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硅谷更新换代的规律变了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硅谷更新换代的规律变了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和几个准备跳槽的朋友聊天,发现这几位硅谷工程师处境类似:想换工作,但不知道去哪翰藕谩

若是前两年,常见的人才流动是去Uber、Airbnb、Pinterest等几个明星公司。而现在,从股票期权的角度来说,这些公司虽然仍处于“独角兽”上市之前,但就普通级别的职位而言,财务回报的诱惑已经明显逊于前两年;如果看业务发展,除非去做新产品,否则主营业务似乎也过了疯狂增长、最能吸引人才的时刻了。

所以一个看上去颇具有代表性的人才流动变化是:回流大公司,或者选一个特定方向的初创公司。

在人工智能成为2016年年度热词的背景下,Facebook、Google、亚马逊这些大公司,并没有因为成立时间长、业务线多而在应对新的技术趋势时显得迟缓,正好相反,它们更加激进。甚至可以说,相比过去大公司通过收购、投资等方式解除初创公司带来的威胁(如Facebook收购Instagram),如今在每个公司都谈论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大公司反而具有自己的优势。

最重要的就是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分析能力。最近我去硅谷一个行业活动,前不久宣布加入Google云担任首席科学家、在此之前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的李飞飞教授被问到为什么人工智能在当下会如此火热。她的回答是,这里面有三个因素,分别是连接一切的互联网、数据和算法。她认为Google云作为最大的数据处理平台,和人工智能结合才会创造机会,推动技术民主化。这也是她选择Google的原因。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百度、Facebook等公司身上。去看看过去一两年的人事变动新闻就知道。

初创公司也扎堆尝试挑战大公司,2016年在硅谷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人工智能助手,例如帮你管理日程、自动回复邮件的x.ai、和其竞争对手Clara Labs、Gluru,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行为(例如邮件内容),再做出归类和下一步安排。根据硅谷技术媒体的报道,早期由于缺少数据,人工智能助手常常需要先由人工参与训练。而等待用户数据累积足够,是一个漫长的滚雪球的过程。

相比之下,有数据和成熟技术在手的大公司一旦发力就变成了平台的控制者。例如亚马逊Alexa,它在今年的电子消费展上备受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它激活和连接了那些号称“物联网”却彼此无法发生对话的“物体”。

这当然不是说初创公司所做的事情就没有意义。如今在硅谷,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另一个鲜明的观点是,越来越多的改变会发生在硅谷以外的世界。更简单地说,借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硅谷技术公司会一个个改变和重新定义其他行业。

以一个叫Credit Karma的公司为例,这是个一直为用户免费提供信用分数评估的网站。因为评估信用分数,用户自然需要交出自己的信用卡,这是其一;其二,最近这家公司了一个免费帮用户报税的功能,在解决报税这个普通人头疼的问题的同时,它也获得了用户的收入、资产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做什么,想象空间很大。

先不说隐私问题,至少从现在看来,拥有6000万用户的Credit Karma正在改变报税的流程,也让背后的数据变得有用。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医疗、保险等行业里发生。

这些初创公司的优势在于,它们避开了和大公司在广泛意义上的数据争夺,而是选择一个细分领域,或者集中解决一个行业痛点。而且你常常会发现,号称要解决某行业痛点的初创公司的创始团队中总是有来自该行业的人。

寻找一个细分领域,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是初创公司的优势。大公司虽然有广泛意义的技术优势,但是到了应用层面,需要通过商务合作来解决,这并不一定能加快创新的脚步,反而可能拖慢速度。

如果说2004年的Google没想到Facebook会带来一场巨变,今天大公司们吸取了教训之后在新技术领域毫不退让,那么下一个明星、下一场巨变也不一定会重复历史,它也许仍然在硅谷,只是产品可能正在解决不同行业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