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着重从设疑质疑,激发探索意识;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实践,提高创新能力三方面论述了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法途径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创新能力

新编生物教材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紧密联系生活,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生物学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设疑质疑,激发探索意识

常言道: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地设疑,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使学生在疑中学习,在疑中探索。

首先,教师的设疑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驱动力,并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如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时我们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设疑,小明患感冒,扁桃体发炎了,医生在他的左手腕处扎针输液,药物怎样才能到达扁桃体呢?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

其次,教学中针对学生往往对知识缺乏深层次研究的特点,教师尤其要注意用问题来引导。如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在学生反复训练的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在载玻片上写下小小的"e"、"f"、"上"等字样,放显微镜下观察物像如何?物像移动方向和玻片移动方向有何关系?当要观察的标本不在视野中时,如何判定焦距已初步调好?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研究后,对显微镜的使用就掌握的比较好。

第三,教师不仅要巧设问题激励学生探索,还应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让其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要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质疑,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情感和敢于质疑的勇气。敢于挑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即使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提出的想法、见解和设计的方案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创造精神是很可贵的,教师不应当否定了之,因为智慧的火花正是从这里点燃。如学习"神经系统的组成"时,首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质疑"高位截瘫和偏瘫病人的病因可能是什么?""醉酒人的哪部分神经受到了伤害?"等。产生了疑问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必经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疑为主轴,教师巧妙地设疑,学生大胆地质疑,在疑的引导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得到了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探索意识也就在学生中逐渐形成。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善于指导,启发,如实验前预习时鼓励学生思考本实验为何采用此方法?能否用其他方法?实验是否可以进行某些改进?验证性实验能否改为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对相关知识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尝试、验证等,给学生创造和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对他们任何成功的创意或作品进行及时的肯定。对实验设计中错误的地方,不必急于指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从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如新教材中"水分的运输途径"实验,我没有用演示实验包办代替,而是布置给学生课前准备,实验材料有的用芹菜,有的用菠菜,有的用荚竹桃等,有的在水中加红墨水,有的加蓝墨水,还有的设计对照实验,一个正插,一个倒插。在课堂上观察实验现象时,大多数小组实验效果很好,只有个别组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特别有一组的茎发蔫儿,针对这些现象,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原因,结果是两个小组将茎插入红墨水中时间过短,枝条长,叶片少,也未在阳光下照射;那么茎杆发蔫的一组是什么原因呢?正在大家困惑时,本组的"调皮大王"发言了:"我在水里放了一大把盐,是不是盐影响了实验?为什么盐会让茎杆发蔫呢?"对此,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提问得很好,并顺势将这个问题作为课外探究交给了学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实验,追寻答案。

三、加强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才能有所创新和发现。初中生不仅好奇心强,而且好动,在日常生活中对生物具备或多或少的感性认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精心设计观察、实验、社会调查、生产、实践等活动,让学主动探索,有所发现,并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于课堂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不仅仅只注意实验结果,而且对实验的过程、方法、技巧引起了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的目的也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常常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开阔了创新的思路。

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前提。通过兴趣、思维、意识的诱导,使探究新知识的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自觉行为;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引导,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探究方法、思维习惯、合作意识的指导,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敢于创新的良好学习品德,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只有在活动内容选择、方案设计、思维引导、实践操作等方面始终贯彻敢于创新的思想,才能创设学生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及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和条件。教师要做学生科技创新和科技探索活动的指导者、引路者。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前提条件下,引导学生设计探索方案,指导他们独立完成实验。教师绝对不能代包代办,更不能偷梁换柱。否则将会失去科技活动的意义。

总之,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丰富的研究课题、广阔的探索空间、多样的研究方法、自由的活动方式、为每一个有个性的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要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主题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