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心”化解劳动争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心”化解劳动争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8-000-02

摘 要 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企业依法健康发展的战略需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阐述了“诚心、公心、耐心、慧心”在化解劳动争议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一些案例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建议,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四心 化解 争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劳动用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更为强化,劳动争议随之逐渐增多,已成为企业不可回避的难题。人力资源工作者应当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框架下,用忠诚企业、服务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企业和劳动者利益的平衡点,用“诚心、公心、耐心、慧心”面对问题、解决争议、构建和谐。

一、动之以情--诚心

古人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凡事只有做到真诚不虚伪,才能坦然平静,给人最大的精神安慰。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一般会先入为主,急于辩解,情绪容易激动,如果人力资源工作者没有诚心就难免会居高临下,以势压人,造成当事人口服心不服,严重的就会激化矛盾,造成解不解决问题都无所谓,但一定要争回一口气的不利局面,这是极其危险的。面对争议的时候,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用真诚的心来对待,动之以情、用心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不能想当然地把当事人当作没事来找茬、来发泄不满的,而是要换位思考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对方的需求,形成坦诚相待的氛围,建立化解争议的良好基础。

案例:某单位一名员工认为自己一辈子都单位上班,没有提出过其他要求,这次小孩子毕业了,要求单位安排就业。但是,对照单位招聘新员工条件,该员工的子女不符合,单位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由此引发争议。该员工的特点是单位工作时间较长,有一定的资历,情绪容易激动。接待人员针对这一情况,多次与其沟通谈心,讲清楚单位文件规定,对于单位其他员工类似的情况也都没有解决(包括接待者自己的子女),说明为什么不能解决他提出的问题,请他理解。同时站在他的角度,考虑其他家庭情况和其子女的优势特点,提出就业的的建议,并积极为他提供信息和指导,最终经过多次交流,该员工逐渐接受理解了单位的制度,没有发生较大的冲突,并在单位的帮助下顺利地为子女在其他单位找到了工作。

二、晓之以理--公心

企业制定各项政策制度应当秉承公心、依法合规、程序到位,执行应当一视同人,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公则天下平矣”,凡事只有出于公心,才能够在面对争议的时候,做到处变不惊、从容自若、胸有成竹、应对自如。该解释的说清楚,该执行的马上落实到位。要做到对各项政策制度了然于心,正确认识到政策制度的公平公正性,有理有据解释到位。贯彻执行政策制度的时候,原则必须坚持,态度必须平和,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真正做到“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矣”。

案例:某单位在组织一次内部竞聘上岗过程中,有一个参与竞聘的员工对结果不满意,怀疑其中有个别人通过私人关系,提前知晓了相关信息,最后在竞聘过程中获得了有利的结果。接待人员针对这一情况,向提出争议人员详细解释了相关文件制度,并对竞聘全过程有关情况一一向他展示,说明单位是完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操作执行,打消其疑虑。正是由于在制定竞聘方案和执行过程中, 体现了公心,没有为个别人、特殊群体搞暗箱操作,因此,才能在面对这一争议时理直气壮,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当然即使单位无过错无问题,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当有人提出争议时,还是得平心静气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实践中,接待人员也不能形成争议者都是无理取闹的习惯性思维,对于其中合情合理的要求或建议,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认真对待,确实应由单位承担责任的,应当依据政策制度解决,切实维护其利益,切实体现“三公”原则。

三、持之以恒--耐心

相对于企业而言,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权益诉求的方式直接、要求迫切、方法简单,往往寄希望于寻求非法律渠道来实现自己的诉求,如果调解不力,矛盾就容易激化,增加不安定因素。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保持平和、沉稳的心态,耐心疏导当事人常有的负面情绪,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说,不急于争辩和否定当事人的观点。要注意处理过程中的言行举止,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愿意慎重解决他的事情,从而稳定情绪,不再以对立面进行争论。在化解劳动争议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反复无常的情况,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反复解释、反复沟通,用真诚感动感化对方,取得理解与信任,获得最好的化解效果。

案例:某单位接待过一名近六十岁的老人,其提出年轻时曾在该单位实习过一年,后随夫到异地生活,一真没有正式工作,现其认为在该单位工作过,要求在该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并持续多年到该单位机关提出诉求。此事已过去近四十年,物是人非,当年许多人、事都发生较大的变化。接待人员针对这一情况,先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查找当时的档案资料,询问当时的有关人员,掌握实际情况,确认其当时属于实习期,并属于主动离开单位,与单位并未建立劳动关系。但该案例的特点主要是这位老人年事已高,并且非常执着,基本保持一月甚至两周一次的频率来该单位提出诉求,接待人员本着持之以恒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耐心接待和解释,始终保持着好的情绪和态度向他做好解释工作,在持续近三年后,该老人终于为接待人员的耐心所感动,也接受理解了这一情况,此后再没有提出诉求,使这一问题极为圆满地得到了解决。

四、处之以智--慧心

“心体空明而能达观真理”。人力资源工作者在应对各种突况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智慧和技巧。解释政策思路必须清晰连贯、态度刚柔相济、处置有理有节。对方情绪激动时应适当安抚对方,不正面冲突、激化矛盾,谈吐自信沉稳,掌控局面,张弛适度,不做无谓的争执。必要时采取多种方法调节谈话节奏和气氛,在对方情绪激动时,可以采取上茶水,换话题等方式,避开正面冲突,缓解紧张局势。对于个别心理偏执的当事人,人力资源工作者应当在保障自身安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地让他倾诉,让他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然后再耐心细致地解释政策和制度,并且提醒他必须合理合法的提出诉求,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以及如果发生违法乱纪后他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确保事态向好的方面发展。

案例:某单位一名员工为工资待遇问题到人资部门提出争议,由于其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全面,认为单位测算不对,少发了其待遇,提出诉求时情绪非常激动,甚至有过激的语言和行为,非要当场解决,拿到钱才满意。接待人员针对这一情况,没有正面和他交锋,也没有对他给予任何指责,而是主动准备茶水和座位,请他休息冷静一下之后,再撇开工资待遇的话题,从其他他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和他交流,如小孩的学习情况、当时的社会热点话题等。待他情绪稳定后,再找到他的亲朋好友,共同解释工资待遇相关制度文件,他的待遇测算过程和结果以及处理这一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最后该员工心情愉悦地接受认可了。通过这些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争议的技巧运用,使争议者更容易理解,避免了激烈的矛盾和不可控制的局面发生。

结束语:防范和化解劳动争议是件劳心费力又难以短时间见到成效的事情,必须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适当的工作技巧。在化解劳动争议时,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心态平和,不能以势压人,不能简单粗暴,要充分运用智慧,争取理解,妥善解决,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