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盐碱地农田水利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盐碱地农田水利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盐碱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驱动因子

1.1农户特征

农户特征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教育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等。首先,户主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以及家庭劳动力资源禀赋的差异等会造成农户对水利设施与盐碱地改良及持续利用关系的认知有可能不同,并进一步影响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其次,农业收入比较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参与积极性,如果农户家庭总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越大,农民可能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7]。

1.2水资源及利用管理政策

该因素主要包括水资源、水费、农田水利设施完备程度及其产权等因子。水资源稀缺程度是影响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的基本内生因素[5,8]。一般情况下,水资源越短缺,农户越倾向于选择节水型水资源利用行为。相反,随着水资源短缺程度的减缓,农户灌溉行为受水资源约束逐渐越小,灌溉用水量可能会显著增加[9]。征收水费可以使农户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刺激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10]。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从水源到田间输送过程中渠系水利用率,责权明晰的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有利于催生农户自主治理灌溉事物的行动[11-12]。

1.3农村土地利用政策及其诱致因子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久不变的土地产权制度在兼顾耕地公平分配的同时,也带来了耕地细碎化,这与农田水利设施耕地占用的规模性和公共性不匹配。由于盐碱地改良水利工程技术整体性强,需要区域共同实施,小规模的单个农户无法采用,或者即使能用也因成本过高或效益外溢不得不放弃[13],因此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模式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已不相适应[6],农户不可能独立解决农田水利的供给[14]。一般情况下,每块耕地面积越大,越有可能提高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但土地流转在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同时,也会带来土地调整频繁、承包期较短等问题,这也可能不利于农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持续投入。同时,但也有研究认为由于农田水利设施投资成本的分担和利益的分享很难界定,导致搭便车现象严重,这进一步造成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而较短的承包期也许能较好地解决这类“搭便车”问题[15]。因此,土地产权与盐碱地农业持续利用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

1.4其他因素

耕地质量及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地生产率的决定因素[16]。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灌溉需求的强度不一样,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参与意愿也差异明显。小规模的村民组、成员间的同质性、相互间的有效监督等对成功的集体行为可能产生正显著效应[17]。但也有研究认为,农户数越多的村民组成功的集体行动的可能性越高[18],因此村庄规模可能是影响农户意愿的潜在因素[5]。除此之外,农户用水协会和政府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补贴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也具有显著影响。根据以上分析,构建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影响因素因子体系(见表1)。

2数据来源与计量分析

2.1数据来源

基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性特点,本研究选择黄淮海平原山东省垦利县、松嫩平原西部吉林省镇赉县和伊犁河谷地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区域。垦利县地处黄河口高盐碱地带,以滨海盐土为主要类型。镇赉县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典型的碱土分布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地处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的阿拉喀尔山脉北麓,原生盐渍化突出,是我国盐碱荒地开发利用的典型。这三个地区分别位于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干旱区,包括了盐土、碱土以及次生盐碱土不同盐碱土类型,代表了旱田、水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并分别通过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研究区域选取了8乡(镇)、14村共468个有效农户调研样本资料,主要包括农户耕地资源禀赋及土地产权制度、水资源利用及水利设施管理政策、农户家庭基本特征以及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等(见表2)。

2.2农田水利设施状况及农户意愿

研究区域早在六七十年代,通过国家资金投资与农户投工投劳相结合,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形成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以及桥、涵、渣等基建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但随着盐碱耕地不断开垦,末级渠系和田间配套工程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渠道淤积堵塞、渗漏严重,甚至只灌不排、灌排失调,造成这些地区地下水位偏高,下游滩地土壤次生盐碱化[19-20]。近年来,国家通过土地整理及综合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根据以上问题,考虑到区域差异性,本研究界定农田水利设施农户参与管理主要包括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与保护以及对漫灌、喷灌、滴灌、雾灌等适宜的灌溉技术的采用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土地政策使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参与意愿陷入两难:一方面希望通过完善水利设施改善盐碱地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望占用调整自家耕地。为了深入分析目前土地利用政策对农户意愿选择的影响,本研究根据农田水利设施是否占用农户耕地分成两种情形。在不占用农户耕地的前提下,农户参与意愿明显,镇赉县和察布查尔县农户样本均值为0.92,垦利县为0.54,均大于0.5。但在占用农户耕地时,农户参与意愿明显降低,全部样本均值仅为0.54,垦利县样本均值仅为0.30。在两种情形下,全部样本和分区样本标准差较大,这说明不同特征的农户选择意愿差异明显。

2.3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回归分析

本研究中被解释变量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y)是一个纯粹的二值品质型变量,而不是连续定距型变量,这不符合一般多元线性回归的前提假设条件,不能直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模,通常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回归结果表明:

(1)耕地规模。该指标与农户意愿选择正相关,并且在引入占用农户耕地虚拟变量后,耕地规模对因变量的影响有所增加。这表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越大,农户以土地要素投入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越强。

(2)土地利用类型。旱田相对于水田而言,需水量小,灌溉次数少,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较弱。在一定的水资源供给保障率下,水田具有稳产保产特征,而旱田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农户水田所占比例越高,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3)土地细碎化。土地细碎化是影响农户意愿的重要因素。农户田块越多,分布越分散,越不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在占用耕地情形下,单块耕地面积也成为影响农户意愿选择的因素,块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4)地权稳定性。频繁的土地调整对农户造成了土地产权的不安全感。相对于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长期性,土地调整越频繁,农户参与意愿越弱。山东省垦利县部分村庄及村民小组,土地每5-12年调整一次,农户参与意愿明显偏低。在138个调研样本中,仅有54%的农户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远远低于吉林省镇赉县和新疆察布查尔县92%的比例。

(5)水资源利用及管理政策。水资源保证率越低,农户对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意愿越强。水费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比重越大,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越强烈,这与已有研究相矛盾[21]。在占用耕地情形下,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完备度与农户意愿选择正相关。水利设施产权私有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

(6)农户自身特征和政府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通过政府立项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入,这对农户意愿选择的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是在水利设施占用农户耕地的情形下,政府行为对农户意愿选择起到了催化作用。由于样本限制,回归结果中村庄规模这一因子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明显。家庭劳动力资源和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这两个因子回归分析结果与预期相反。

3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研究区域样本计量分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户经营模式已不相协调,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与土地利用政策关系密切,同时也受到水资源利用及管理政策、农户自身特征和政府行为等因素综合影响。扩大盐碱耕地经营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能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根据调研区域样本数据,山东省垦利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最小,为3.18亩,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最弱,尤其是占用农户耕地情景下,表现更为突出。而吉林省镇赉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为8.18亩,新疆察布查尔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最大,为11.18亩,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相对较强。基于盐碱地持续利用目标,建议我国典型盐碱地区域通过土地适度流转,促进盐碱障碍耕地向大户集中,适度扩大农户耕地经营规模。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已经发包的耕地,根据农户自愿原则,推动土地整合,降低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按耕地质量均分田地带来的耕地细碎化程度,促进耕地“小块并大块”。针对通过国家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进行的盐碱荒地开发而形成的新增耕地,为避免耕地细碎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建议在土地发包过程中适当扩大单块耕地面积,以实现农户耕地资源与农田水利设施优化配置,促进盐碱地农业持续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土地利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农户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调研结果表明,尽管山东省垦利县部分农户认为根据家庭人口增减调整耕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与实施“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政策的吉林省镇赉县和新疆察布查尔县相比,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明显偏低。山东省垦利县相对频繁的土地调整降低了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探索性的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助于稳定农户农业生产预期,促进农户长期投入、长期经营和盐碱地改良。建立农业灌溉用水的资源管理机制[7],建立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和可持续的农田水利系统[22]是盐碱地改良及农业高效利用的基本保障。现阶段,国家土地整理、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的重要渠道,这大大降低了农户盐碱地改良投入的生产成本。

在农田水利设施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由于使用主体和管理主体分离,责权不明,农渠及以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足。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议遵循“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管理”原则,村集体“一事一议”及农户投工投劳相结合,引导村集体、村民小组以及农户和公司等多主体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通过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实施,集体经济组织剩余水资源,可以通过转让交易,促进水资源的合理流转和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户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9]。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越多,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大,农户参与愿意越弱,这一结果与预期相反。在农户层面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重要性的认知教育,转变农户思想,提高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其次,尽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村集体规模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调研中发现小规模的村集体便于农户协商,采取一致的集体行动。山东省垦利县永安镇二十八村仅有农户53户,总人口153人,本村确权耕地总面积为6420亩,其中家庭承包责任田为3500亩,其余2920亩由村集体采取土地入股方式进行土地开发、经营,收益用于农用地道路、沟渠、水库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种“以地养水,以水养地”的模式充分发挥了盐碱地资产价值,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这种做法对于地多人少的盐碱地区域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徐慧1,2黄贤金2工作单位:1.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