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两则案例分析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并购中政治行为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两则案例分析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并购中政治行为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2008年来,中国石油公司掀起了第二次海外并购浪潮。2009年其海外并购交易额达160亿美元,2010年海外并购额占同期全球上游并购的20%,2011年仅公布交易额的海外并购已超200亿美元。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国进行海外并购的石油公司多为国企,其身份的特殊性使其进行海外并购时常被视为政府“人”,易遭遇政治阻扰,因此政治风险是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并购中最大的风险。企业政治行为(CPA)是指企业试图通过影响政府政策来为公司谋利(Baysinger, 1984)的行为。因此CPA是企业降低政府阻扰甚至获得其支持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本文通过总结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并购典型案例中CPA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针对CPA对海外并购的影响,提出了降低CPA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

一、 成功案例:中石油并购PK公司

(一)并购的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CNPC)是国家控股公司,在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进军国际石油市场的国家主力军。2010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位列第10,至今已在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投资项目,获取海外原油6920万吨(中石油,2009)。PK公司1991年进入哈萨克斯坦,注册地为加拿大,公司油气田、炼油厂等资产全部在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哈)境内,是哈最大私人石油公司,市值约33亿美元,旗下奇姆肯特炼油厂是哈最大炼油厂。宣布出售前公司开工率不足60%,股价下跌47%,产量萎缩35%。

2005年10月23日,中石油以41.8亿美元100%并购PK公司,开启了中国石油公司整体并购海外油气上市公司的先例。并购成功后,中石油拥有PK在哈12个油田权益,产量增加6%,石油储备增加5.5亿桶,有效缓解中哈石油管线油量不足的现状。并购后两年,PK公司新增探明储量和销售额均创历史新高,原油生产破千万吨,并购资金已回收69%,目前哈已成为苏丹之后中石油第二个一体化的海外基地。

(二)CPA的成功运用降低了交易风险

该并购成功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41.8亿美元的高价,另一个便是哈政府的支持。而中石油成功的CPA运用是获得哈政府支持重要的因素。

对中石油的CPA进行梳理分析,我们得出其CPA的成功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主动与哈政府联系。中石油长期主动与哈政府高层官员接触,构建了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尤其是并购期间哈上议院与总统相继批准了允许政府阻止外资控制该国油气资源法案,增加交易不确定性时,中石油主动要求会见哈政府高级官员,26日与哈能源部和矿产资源部长什科里尼科夫进行闭门会谈,达成向哈出让30%股权的协议。这一协议有效避免中石油并购与哈政府控制资源的对立。

2.调动社会力量,引导舆论。中石油聘请专业公关公司--伟达公关收集各利益集团信息,引导舆论走向。一方面在PK公司股价攀升时转移媒体注意,抑制其对竞购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媒体适时披露于己有利的政府态度,降低交易不确定性。如交易初期强调该交易是落实两国战略合作的商业行为;当哈政府通过对交易不利法案时,披露哈高层官员“向中石油在竞标阶段取得成果表示祝贺”;由于卢克公司诉讼导致交易延迟时,中石油为通过哈政府审查,宣布哈国家石油公司将参购PK“部分股份”等。

3.政治关联的经济活动有力促进双方政企关系。长期以来,中石油投入大量资源协助哈政府发展本国石油工业(勘探石油,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进先进技术等),同时对当地政府实施财务刺激策略(慈善捐款、资助教育、修建使民众直接受益的基础工程等)。在并购过程中,面临哈政府可能对交易进行政治干预时,与哈国家石油公司签署《相互谅解备忘录》,向后者出售PK公司33%股份,与其平分奇姆肯特炼油厂股份和成品油销售权,形成了中哈两国石油企业共同并购的局面,确保哈政府对国家石油资源极其收益的控制。有效地缓解哈政府担忧,降低交易不确定性。事后分析师认为,这一举措有力地清除了中石油可能遭遇的政治风险。

在此次并购中,中石油能够成功,哈政府的支持态度起了决定性作用。中石油主动与哈政府联系,使其在交易过程中能够及时与政府沟通,改变并购方案,获取哈政府的谅解和支持,同时及时反馈给母国政府,获取外交协助,政府的支持有效地降低了政治风险。而中石油推动当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履行社会义务,参与当地公益事业等一系列典型的经营活动、政治关联与财务刺激CPA策略,无疑也为并购中掌握舆论导向,获取当地社区支持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 失败案例: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公司

(一)并购的基本情况

这是中国石油公司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入选当年年度标志意义并购事件榜。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简称中海油,CNOOC)是中国第三大国家石油公司,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发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投资国家和地区达30个,获得海外原油833万吨(中海油,2009)。优尼科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市值约117亿美元,油气资源总量约17.6亿桶当量,其中50%位于中东。竞购对手雪佛龙是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全球500强排名11),业务遍及18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产量占比超过67%。

若此次并购成功,中海油产量将增加一倍,储量提高80%,有效改善油气不足的现状。而优尼科所拥有的世界顶尖深水勘探技术与优秀国际化人才有助于中海油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此次竞购中,尽管中海油报价超过雪佛龙10亿美元,并且承担优尼科约16亿美元的债务,承诺不裁员,满足员工福利条件等,但最终雪佛龙利用中海油国企身份大打“政治牌”,其娴熟地运用CPA,将舆论导向引向中海油并购将威胁美国能源安全,最终由于美国国会的干预,中海油主动退出竞购。

(二)CPA的失败运用提高了交易风险

多数研究人员将此次并购的失败归咎于美国政府不公平的干预,属于政治风险。但深入分析发现,雪佛龙娴熟的CPA与中海油失误的CPA共同促成了交易中政治风险的形成与扩大。中海油CPA的失误主要体现在政治游说和媒体舆论导向上,而这恰是雪佛龙CPA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