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商品混凝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各大型工程。商品混凝土施工的优势:灵活高效、一次浇筑量可观、施工强度大及可连续作业,在高层建筑和大体积基础混凝土的施工中这种优势是无法替代的。而在工程的实际运用中,商品混凝土也存在着弱点,这些弱点在商品混凝土厂家、施工方、监理、业主缺乏相互支持配合的情况下,会因建筑材料、生产质量、施工不规范等原因而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本文针对裂缝的成因、裂缝控制措施及工程相关各方的职责,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裂缝成因;裂缝控制措施
1、商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1温度裂缝
由于水泥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化热,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极高,使混凝土内部散热条件与其表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水化热过程中,温度梯度极为陡峭,一方面热膨胀,另一方面混凝土初凝时的强度显然不足以抵抗这种温度应力,就产生了混凝土裂缝。
1.2沉降裂缝
在现代大型工程中,由于工期的限制以及施工方想提高混凝土模板及支撑结构件的材料周转率,致使整个模板支撑设计不尽合理,支撑不够结实,过早拆除混凝土模板支撑,导致同一施工面层模板结构刚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混凝土全部浇筑后,支撑结构不够就会产生沉降或其它变形,当沉降导致的沉降应力高于混凝土终凝后的强度,直接产生了沉降裂缝。
此外,在复杂梁及转换层较密的钢筋及分布相对稀疏的分布筋中,较密的钢筋结构会对塑性混凝土的下沉形成较大阻碍,而相对稀疏的布筋对塑性混凝土的沉降几乎不形成约束,不均匀沉降在大截面复杂梁中会形成一定弯矩,导致沉降裂缝。
1.3、收缩裂缝
商品混凝土收缩裂缝是混凝土浇筑后,因养护措施不当或不及时而出现的一种早期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在高温、干燥、大风天气条件下,不及时保温保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导致表面干缩,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造成混凝土表面发生方向不定的龟缩裂缝。
2、商品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温度裂缝防治措施
2.1.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选用
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尽量采用大厂的、含矿渣成份确切、含量符合标准的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外掺法,在拌制混凝土时,掺入优质粉煤灰、磨细高炉矿渣,或有活性的磷渣粉,我公司采用磨细磷渣粉拌入大体积混凝土后,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初期水化热及保证混凝土60d强度的效果。
然而有部份业主及监理,在商品混凝土浇筑中,往往注重水泥投料量是否足,不重视在督促施工方及监理方面。如例一,某业主对约定单价混凝土主观认为每立方米C45强度混凝土中,PO42.5纯硅酸盐水泥应至少放460kg,对商品混凝土厂家提出的加外掺料降低水化热的建议置之不理,在生产过程中,专人值班只看每盘混凝土水泥用量。对施工方和监理缺乏督促,导致浇筑后的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又如例二,某业主充分认识到过多投放水泥集中产生的水化热的坏处,听从了商品混凝土厂家建议,采用低水泥用量、高磨细矿渣及粉煤灰掺量大体积混凝土配方,主要精力放在浇筑后,确保混凝土测温点温度与外界气温差值,气温高时,采取拆围棚、气温低时加围棚等正确措施,使得整个基础施工几乎无温度裂缝产生。
2.1.2混凝土浇筑后采取恰当的前期保养措施
为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降低拌制混凝土原材料入机温度及采用冰水混合物拌制混凝土尤为重要。如浇筑某大型建筑基础时,为使混凝土浇筑后不发生温度裂缝,除采用大掺量活性外掺料代替部份水泥外,要求露天放置的原材料防晒通风棚、预制好1kg见方的冰块投入料斗抵等体积水,试验员严控测量混凝土出机温度,如超过某一特定温度上限时,加大冰块投入量。
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抹压混凝土表面。完成抹压后,及时覆盖草席,并在草席上喷水保持湿润。如外界气温低,最好采用塑料膜整体覆盖。浇筑混凝土后,表面保温保湿必须在7d以上。
2.2沉降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在浇筑前,施工单位和监理应确保整个支撑结构刚度合理,负弯矩钢筋垫实,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致因施工人员的踩踏而变形。设计混凝土量大的地方更应加密支撑结构,使之不致发生混凝土荷载加上后,产生局部沉降。
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合乎规范要求的振捣方法。实践中,施工方振捣不当导致混凝土产生沉降裂缝也不少见,如将振动棒插入后,施工人员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移动振动棒现象,导致粗骨料下沉,细骨料全在表面,混凝土终凝后,一定产生裂缝。
2.3收缩、干缩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送上工作面后,消除其收缩/干缩裂缝的有效措施如下:
首先,混凝土厂家应对混凝土拌制用水量要严格控制,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制用水量最大不超过160-180 kg左右,根据经验,这个最大用水量可以使混凝土经过管道泵送至工作面时,坍落度仍在12cm左右。
作为施工方,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技术规范操作,对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合适的混凝土,不能随意加水。混凝土加入过量的水后,会引起混凝土表面疏松,未加入多余水的混凝土完成终凝而加水过量的混凝土又未完成终凝或终凝后强度与标准强度差距过大,形成收缩/干缩裂缝。
当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覆盖湿草席。其次,施工单位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听取混凝土厂家对本次浇筑混凝土外加剂用量及初凝、终凝的大致时间。当混凝土进入初凝之前,可以用铁滚筒对其进行碾压,碾压2~3遍后,调入熟练拌压人员进行抹压收光,如抹压早了,混凝土还处于塑性阶段;抹压晚了,混凝土已完成初凝而抹压不动。
3.对施工操作的要求
泵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3.1水泥进场时,须持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进行核对。
3.2材料供应充足,特别是指定的水泥品种有足够的储备量或后续供应有保证。
3.3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3.4泵送完毕,应立即清洗混凝土泵、布料器和管道,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积。
4、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4.1生产单位
(1)建立混凝土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企业预防机制。
(2)定期检定搅拌楼和试验室的仪器设备,并对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3)按照技术标准及合同的要求控制混凝土运送时间。
4.2建设单位
(1)加强管理混凝土及其原材料质量。
(2)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负责其质量。
(3)控制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等的质量,对结构混凝土质量负责。
4.3工程监理、检测机构
(1)按规定对混凝土生产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对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重点检查。
(2)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等试件及结构实体检验的见证委托情况,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尤其在新水泥标准颁发后,生产单位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商品混凝土在工程施工中被普遍采用,因此,正确认识其拥有的优点及缺陷是施工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