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婉约词霸身陷“牢骚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柳永是北宋时期婉约词派的创始人。此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词风清新,意境悠远,开创了一代靓丽词风。按理说这样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才子考取功名是手拿把掐的,结果他却因为一首牢骚词,而终生与仕途无缘。
柳永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兄均是进士。柳永自幼饱读诗书,很有才气,族人对他充满了期望。他雄心勃勃地进京赶考,认为自己满腹经纶,“定然魁甲登高第”。结果他到京城后没有温习功课,而是被烟柳繁华迷住,“y花渐欲迷人眼”,整日流连于烟花柳巷,与歌妓们打得火热,早把四书五经扔到了九霄云外,结果在第一次“国考”时名落孙山。
自视甚高的柳永无法接受落榜这个现实,他认为是主考官不识高才,有眼无珠,觉得自己未被赏识,明珠卖成了璞石价,于是将满腹牢骚写成了一首《鹤冲天》词,以泄胸中不平之气――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词中柳永怨气冲天,一骂社会黑暗:我这个才子词人、白衣卿相居然怀才不遇,未被赏识,真是天道不公!二叹命运多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爷去烟花柳巷“发展”了!暗含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怨。
骂归骂,怨归怨,其实柳永内心还是向往功名的。其实他首次“国考”失利而牢骚满腹是没道理的:当时柳永刚刚进京,尚未“出名”,还属于“生荒子”一枚,考官们犯不着和他这个无名小辈过不去,当然也就更谈不到嫉贤妒能了。另外,“考场无常态”,不见得满腹经纶就一考即中。
柳永发了一通牢骚后,又开始备考了:“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如鱼水》)第二次“国考”他笔试还真过关了,但在宋仁宗皇帝那里卡了“壳”――那首怨气冲天的《鹤冲天》词不知怎么让皇帝看到了。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当时笔试名单交到宋仁宗手上,皇帝一见“柳永”这个名字就问:“是不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那个人?”宋仁宗对柳永落榜后怨天怨地怨朝廷很是反感,觉得柳永词虽工整,但政治觉悟不够高,思想不端正,心理有问题,而且心口不一:你既然把朝廷的功名看作是“浮名”,那你还来参加“国考”干吗?说一套,做一套,这种言行不一的人品令宋仁宗对柳才子“老大不悦”。于是宋仁宗就把柳永的名字勾掉了,并且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一代词霸便终身与仕途一揖两别了。
第二次“国考”的失利让柳永心灰意冷,此后他便将自己的大好青春全部交给了烟花柳巷,日日偎红倚翠,而且还气愤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柳三变”),交名妓、入花楼,吃上了“软饭”。由于他不事产业,致使晚年穷困潦倒,死时一贫如洗,连个棺材钱都没有,最后还是靠几个凑钱将其草草安葬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