强迫学生进行单一乐器的技能操练,单纯的以考级为目标,以升学为目的,其结果是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对音乐原有的乐趣和敏感;长期的独自一个人埋头苦练,几乎以独奏独唱为唯一的参与形式,却使音乐丧失了精神交流和协调协作的优越功能;把音乐当做机械的技能去训练,缺乏对音乐的“灵魂”――音色、力度、表情等的体验,并缺乏对音乐节奏逻辑感、整体感的培养,实际上抹煞音乐作为人类艺术的本性,与音乐人类学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

三、“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说明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

音乐教育通过情感的体验来美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在情感体验中“知善恶、识美丑”,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目的。

1 在音乐教育中,感受“时代精神”德育意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年代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在音乐教育领域便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抗战时期的《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其激情澎湃的歌词和跌宕起伏的旋律,使学生明白当今美好生活是无数烈士前仆后继用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和美好生活的热爱。在社会主建设时期,《我为祖国献石油》是一首歌唱石油工人的歌曲。把石油工人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表达得淋漓尽致。已成为石油工人心灵的写照,同时激励着一代代建设者,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

2 在音乐教育中,丰富“地域精神”的德育内涵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民族又有着各自的音乐形式。新疆民歌有着火焰山的热力,冰川融水的清冽,天山雪莲的明媚,《在银色的月光下》、《阿瓦日古里》、《阿拉木汗》等代表性的民歌,自由奔放,令听者仿佛置身于天山碧野,葡萄架下,不由闻乐起舞;又有曲调众多,旋律柔和优美,调意富于抒情的苗族情歌;还有激情豪放、回肠荡气的西北民歌等。

3 在音乐教育中,弘扬“人性光辉”的德育目的

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唱响,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通过这首儿歌所代表的或优美或欢快的旋律,不仅幸福地度过了童年,更因这些作品打下了一个健康人生观的基础。《感恩的心》讲述了凄婉动人的故事,“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更需要“感恩教育”。

总的来说,音乐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养适应时展所需的优秀人才。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对加强社会主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