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说欣赏阅读的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说欣赏阅读的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说的阅读是在初步感知文章情节的基础上,品味其中的语言及感知人物情感的过程中,达到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小说的欣赏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技巧”,是教学大纲在阅读能力训练方面提出的要求之一。依据教学空间来设计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必要条件。小说的欣赏阅读教学,也必须依据教学空间原则进行。

首先,教学活动的目标与特点决定了确定教学空间的必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受教的指导,教受学的制约,指导只有合乎学的需要才可能是有效的。冯忠良的《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曾指出:“教学空间即教学活动范围,指学生的已有经验状态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而教学活动设计的中心就在于通过心理结构的构建以弥补教学空间。”可见教学活动设计必须依据教学空间。其次,小说欣赏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欣赏阅读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发展是通过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及广泛迁移,从而使这些不同的个体经验得到不断整合及类化而实现的。”这就是说,不仅要学生了解有关小说的文体知识与鉴赏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欣赏阅读小说的心智技能。

依据这一教学目标,借助学生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内容,我们设计了准备性测验;之后对高二学生实施测验并分析评价了测验结果,从而确定了教学空间。这次准备性测验共设计了六个题目。

一、我过去读小说的动机(包括增长知识、寻求刺激等6个选项)。

二、我喜爱这样的小说(包括情节、人物、主题、语言方面的10个选项)。

三、我喜爱的人物(以初中所学小说中的15个人物为选项)。

四、我喜爱的小说及喜爱的原因。

五、我过去读小说时的思维程序(设计成选择填空形式);我是怎样看出人物性格与小说主题的,我对小说表达的技巧有何了解。

六、我对去读小说的效果(包括丰富了情感世界,提高了审美评价能力,了解了阅读方法等6个选项)。

准备性测验之后,我们又对测验结果作出如下分析评价:

一、大部分学生阅读小说的动机是消遣、愉悦身心和增长知识。阅读的效果是丰富了情感世界,提高了审美评价能力,完善了知识结构。

二、大部分学生喜爱惊险、幽默、通俗且结局圆满的小说,对于主题深刻、语言典雅、人物有悲剧命运的或灵魂丑恶的小说还欣赏不了。

三、大多数学生喜爱一部小说是由于情节动人或语言生动。《水浒》、《西游记》受到普遍喜爱。

四、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作用,情节的波折,伏笔与照应等写作技巧比较了解。

五、大多数学生阅读小说是按照由情节到人物再到主题这一过程完成的,说到读小说的效果,极少表示“了解了阅读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教学前测,可以看出学生已基本掌握小说的文体知识,初步具备了欣赏能力。但是审美趣味与评价能力还待提高,还需要给他们以程序性知识并反复训练以提高欣赏阅读和心智技能。这就是我们确定的整体性教学空间。

整体性教学空间确定后,还必需确定每篇课文的具体教学空间,以便具体设计教学活动。为此,我们不仅设计每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还专门设计了“捕捉初感”这一活动步骤。要求学生初读后谈论自己的感受,提出疑问。小说的情节离不开人物,教师在了解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熟悉小说人物,文章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哪个对你印象最深刻。比如初读《祝福》,学生可怜祥林嫂丧夫丧子,却难以理解不能参与祝福祭祀活动对祥林嫂的精神打击。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已有准备状态,就可以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教到实处。学也就更有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空间也不是凝固的,对教学空间的把握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还要利用阶段性测验及时反馈,不断发现学生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活动计划。

由于贯彻了“教学空间决定性原则”,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到了实处,讲在了“点子”上,体现了程序优化原则,有利于心理结构的构建,加速了学生欣赏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从本单元中选择自己最喜欢、能给人联想并暗示小说主旨的一个句子或语段,仔细品味它的含义,并抄录在小说开头一页的左上角,加上花边;然后和你的同学交流,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些句子或语段;最后联系小说,说说这些句子或语段给你的启发。

教学实践证明:必须依据教学空间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学生在读时要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作品,展开想象,与人物一起喜怒哀乐; 在概括品味的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学生欣赏写作手法,写读后感,也可在课外的读物中选风格相似的作品和同学一起交流,彼此交流心得,在交流中注意对表现不同人生的作品作些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