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贾宝玉与哈姆雷特的叛逆行为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红楼梦》与《哈姆雷特》是中外两大经典悲剧之作,其中着重关注的是“人”这个话题,通过个体“人”来控诉矛盾重重的时代的悲凉。本文选取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作为论述对象,从人生体验,时代视角来比较二者之间的共同行为―叛逆,发现其内在联系与差异,进而探索特定时代下对于人性的关注程度,深刻揭示叛逆精神存在的必然性。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之最,《红楼梦》是我国封建末世经典之作。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与贾宝玉在其性格、情感、结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联系和矛盾。本文且从两个形象的交友,思想,制度等方面浅论其叛逆行为。
一、贾宝玉与哈姆雷特叛逆行为之共性
他们二人出生都有其共性,那便是富贵。哈姆雷特出生于宫廷皇室,处于统治阶级,家庭和睦;贾宝玉出生在四大家族荣国府,衔玉而诞,一生下来便是锦衣玉食命,两人皆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裕者。
(一)相似的交友方式
两者在朋友的选择上,都无所谓贵贱,不论地位。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都可见二者的真性情。
宝玉周围总少不了女人的存在,就连那通灵玉石也是女娲所给,玉石是他的命根子, “男性中心地位被剥夺”。男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不食人间愁滋味,未经世事风浪与风霜的公子。即便是这样的一个被丫鬟围着,嬉笑度日的无忧公子也会有他寂寞的时候,他需要能同自己醉酒一场,排解心中郁结的兄弟。于是他便结交了人生中的几位知己,“读书之交”秦钟,“精神之友”蒋琪官,“侠情之友”柳湘莲。交结戏子本就是为当时富贵人家所不齿的放浪行径,宝玉与这样的人来往,为礼法不容,且不说他们间的情谊结局如何,交友过程中,宝玉可谓是托付了真心的,恨不得从此跟了他们去。
哈姆雷特的朋友霍拉旭,具备的是他理想中的人格。他是平民,哈姆雷特称他为穷人,这不是鄙夷,而是对平民生活的一种向往,对皇室束缚的无奈。这样的朋友正直,善良,理智,是背负着复仇责任的哈姆雷特所期望的美好人格,也是他所不能的,所以说,霍拉旭是他能够吐露真心的朋友,以至于在临死前对想要自杀的霍拉旭说:“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哈姆雷特希望霍拉旭的美好的人格存活下来,希望这样的朋友能够延续他的理想。
二者在对待异性之交上,珍视情谊,足见二者的真性情,这是在那个矛盾重重的时代中难得的品质。
(二)共同的独立思考精神
贾宝玉有异于那个时代的思考方式,他关注自己的人生大于关注社会,虽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他拥有“自由思想”和“平等观念”。对女性他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蔑视门第观念,科举权威,种种叛逆行为都与封建礼教形成强烈冲突。
时代虽然沉重打击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打得他火花四射,激发了他的思考能力。正因为他有极高的理想,他也就感到了极深的痛苦。他常常责备自己“成天做梦”,“胆小如鼠”,在本可以复仇的最佳时机,他在思考,在装疯过程中,他仍在思考,虽然造成了复仇的延宕,但在思考中展现了人文主义者的力量,人性的光辉。
二、贾宝玉与哈姆雷特叛逆之差异
二者的叛逆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对女性的态度,叛逆的具体行为,以及结局的设定,都存在着不同。
(一)贾宝玉: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叛逆者
封建制度使得社会几近病态,贾宝玉与封建社会背道而驰,因而造就了他这样一个无奈叛逆者形象。
1.崇尚纯洁女性
贾宝玉所处的环境具有典型意义,明明是男权社会,而在贾府中,实际上却是女子在管理着这个大家庭。作者强化了女子的个性,宝玉在女子的包围下长大,对“男尊女卑”的观念持反对态度,是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他认为“男儿是泥做的,女儿是水做的”,他还曾这样赞美女性:“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人来!”。从他对女性的溢美之词可看出对女性的崇拜,他厌恶男子,认为那是浊物,甚至包括自己在内。这样的女性崇拜与男权社会形成了鲜明地对比,也是他的叛逆所在。
2.厌恶科举制度
宝玉无疑是抵触读四书五经的,至于原因,可以说是因为他已故的哥哥贾珠,从而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亦或是单纯的违忤贾政的期许。看到秦可卿房中挂着的《燃藜图》(第五回)他会感到不快,但是对于诗会的开办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且有不凡的成果,是他文学素养的体现。所以,这里的不爱读书应指不喜欢应科举制度而读书。
3.看破红尘出家
宝玉的结局―出家,可能是因黛玉之死,对爱情丧失了希望,失去了对尘世的精神维系,而去履行爱情誓言的行为,也有可能说是贾宝玉身遭大起大落,看破红尘,所以绝尘弃世了,而贾府一夕之间成为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愈显颓势的贾府,也让宝玉对人生命运无常体会得更深刻,宝玉对人生或许有了种新的参透 ,他的选择出家怕是对这个社会最后的“反叛”,他本就不爱这个社会,加之功名已考,算是对贾府期许的回应,事后对红楼一场梦的诀别,不是绝望而是躲避。
宝玉可谓是“混世魔王”,但他的胡闹并没有扩散至社会,还只是在家庭中胡闹罢了,他的叛逆也没有对时代造成任何改变,算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存在。个性的自由,人格的独立让他深入人心,颠覆世俗传统形象,称得上是非正统人物。
(二)哈姆雷特:封建主义与人文主义斗争下的叛逆者
哈姆雷特所处的时代,被他称作是“脱节儿”的时代,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交替,先进思想传播,主人公虽处于统治阶级,但受过威登堡大学的教育,接受的人文主义思潮的熏陶。有着人文主义理想的王子认为人在世界中是“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当理想遭遇现实碰撞,王子意识到了生活的阴暗面,成为“忧郁的王子”。
1.厌恶女性
与宝玉崇尚女性不同,哈姆雷特厌恶女性。一是体现在他对母亲的厌恶上。最初,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文主义者,美好地相信,母亲就是女人的代表,是美的象征,可当父亲死后,母亲迅速改嫁,“不过一个月!・・・・・・一只没有理性的畜类怕也要哀伤得久些,她竟嫁给了我的叔父”,哈姆雷特恨他的母亲,甚至当面指责他的母亲,并发出“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的悲叹,在他的心中,女人的地位很低,且很懦弱,也能看出那时的女人是男人的从属品地位。二是体现在对索菲利亚的残酷,当面的咒骂,实是在借题骂一般女子的弱点,针对的是帷幕后偷听的耳朵和大众的耳朵。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斥责了女性,足以表现他的“厌女思想”。
2.装疯卖傻
身负复仇任务的他变得多疑,常常思考,从人,到女人,到社会,到人生。以至于复仇时选择近乎狂乱的行为――装疯。
与宝玉不同,宝玉不疯也不傻,但在别人眼中,他成天疯疯癫癫,贾母说他有个“呆根子”(五十七回),这是他本性中的痴傻,“真”的体现。哈姆雷特的疯癫像是给自己戴上面具,用来保护自己。他畅所欲言,“丹麦是一所监狱”,时代也几乎就是更大的监狱了,他借“疯言疯语”发泄忧郁,鞭挞社会,却使忧郁更深。哈姆雷特疯的状态随情势的发展,痛苦到了高峰,这使得了解他心情的人看来,他是和真疯相差不远了。
3.同归于尽
哈姆雷特的复仇成功了,但这样的成功比失败好不了多少。他没有存活下来当国家的统治者,而是告知霍拉旭将事迹告诉后人,以免后人误会(第五幕二回)。若是哈姆雷特存活下来,他必定是个有生气,有理想,关注人民的好君主,或许是莎士比亚对君主感到失望,对死亡结局的安排,具有必然性,具有进步思想的人物,仿佛有一种只能演悲剧的命运。又或者是他对自己理想世界的幻灭而感到失望,因而对自身的存在加以否定。这样的结尾使得人民性更深,悲剧性更强。
综之,特殊时代下的二者,都体现了对制度,对时代的不满,哈姆雷特与宝玉的一大不同是,哈姆雷特具有斗争精神和反抗的具体行为,虽然他复仇的延宕见证了他身为人文主义者的软弱,但相较于宝玉,则显得有行动得多。宝玉没能够上升到反对封建统治的高度,仅凭他一人之力,也改变不了封建统治的现状。他的思想上的叛逆是对封建统治的无声控诉,出家可能只是寻求精神上的出路罢了。因而,哈姆雷特被称作“时代的灵魂”[6],宝玉没有这份目标,自然就成了那个时代下的葬送者。
三、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
上面我们分析了贾宝玉与哈姆雷特叛逆行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再来谈谈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
(一)对生命意义与个体生命价值的珍惜
对生命价值意义的追问是人类精神意志的核心所在,哈姆雷特的死亡与宝玉的出家,并非生命失落之后的价值意义,而是生命最后的救赎,这也是这两个形象具有深刻意义之所在。他们的悲剧不是局限限于自己本身,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缩影,从这个悲剧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彻骨的寒冷,在如今拜金之风盛行的时代里,他们的真诚性情,叛逆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二)敏于思想、怯于行动的警示意义
悲剧的设定往往更能打动人心,无论是贾宝玉还是哈姆雷特都因生活的突变而选择了反抗,在蔑视人性的时代里,孤立无援的他们不论是通过何种方式,思想上的,行动上的,都保证了人格的独立。然而,敏于思想,行动保守的弊病使得二者的叛逆行为具有不彻底性。他们是属于各自时代的特殊存在,中外名著多见这样的叛逆者形象: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虚伪、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繁漪大胆追求爱情,她热烈,果敢,却躲不过封建婚姻的荼毒。塑造的叛逆者们也不尽成为时代的葬送品,简・爱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尊严,最终收获幸福;进步青年觉慧,从忍让逐渐走向坚决防抗,留给读者以好的猜想。
向社会和命运发出挑战的叛逆者们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不懈的追求,让我们主动站在他们的一边,另一方面,二人表现出的缺陷给人警醒。
放眼当下,舒适环境、网络便捷世界中的少部分人,对于生活也是越来越顺从,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惰于思考,在自我放松中催眠自己,蜷缩于世界这个大茧中,没有才能,更没有性情。这让人联想到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他们受过高等教育,还未完全走入社会,本应富于思考,敢于行动,然而现状却不如人意,现今的大学生有的匍匐在学术权威的脚下,一味地汲取,不能独立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大学生应当具备一份叛逆精神,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去了解社会,去探索世界。成不了时代的叛逆者,就做自己世界里的反抗者,假如改变不了世界,也请不要让世界改变你。与命运进行反抗,敢于质疑社会中存在的不足,哪怕发出的是微不足道的呼声,也能使自己听到,莫负了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我们今天研究贾宝玉与哈姆雷特叛逆行为的启示。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