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及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及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杂交水稻N肥用量逐年增加,建水县南庄镇近几年来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程度、发生面积已经超过水稻的“三大病害”,成为最难防治、危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水稻病害,发病率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造成的损失少则几十公斤,严重时颗粒无收。本文从阐述纹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入手,初步的探讨纹枯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病菌;发生;流行;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66-2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具有宽广的寄主范围和强腐生性。在实际生产中,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根据其发病特点及规律性,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水稻单产,提高粮食产量。

1 纹枯病的识别

1.1 病原物

病原物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无性态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致病的主要菌丝融合群是AG-1占95%以上,其次是AG-4和AG-Bb(双核线核菌)。AG-1形成的菌核深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较紧密,菌落色泽浅褐至深褐色;AG-4菌落浅灰褐色,不规则形,较扁平,疏松,相互聚集;AG-Bb菌落灰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大小较一致,一般生于气生菌丝丛中。

1.2 症状识别

纹枯病又叫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以染病,但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最盛,主要为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发病首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 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 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

2 纹枯病的传播途径及流行条件

2.1 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春季耕耙后,越冬菌核漂浮水面,并附着在稻苗基部叶鞘上,在适温、高湿的条件下,菌核萌发出菌丝,从叶鞘缝隙进入内鞘,通过气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5天后侵入部位出现病斑,并长出致病力极强的气生菌丝,向邻近的稻株间继续扩展蔓延,进行再侵染。孕穗期病苗自下位向上位叶鞘叶体侵染。

2.2 发病条件

2.2.1 菌核数量充足 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只要每亩有6万粒以上的菌核时,遇适宜的条件就可以引发纹枯病流行。

2.2.2 气候条件适宜 高温高湿易造成病害的大流行。气温22℃~28℃,相对湿度90%最适宜纹枯病的发生,在建水地区,以6~8月份发病最严重。

2.2.3 栽培管理不当 偏施或过量施用N肥,植株长势过旺,抗病力降低,易感病。长期深水灌溉,田间郁闭,易感病。田间稗草易感病并先发病,随后向周边蔓延,感染稻株。另外,田间栽培密度过高,也易造成病害流行。

3 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栽培管理上入手,培养健壮的植株,增强植株的自身的抵抗力和抗逆性,农药防治只能作为一种辅助。

3.1 调整耕作制度,降低菌源数量

实行水旱轮作,特别是头年发病较重的田块,要避免连作或是与同科作物连作。认真清理田间杂草,在犁耙后仔细打捞水上飘浮的杂物,带出田间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病源,降低发病。

3.2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建水的气候特点和生产实践,宜选用对氮肥相对不敏感,分蘖适中,株型紧凑的品种,如内香系列的内香9号、内香10号,内香8518;中优系列的中优7号,中优85等品种。

3.3 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3.3.1 采用合理的种植规格 在海拔1400米以下灿稻产区,规格5寸×8寸,每亩丛数1.5万丛;海拔1400米以上的粳稻产区,规格4寸×6寸,每亩丛数2.5万丛。合理的种植规格,可降低因种植密度过大而引起的通透不足,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从而有效控制病菌的发生和发展。

3.3.2 无机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1.增施有机肥,亩施农家肥1000~2000公斤作底肥;

2.忌偏施氮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依据当地实际,N:P2O5:K2O的比例,高肥力田块采用19:10:6的配方,中等肥力田块采用21:8:5的配方,肥力低下的田块采用23:10:6的配方为宜。使水稻植株“前期不披垂,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

3.采用“重底肥,轻追肥”的原则: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施入。

3.3.3 合理排灌 遵守“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移栽至分蘖末期,采用浅水管理,水分保持在一寸左右即可,避免深水灌溉。在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够蘖后撤水晒田,晒到田间有细纹,脚不下陷为度,覆入3~4寸深水,充分提供拔节、孕穗、抽穗期对水分的大量要求。稻株黄熟时,撤水晒田,便于收割。

3.4 药物防治

纹枯病适宜防治时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最好。要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发病时期进行防治。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便可采用药剂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7~10天。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