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讨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讨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课堂高质量的设问、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参与度,是课堂讨论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课堂讨论的前提;贯彻新课标,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讨论;精心设问;充分准备;主人翁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19-02

课堂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思考、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堂教学就是围绕“问题”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必须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再加工,使之适应学生学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优化问题的设计。怎样优化?笔者认为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问是课堂讨论质量优劣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设问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贯彻新课标,着力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纵横向联系,发展学生多向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设问的范围是有关重大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特别是与当前时事热点联系紧密的相关历史知识。在设问的技巧上,笔者的主要做法是:

1.注意设问的综合性。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结合史实分别指出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中多个章节的相关内容,时间跨度大,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注意设问的多角度、新颖性和启发性。在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设置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不同的角度,还要根据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情况,有的放矢,多角度变换,使问题有趣、新颖、具有思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辨的热情。

3、注意设问的知识前后联系和类型比较。在对《启蒙运动》一章进行讲解时,我问:“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何影响?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明末清初时期也出现了启蒙思想,为什么没有像启蒙运动那样激起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这就将“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中国近代辛亥革命史实”与本节内容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了,这就训练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上提问,要求学生必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纵向联系,进行认真思考才能整合出来,难度较大,但它远比知识性问题更有必要性,更有价值。

二、教师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教师事先要充分备课,围绕教材内容的重点、学生的兴奋点或思维的难点而展开。为了突出讨论主题,可以重新处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前后顺序,给予恰当的时间分配。同时,为了广泛地展开讨论,必须为讨论准备必要的背景知识,这需要教师在确定问题后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范围、方法以及材料搜集的分工与处理。同时,给学生以具体的目标,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当然,教师也应在上课前做好教学预见。根据学生的心理、教学内容和讨论方案对讨论过程进行合理的预见。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如何?问题有何讨论意义:需要将问题分成几个梯度进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提出哪些不同观点?如何引导和处理这些观点?等等。

三、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

讨论时,教师首先要尊重与信任学生,为讨论营造民主、活跃、平等的氛围,让他们充分讨论辩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材和教师的观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循序渐进,把好脉。当讨论出现缄默时,教师要挑起话题,打破缄默,不断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时,特别是出现激烈争论时,教师要及时因势利导,回归主题,继续进行深度讨论,对学生提出的新颖观点,要用长远的眼光提出进一步的期待,以肯定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最后作好总结。总结时,教师阐明主要观点,要大力表扬很有见地的发言和表现积极拥跃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他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的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发现的现象和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独立思考,进行论证,即使有不当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还不是很成熟,甚至有些偏激,教师也要欣喜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并引导学生分析缺陷,找出缘由,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进行课堂讨论的这种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高效地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找到自我存在感、成就感,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又激发起他们更旺盛的求知欲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拼搏精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堂讨论必须关注、了解学情,尊重、适应学情,从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出发,优化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精心设计问题的起点、梯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乐学”到“会学”,从“会学”到“创学”的转变,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资料: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叶小兵.历史老师的提问[J].历史教学(津),2005,(11).

[3]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