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集安市参业生产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集安市参业生产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根据集安市参地试验站的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人参地隔年地土壤期间、栽种人参期间和参后期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危害,并对参地如何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参业用地;皆伐林地;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集安市地处吉林省最南部,北与通化市、通化县毗邻,西与辽宁省宽甸、恒仁两县接壤,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长白山系的老岭山脉横贯全境,山岭河流密布,全市土地面积3217km2,山林占80%,耕地仅有1.8万hm2,集安年平均降雨量850~1100,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50。近年来,由于参业生产发展速度较快,林业资源破坏程度较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怎样解决参地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之间的矛盾,处理好眼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生态效益的关系,是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

1、参业生产中的水土流失问题

100年来,集安市开垦参业用地4万多hm2,致使大面积地表植被遭到人为破坏,水土流失面积累计6.12万hm2 。地表干沟干河日趋增多,水位明显下降,砂石,出现了破坏速度大于治理速度的恶性循环局面。

集安市参地坡度一般都在15o~20o之间。本区降雨多集中在6~8月,目前大多采用隔年土栽培人参的技术措施。以6年生人参生长周期为例,在新开垦的皆伐林地起出树根后,用机械或人工将土翻耕均细,任其风吹日晒雨淋,使土壤进一步熟化,以增加地力。在秋季进行整地,做床播种,待到第二年春天上棚(本市多为平顶棚,参帘顺山布置)。人参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长周期需用3块皆伐林地,所用参地水土流失表土层14左右,从皆伐林地起,水土流失就开始了,时值丰水期,产生径流机会多,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以上参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三大部分的水土流失问题:

1.1隔年地土壤期间的水土流失

通过地不同降雨强度的侵蚀量可以得知,在同一自然条件下,由于地降雨强度的增加,使地水土流失量大大超过有林地。

有林地与地侵蚀量对比表

降雨程度/h 5 6 7 8 9 10

侵蚀量t/ hm2 有林地 1.67 1.86 2.03 2.19 2.35 2.50

地 2.07 2.29 2.61 2.71 2.90 3.08

1.2栽种人参期间的水土流失

此间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马道、上池头和下池头区。马道及上池头降雨被马道及上池头土壤吸收,增厚土粒本身的水膜,水膜达到一定厚度时,雨水开始充填土壤颗粒间的孔隙,当孔隙被充满时,水在重力作用下开始下渗,含水饱和的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粘结力下降,当下渗率小于降雨强度时,开始产流。当水流与表土的摩擦力大于土粒间的粘合力时,土壤颗粒顺水移动,产生纹沟。形成小股流、大股流、面蚀、沟蚀。

下池头的水土流量最为剧烈过程如下:参棚顶部产流垂直向下冲击下池头产生坑蚀,如与马道产流汇合将迅速变为面蚀,进而发展为沟蚀,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整个参地的降雨主要由下池头及两侧马道来承接,故而降水强度相对增大,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1.3参后期水土流失

由于参后地全部土壤自身蓄渗比参地较大,所以在强雨量较少的情况下不易产流,但是强雨量较大时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从下表中可以反映出。

天然地与参后地土壤侵蚀量对比表

降雨程度/h 5 6 7 8

侵蚀量t/ hm2 参后地 2.67 2.79 3.34 3.91

天然地 1.67 1.86 2.03 2.19

2、参业生产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2.1山地期的水土保持措施

首先把皆伐面积控制在0.133 hm2 内以减少径流量。其次皆伐、刨地之后在地上用草、树根、树皮、树叶进行约10的覆盖。可拦截吸附大量雨水并可直接减少雨水动能,减弱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力;经过一年左右时间,部分草、树根、树叶腐烂,同时,使参地土壤充分熟化,又能使土壤中的铁、锰离子氧化,排除生红皮病的因素,加之整地之前将此覆盖物焚烧,可进一步增强地力。根据实测,这一措施可减少50%的水土流失,效果非常可观,已在本市推广。

2.2栽种人参期间的水土保持措施

针对以上栽参期水土流失发生的特点,过程及区域,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1.2.1工程和植物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作用是改变小地形,蓄水拦截泥沙,降低冲刷力,减少水流动能,增加下渗量。

主要有水平截水沟、蓄水池分别布设在上下池头。

鱼鳞坑布设在马道区域。这些工程措施对防止其他区域的产流进入参地,以及拦蓄减缓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都有显著的作用。

植物措施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面植被,减少冲刷。植物的叶、茎、干、根对雨水都有拦截、吸附和减少动能的作用,直接减轻雨水对地面土壤的破坏,增加下渗量。

而根系已对土壤有良好的固结作用,增强土壤的凝聚力。植物措施布置在上池头和马道区域,做到参草同步进行,又是防治参地水土流失的另一项主要措施。

本市大多采用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来治理参地水土流失。

从下表可看出其作用:

植物工程区、栽参区土壤流失量对比表

时间

(a) 降雨量

() 年土壤流失量(/hm2)

植物工程区 栽参区

1987 516.5 1019.2 2216.3

1988 661.7 373.76 1750.3

1989 783.3 604.7 1784.5

2.2.2科学规范参地耕作布局

皆伐林地控制在0.13 hm2以内,山顶戴帽,山脚穿靴。参帘长度为20m时设绿色隔离带,控制地表径流汇流总量,减少冲刷力及冲刷面积。

2.3参后期水土保持

参后期的地按林业规范全部植树造林,迅速达到绿色覆盖控制水土流失。

在控制参后期水土流失的前提下,为了改变传统的毁林栽参方式,进行老参地的再利用,本市一参厂局部进行紫穗槐细辛轮作10年后栽参的新尝试,每平方米单产可达1.03,保苗率达到60%以上,效果良好,老参地的有效重复利用,将大大缓解目前毁林栽参的严重状况,这是我们今后着重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