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会看病,谨防小病大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会看病,谨防小病大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病是人生无法逃避的内容

看病是一门学问一种能力

不会看病会越看越有病

本刊记者为读者支招应对“小病大看”、“轻病重查”――

首先让我们感谢白衣天使,是他们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是他们让我们的生命远离危险。但是在感谢的同时,也有不该感谢的个例医生让我们心凉,让我们看病成为恐惧、成为负担、成为提心吊胆。

你刚有点病,医生就要求你猛看。看得你从这个科到那个科,从楼上到楼下,从门诊到住院处,从一个专家到另一个专家,从一项体检到另一项体检,甚至十几项体检。我们十分难受地遭遇了这样的心伤:不该看的小病让你大看;不该吃的贵药让你多吃;不该检查的让你检查;不该住院的让你住院;不该开刀的让你开刀……

不管冠心病重不重,一律都用支架撑

不知何因:

现代医疗越先进,病人看病越费劲。

专家门诊一挂号,彩超心电加好药。

2005年5月大鸟公司的A部经理柳树,因疲惫心脏病复发。司机拉着他急驰医院。这位中年经理知道自己心脏的老毛病,吃上药,多休息就会调整过来。他对司机说:“我最不愿去医院,这顿检查就让人犯愁!”司机说:“还是看一下,心有底。”

车刚停在医院门口,柳树感到心闷得有些厉害,但他还是坚持到了专家门诊。专家简单询问后,柳树问了一句,用什么药能有效果?专家答:先去急救室全面检查,然后再住院观察。最好安支架!

支架?

柳树对此种新医技不懂,但听人说这是一项现代抢救心脏的措施。

柳树再问:“心脏支架是什么意思?效果好吗?”

“好。非常好。”专家那镜片后的目光坚定无比。

柳树恐惧地点着头,按专家的指令,先是进行心脏造影,接着被送进病房用几种他不知道的先进药进行输液。两天后他觉得已经完全恢复了常态。他问同屋的病友:“医生让我做支架,我心没底。”病友说:“你住的那张床刚走了一个做支架的,50岁。从腿根部切开,通过主动脉放进支架,一个支架5万块,加上辅药物那钱就多了。问题是你的心脏是不是应该做支架?做了支架,你的心脏就要永远依靠支架。”柳树说:“我才45岁,那不废了吗?再说,我感觉没必要做支架。”第二天,他向医生请求:“我的心脏病不严重,不想做支架。”医生立刻变脸:“不做支架,也得住半个月,药都开了,输完再走!”柳树无奈在床上被迫躺了半个月,出院一结账:药费加床位9700元。半个月输液输得头晕目眩,他说也没看用什么药,结账时瓶瓶罐罐整了一大堆。

另一个病人的看病经历更具“黑色幽默”。

他是一个村长,由于心脏病住进哈市一著名医院。跟进医院的还有村长的4个儿子4个儿媳和孙男弟女十几口人。一系列检查完毕,大夫对村长的儿子们说:“你爸的心脏病很重,如果不采取措施,随时会有危险。儿子们问:“危险到什么程度?”大夫答:顶多能维持一年。儿子们听后急得转圈问:“那怎么治能治得长远点?”大夫果断告之:“只有做支架。”“那就赶快做。”儿子们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做这得个万八的吧?”儿子们恐惧地问。“你们准备好钱吧,住院用药加一块儿准备6万吧!”儿子们惊呆了。

他们回到病房集体把状况汇报给村长父亲,村长一听就火了:“净他妈瞎扯,我还能下地干活,骑10来里路的自行车,就能活一年?我不安那东西也能过去!”大夫走后,村长领着4个儿子,4个儿媳坐满病房讨论支架问题。

四轮会谈过去。

村长在医生最后期限的前夜,再次在病房召开家庭大会,他说:“我正式决定,告诉你们,咋也不能安支架,这一安,我的精神就吓垮了。不安支架,我还能多挺他几年。今天晚上,全撤人,都给我回去。我开四轮子走。”

众儿子儿媳哭笑不一,顺了村长。

第二天早晨,医生们来病房为村长做术前会诊。进门一看已人去床空,仅留下大儿子一人呆坐床上等待结账。

五年过去了,现在那个村长仍然活着,在村里挑头。

病到了该安支架的程度,自然得安装,近几年这项已经普及的新技术挽救了无数生命,同时也不可否认,在医院里正出现滥安支架的趋势。

不管对症不对症,系列检查皆要用

看病必要的检查无可厚非。但是不是所有的病都要一条龙检查到底?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医生,把做B超、彩超、心电当成习惯。只要病人一说胸闷,医生马上会说:先做个心电。病人刚说肺部不舒服,医生立刻接上:做个胸片。病人感觉肝不舒服,医生的五项化验单已开出来了。

有一个公司部门“老黑”经理和员工们做健康体检。“老黑”经理人品不黑,只是长得较黑。当所有的系列检查完毕,在做胸透时,医生让他多站了一会儿。两天后胸透片子出来了。医生还算讲究,告诉公司的总经理和副总说:你们公司的部门经理“老黑”的肝部有5 x 5厘米的凸出阴影。根据初步诊断为肝部肿瘤,恶性良性待观察。

两位经理经慎重商量决定,为“老黑”经理保密,但必须委婉通知“老黑”的爱人,做好思想准备。“老黑”爱人性情柔弱,知道此病后暗中流泪忧伤。她连夜搂住“老黑”经理健壮的身躯浮想联翩。第二天清晨她对“老黑”经理说:这次体检你的胸透不清晰,医生准备再给你透一次。“老黑”说:“瞎透啥,我这体格啥事没有。”爱人说不过,最终咬牙告诉他:“你的肝上有黑影,医生说必须从前后左右侧位确认。”“老黑”答:“啥黑影,没黑影,我能叫老黑?”

“老黑”终于被劝说再次走进医院。老黑说,别的不查了,就胸透。专家门诊的另一位专家说不行。让“老黑”把所有的检查又做了一遍。只剩胸透了,“老黑”说:“我的胸透片都有了,怎么还要再照?”专家说:“让你透,你就透,不多透几遍能准吗?”老黑无奈去透了。胸透片出来了,专家举着片子看了半天说:“没有阴影,一切正常。”老黑倒懵了。他把第一次胸透片递给专家:“那片子上有阴影,这片子又没阴影,是怎么回事?”专家答:“要不怎让你多透几次呢。把两个片子放这吧,等我们会诊后再通知你,不管咋说,你的肝还是有问题。”“老黑”带着压力回到家总觉别扭。背部的风湿又疼了起来。他从抽屉里拿出一贴“东方神膏”,照着镜子贴了起来。就在贴上的一瞬间,“老黑”猛然清楚了:那阴影是不是这贴膏药?第一次胸透是贴着膏药上去的。“老黑”迅速找出卷尺,把背上的神膏撕下来一量,正与肝部的阴影尺寸吻合――5×5厘米。他长叹一口气:这他妈医院,真坑人!

“老黑”光做各项检查就花了1800元!

医生为病人负责没错,但过分的不该检查的让病人成为负担的花费当戒。

另一个78岁的老人因为拔一颗残牙,被医院强迫检查。拔牙的那天是孙子领着去的,孙子劝姥姥:“姥姥,您的牙拔了,再镶一颗,500元够了,别怕花钱。”姥姥去的是一家很有名气的牙科医院。牙医看着姥姥问:“你这么大年龄拔牙,安全第一。先量血压,再做一个心电图。然后再吃上消炎药。炎消了,再拔。”孙子说:“那就先消炎吧,心电和测血压不用做了。”

牙医说:“早晚也得做,一块儿做了省事。”姥姥被折腾了半天,拎着五六盒消炎药回去了。一个星期后,姥姥和孙子又来了,那个牙医扫了一眼:“还行,消肿了,可以拔。先去做心电、测血压!”孙子不解:“大夫,上次已做完,没问题,怎么还做?”牙医脸冷:“这是拔牙,不是拔钉子。把老太太拔过去,你负责还是我负责?”

姥姥听明白了答:“医生,我一辈子没心脏病,我的血压是低血压。上次做完,你说不用再做了。”牙医更冷了:“做,还是不做?拔,还是不拔?”那表情像手术刀。姥姥抖了一下又去了心电室。

残牙终于落地了。

当姥姥从牙医的平淡的目光里走出门后,牙医追出来再次告诉姥姥,镶牙时,心电、血压还要做!姥姥恐惧地点着头。姥姥的这颗残牙没镶就先花了600元。

不论发烧或感冒,一律都用高价药

百姓看病越来越犯愁。

一次感冒,仅需普通药物和输液完全可以治愈。但是,近年来,只要患者一进医院,被医生逮住,不“消”你个千八的“绝不放过你”。

有一位经常摊上病毒性流感的机关干部陈轻轻已被医院宰得发誓自学治感冒。因为,有一年她去医院输液,输了一个星期毫无效果。医生见状又逼她做各种检测,说可能肺部炎症和肝脏出了问题,B超彩超验血验尿做后查无问题,七天的高档进口药点得她满嘴喷火。她在第8天气愤地拔掉针头对医生护士说:“你们太黑了,这哪是治病,简直是扔钱。”拔下针头时,陈轻轻已被开了4000元的高价药。

她逃出医院找到大学学医的同学,同学叹道:“唉,你这不就是病毒性感冒吗?”点了三天“菌必治”,她的烧就退了。三瓶“菌必治”仅花90元。

现在某些注重“经济效益”的医生、专家实在让病人望而却步。他们常常是先看钱,后看病,有时甚至是为了钱,逼你看病。

在市政府工作的50岁的刘仪,患有一般性的轻微脑血栓。这种病症只要工作一劳累就会出现头晕呕吐征兆。那次,因为加班过劳她去医院检查。一个大夫看了病情后告诉她:“你是因为疲惫犯的病,住院吧,输输液通一下。”刘仪按大夫的说法办了住院手续,连续点了两天的点滴。

这次,她感觉用的药比较有效,第3天她就消失了症状。那位医生查房时,刘仪就问:“我感觉好多了,没问题了,明天想出院,单位太忙。”大夫又询问了一番,基本同意了。

当查房医生走出病房门,走廊传来另一个人的教训声:“怎么就住两天,这么快就出院了?你给她治的太快了,你怎么不给她用点别的药?她是公费医疗,卡上还有5000多医疗费没使呢!”刘仪听出来了,是主任的声音。

旋即查房医生黑着脸返回病房,强硬地说:“你再住两天,不许办出院手续,把这组药点完再说。”

刘仪急了,抓起手机给爱人打电话说,医院强行不让出院。爱人迅速过来,先是和这个霸道医生大吵一架,没效果。最后,只好找了朋友又找了院里的熟人,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办完了出院手续。然而,临出院前还是被医生硬性从5000多元的医保卡上划去了1500元的高价药。没有这个代价,医院,仍然出不来。

我们困惑有些医生到底是医术不行,还是从钱出发。常常连一些基本的常见病,也整不明白。动不动就先向你推荐所谓的好药,高档药,要不就是小病大看,好像不做手术就不是看病!

某报社的记者外出采访不小心把脚崴了。她一拐一拐去一家骨伤科医院求医问药。一个医生让她拍了片子,然后指着她脚踝骨处语气异常地告诉她:“怎么才来,你的脚踝已骨折移位,要立即做接骨手术!”

记者一听汗流不止:“这么重啊,不手术不行吗?要是手术,我也得准备准备,家里孩子正中考,许多事都没安排好啊。”医生说:“下午就做。不能再拖了,你看这骨缝已经裂大了,这样吧,你再做个CT吧。”医生的话,让记者压力骤升。

她焦急地打车回到家里,把一个月的生活、各项事项一一交待给中学的孩子。然后又给外地公出的先生打了一个长途。

下午3点钟,记者带着满面愁容艰难地来到医院。不巧,那医生去病房给另一患者会诊。这时进来一位年龄偏高的老医生。记者不经意地拿出片子让老医生看:“大夫,我这脚骨折了,手术住院得多长时间?”老医生把片子接过去,看了一会儿:“你这脚不是骨折,是挫伤扭了筋。不用手术!”

记者以为听错了。她问:“上午那个医生确诊了,让我下午来做骨折手术。”老医生说:“我告诉你,不是骨折,不用做手术,这点毛病还看不懂!”

老医生的诊断,让记者免遭一场苦难。她用了跌打损伤的药,半个月就正常了,那个也许是误诊也许是医术太差的医生还打来电话追问,为什么不做手术了,记者气得回答:你的脑袋崴了,做你自己的脚吧!

老百姓看病不容易。

老百姓看病真希望减少各种恐惧。

优秀医学专家为百姓看病出招:

北京协和医院主治医师王国亭如是说:

A、当你生病时,不要盲目地投医。要根据自己的病情,诊断时,多去几处医院多找几位专家,来判定病症的真伪。特别是五脏、大脑等重要部位的疾患,不要找小医院和不规范的私家医院,以避免误诊误判的发生。

B、小病大看的现象确实在某些医院发生,有一定的医护人员对病人不负责,缺少爱心.这除了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还要求人们学会看病,学会自我保健,自我判定一般的常见疾病的能力。如果有了这种自检自查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发生小病时,不用去医院花大头钱,花冤枉钱,不对症的钱。比如,一般的流感发烧,一般的炎症,一般的头疼脑热,偶然发生的身体不适,都可以不必到大医院就诊。也不需要做全面检查。这样就可以拒绝小病大看的经济支出负担。

C、对于患上了较严重的病,必须住院的病,一定要治。但在求证上要学会和医生交流。住院,看病也是一种社会能力,也是保护自己少花钱,少受骗的必要手段。如果你具备了与医生交流的能力,有一种让医生们不敢贸然行事的本领。你就会从容治病。

有时某些医生的负面行为,恰恰因为患者的医疗知识贫乏,才得以实施。当你很内行了,很明白了常用的医疗药品知识,你的自我保护不受伤害的概率就会降低。

看病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这门学问掌握的熟练,那些不友善的医生就无法再逼我们小病大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