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金融危机以来宁波市在优化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方面的举措、成效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了阻碍中小外贸企业获得融资的根源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部门进一步改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外经贸 融资 促进

中小外贸企业是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发展关系到整个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而关系到宁波社会经济的发展。2009年,宁波市进出口额在4 500万美元以下的外贸企业有9 603家,占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的98%。宁波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宁波整个外向型经济能否稳定发展。为此,总结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宁波在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方面的举措、成效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明晰今后政府部门在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方面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尤为重要。

一、金融危机以来宁波市为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而开展的工作

金融危机期间,随着市场预期的大幅波动和市场快速萎缩,外贸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订单快速减少,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跳水,加之世界性的金融紧缩,导致大部分金融机构对外贸行业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面对极为严峻的形势,宁波市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紧密协作,发挥既有的银贸协作基础之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对全市外贸保市场份额、保市场主体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政府引导,统一步调

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时期,针对个别外贸龙头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链断裂风险的紧急情况,宁波市相关部门启动应急机制,协调相关金融机构,确保银行不抽贷。同年10月,宁波市政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抓住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外贸龙头企业的资金链安全保障工作。2009年3月,宁波市发出《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进一步加强我市开放型经济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从统一思想、营造环境、强化创新、加大对外经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5方面对金融机构和外经贸相关部门提出了14项具体的政策措施。上述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统一了金融机构和外经贸相关部门的思想,对舒缓外贸企业融资压力起到了重要的引导、推动作用。

(二)搭建平台,促进沟通

2009年3月,宁波市开展了“银企对接融资洽谈服务月”活动,并召开了针对外经贸企业的大型银企对接融资洽谈会。同年4月,宁波市建立起了全国首个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为辖内银行、担保机构和外经贸企业创建了一个“全年无休”的银、保、企融资对接互动网络平台。2009年下半年,又专门组织 “小银行进小企业”活动,全市对小企业融资有“实招”的银行走进部分小企业聚集地,举办小型银企对接会。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还经常为银行和企业进行个性化的牵线搭桥,比如为进出口银行与某高科技企业牵线搭桥,促成企业获得了1.5亿元的优惠利率贷款等。

(三)大力推进贸易融资产品的运用

金融危机后,出口退税率和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的明显提高,为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等融资品种拓展了运用空间,宁波各地不失时机地加大推进力度,成效较为明显。

在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方面,一是建成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网上征询系统,加快了应收出口退税余额证实书的办理速度;二是部分县(市)试行出口企业应退税预退税办法,企业在指定银行开立出口退税专户,并与国资公司、银行签订三方协议后,企业在完成向国税部门提交《出口应退税预退申请书》3个工作日内,即可在出口退税专户内收到预退税款;三是部分县(市)对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的企业给予利息费用补贴等。

在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方面,主要是建立了市、县、乡(镇)三级推广体系,加强信贸协作,做好产品宣传推广与协调工作,多次召开面向金融机构、外经贸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保单融资推介会、研讨会,研究建设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平台等。2010年上半年,宁波市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全年累放额和出口信用保单融资分别达到5.6亿元、16.8亿元,为2009年全年水平的74%、84%。

(四)着力解决担保和信用评级问题

一是利用商务部安排的专项资金,设立了宁波市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专门奖励那些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公司,对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担保且担保量达到要求、担保费率低于规定水平的担保业务给予补偿,此举有效激发了担保公司对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担保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中小外向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对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初步研究,完成了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指标的初步设计。

三是支持银行建立适合外贸企业特点的授信测算模型,促成部分商业银行专门为专业外贸企业建立了一套独立的评级和授信测算模型,对提高外贸企业的信用等级和扩大授信额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大力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

一是推出了全国首个对外贸易便利化规程,细致、科学地对开展国际贸易所涉及的政府部门监管、审批、服务、协调等环节进行了规范和承诺。

二是进一步优化了出口退税流程,包括加快出口退税审核进度,在企业提交相关单据后,国税部门审核退税时间最长不超过30天;在国库退税环节实现退税凭证无纸化,实现出口退税资金审核“1小时办结”和划拨实时到账。

三是推进收结汇便利化,全市企业基本实现“足不出户”办理出口核销手续,99%的出口收汇核销通过系统自动审核办理;企业办理货到付汇项下进口付汇业务免于逐笔提供进口合同和发票;适当放宽远期收汇备案条件,解决企业因金融危机不能按时足额收汇引起的核销退税问题,适当扩大差额核销额度,解决因产品市场行情变动导致企业资金流与货物流金额不匹配问题等。

(六)加强对企业的培训与指导

2009年,在宁波市外经贸扶持资金支持下的面向企业的免费培训达到历年最高值,内容涉及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形势、企业业务经营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途径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引导企业有效提升管理汇率风险能力等。

以上措施的实施,对帮助宁波中小外贸企业缓解融资难、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抓住机遇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融危机后的宁波外贸,呈现出了更强、更好的发展势头:一是企业经营主体有增无减,截至2010年6月底,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超过1.4万家,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2008年8月)增加近0.4万家;二是国际市场份额明显扩大,2010年上半年宁波一般贸易占全国一般贸易总额的0.41%,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提高0.14个百分点;三是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据宁波市重点监测企业数据,2010年上半年重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较2009年同期提高53%,企业亏损面下降至近4年同期最低水平等等。

二、阻碍中小外贸企业获得融资的根源性问题研究

尽管宁波在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上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并未完全解决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调查显示,即便是在2010年上半年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总体较为宽松的情况下,融资困难仍然是制约宁波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结合宁波的经验和工作体会,并联系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系世界性难题,笔者认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之所以难以根治,根本原因在于本来应当通过制度安排来弥补的市场缺陷未得到有效弥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宏观经济形势是影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主要外部因素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劣与宏观经济形势、国家与地方政策走向密切相关,宏观经济形势越差,融资环境就越差;国家与地方政策的倾向性越强,被倾斜的产业、行业的融资环境就越好。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外贸企业对这种外部因素更为被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于政府力量。当前,主要国际市场恢复缓慢,国内产能过剩局面持续,加之通胀预期使货币政策经常陷于调整与否的争论中。同时2010年上半年央行及银监部门多次使用信贷调节手段对信贷市场进行干预,特别是银行准备金率几次调高,使贸易融资和信贷环境预期较2009年发生较大改变。另一方面,由于外贸企业正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出于生产性投资、技术性投资等的资金需求正在扩张,这就造成了融资需求与供给的不对称,金融机构放贷和企业融资决策的难度明显加大。

(二)制度安排是影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主要拉力因素

近几年来,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加大了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关注度,但一些制度安排、举措以及政策支持力度明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导致政策性支持反周期作用不明显,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上拉力度较弱。比如:政府除明确规定城市商业银行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外,对其他国有银行没有硬性的规定,或者有引导但无更多有效的罚则手段;政府服务与监管侧重于眼前、短期效果而忽视长远制度设计,或者受制于精力、能力不足;财政扶持更侧重扶优扶强、技术创新,门槛过高或政策性支持严重缺位;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关系并未理清,如何促进良性发展尚存争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考核仍未跳出普通考核模式,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过窄,放贷能力受到约束等等。此外,在许多具体项目实施中,时常出现跨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部门利益左右决策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策支持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银行的企业主体特性是影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主要潜在因素

完全市场化的商业银行作为一家企业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必然选择。在此特性下,银行在放贷决策时,必然首先考虑信贷业务的成本、收益、安全、风险等利益因素,并围绕这些因素建立严密的考核体系。从成本――收益角度看,对于银行而言,对中小外贸企业实施贷款监控与管理的实际成本更高。另一方面,中小外贸企业自身所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需求有别于一般大企业,其融资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半成品和支付工资的流动资金,以及库存商品和贸易经营活动中所需的流动资金等,因此资金需求普遍存在贷款期限短、金额小、时间急、频率高、周转快以及随机性大等特点,这都增加了银行放贷管理的难度和风险。目前,虽然大部分银行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宁波市还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但其本身仍然是企业,首先考虑的仍然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这种考核机制下,从银行管理者到信贷员,其信贷行为、产品创新行为、服务行为必然以自身利益为重,导致从社会利益方面考虑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融资的动力和基础被大大削弱。

(四)信用体系和评级系统是影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主要技术性因素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分散在各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未能实现互联共享,缺乏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更缺乏一套适合中小外贸企业实际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这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外贸企业形成主观上排斥,客观上压缩授信额度,进而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提出了更高的担保要求或设置更高门槛。尽管宁波市相关部门已对信用体系和评级系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并初步设计出了一套专门用于外贸企业的评级办法,但由于信用体系建设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各家银行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实行从总行到分行的纵向管理模式,地方政府很难控制约束等问题,其真正的推进工作可谓困难重重。

(五)企业资产充足程度和管理状况是影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主要内在因素

相对于大企业,宁波中小外贸企业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或是缺少实体的贸易流通型企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少;二是受制于多方面因素,中小外贸企业难以找到既让银行满意又愿意为自己担保的担保人;三是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会计制度不够完善、经营管理能力较弱;四是企业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缓慢,对金融机构所推出的各类融资业务不熟悉,不能熟练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五是部分中小外贸企业不屑于或忽视用好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使得中小外贸企业被“边缘化”,融资思路、方法和渠道狭窄等。上述缺陷严重影响了外部组织特别是银行金融机构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评价,直接影响到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成效。

三、进一步改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议

进一步改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需要政府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3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题,关键在于通过政府行为来弥补上述市场缺陷。政府部门要从制度安排方面,抓住关键点,持续、切实地做好促进推动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对外贸易稳定健康发展。

(一)始终保持对中小外贸企业宽松并有所倾斜的政策方向

一要坚定不移地明确并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营造和谐公平的金融环境。要科学分析货币政策,从粗放的总量调控转向更加科学的结构性调控,确保中小外贸企业获得的信贷在信贷总额中占一定比重,确保中小外贸企业获得的融资比重在总额中保持合理水平。

二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中小外贸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要切实贯彻执行各级政府已制订的促进外经贸企业发展、保障中小企业融资的法规与政策,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并积极推动尚处空白状态的法律法规建设,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尽快制定完善扶持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及促进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配套措施,解决制约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问题。

(二)从制度和财政支持方面切实承担起政府的责任与义务

1.组建政策性中小外贸企业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之一,中小外贸企业银行可通过直接发放贷款、提供担保与咨询、构建信用评价体系等发挥3方面功能:一是国家财政扶持的主渠道功能,即中小外贸企业银行对政府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进行直接管理,通过发放免息、贴息、低息贷款补充商业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活动的不足。二是对商业银行信贷的诱导功能,即中小外贸企业银行通过直接注入资金或间接担保行为,向商业银行传递政府积极的政策扶持信号,支持和调动更多的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向中小外贸企业。三是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估的主导功能,即中小外贸企业银行通过利用其垄断地位和信息生产能力强的优势,主导构建符合中小外贸企业实际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为自身及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开展担保与咨询业务提供依据。

2.对既有的政策进行调整完善。要发挥进出口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政策,尽快补充两个政策性机构的资本金,赋予其更加灵活的服务机制。要从目标定位、考核机制、损失财政补偿机制、人力保障等方面,促使进出口银行改变以直接贷款为主要业务的模式,逐步增加出口信用担保的比重,积极发挥其在出口信用担保方面的倡导;促使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加大承保力度,并尽量降低中小企业的投保费用,简化投保手续,提高效率。要将目前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资金改变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基金,扶持和做大做强面向全国的专业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要推进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补偿机制、风险机制和奖励机制构建工作,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商业担保机构,鼓励中小企业组建互助担保组织,扩大担保资金来源与担保机构数量。

3.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发挥资金杠杆作用。由政府设立并完善中小外贸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将财政扶持的重点放在增强企业融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外贸企业发放贷款以及完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方面,努力构建面向市场的间接扶持政策,使专项资金起到真正扩大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杠杆作用。同时,对于在外贸出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和中小外贸企业,地方政府应给予政策倾斜。

(三)加强监管与引导,促使金融机构尽责履行社会义务

一要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指导各银行机构深入推进中小企业贷款机制建设,督促建立独立的小企业贷款管理部门,实现中小企业贷款的独立审批、独立核算、独立考核的目标。

二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引导城商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积极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完善快捷的金融服务。在继续支持现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各大银行及周边城市商业银行,并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等业务。

三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并完善其管理调控。要根据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积极进行小额贷款公司组建、运营机制、风险控制、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地方民营经济发达和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使其逐渐转变为小企业贷款的主力军。但同时也要避免这些机构随着资本规模的增长成为一般的商业银行,主管部门应从政策层面将其业务性质和范围限定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小企业贷款领域。

四要引导金融机构运用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价办法。要在抓紧研究并改进现行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起新的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在对外贸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必须依照该信用评价指标进行评级。对于不按要求执行的金融机构,可从考核、窗口指导、经济信息资源赋予等方面对其进行约束,特别严重时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五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产品和服务创新。要鼓励金融机构努力创新产品和服务,设计中小外贸企业特色融资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接收中小企业“抱团贷款”,发展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拓宽抵押担保范围,支持中小外贸企业以存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种动产为抵押担保物从银行获得信贷融资等。

(四)改进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一要加强银政企沟通合作,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政府要积极牵线搭桥,主动构筑银企交流沟通与融资服务平台,实现融资供需双方的快速对接。要积极整合已有的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各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按规定向特许经营机构、社会公众、企业、行业协会等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同时,要建立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记录优良的企业,应给予市场准入、公共服务、信贷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便利。

二要健全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服务体系。要改进外汇服务,帮助外汇指定银行及外经贸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项外汇政策,规避外汇政策风险。要全面实行出口退税无纸化,简化货到汇款项下进口付汇手续,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要提高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效率,缩短出口与收汇之间的时间差,帮助企业减少资金占压和可能存在的汇率损失。要优化贸易服务,完善贸易壁垒应对机制和出口促进体系,提升中小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要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培训引导。要从提升中小外贸企业的自身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加大公共培训力度。要引导企业积极改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规范财务运作,从机制建设上提高企业的信用程度。要鼓励中小外贸企业走合作之路,主动实施“抱团”战略,建立与大企业、国际企业的协作关系,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引导中小外贸企业提升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要引导中小外贸企业增强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做好融资策划工作,防范国际市场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