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教研究机构设置情况的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1981年正式恢复研究生学位制度以来,在质量第一的原则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各国纷纷将研究生教育视为科技竞争的核心支柱,并且掀起了一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浪潮。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了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研究生招收人数到硕士授权点、中央行政部门,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政府主导型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模式的限度与合理性
著名教育专家阿什比曾经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环境与遗传的产物。”研究生质量管理完全受制于一个国家的教育、经济体系与传统文化,然后才能生成不同的管理模式与质量理念。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政府主导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计划经济体系与集权式高等教育相适应。通过政府制定统一的学科目录、学术标准、学位审核与研究生培养规范,规划各个专业、学科与地域布局,以确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在近几十年期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研究生质量、规模、效益和结构都得到了实质性的增长。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注重研究生教育,从1999年到2003年间,研究生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截止到2007年,我国有25万人被授予博士学位,这都和政府主导有很大的关系。
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主导的教育监控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大学开始从世俗的宗教与知识体系转变成以科学为导向、知识为基础的技术性轴心机构。当然,政府对大学的干涉并不是无边界与限度的。从大学本身逻辑来看:自由与控制的关系始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大学需要承担公共财政的支持与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它需要用学术自治与自由进行活动创新,让自由与控制持衡。我国的经济政治体系与大学拥有很好的同构性,受集权机制的影响,国家长期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严格管理。在集权体系下,编制人员、投入经费、招生规模、调整专业、筛选导师、教学规划都需要政府掌控,并计划管理。
二、政府主导下的国内研究生教育特征
1.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满足社会和国家公共利益的取向社会与国家的学位需求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发展的约束条件与外部源动力。国内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必须以满足国家战略地位和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在编制学术标准、调整专业目录、增加学位培养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地区、发展、学科布局,同时这也是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更多高级人才的重要方式,它展现了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中的期望。
2.重心统一的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通常,国家对于质量标准的要求,用严格的建造组织、清晰的目标预设、有效的运行程序来体现。在国内学位制度建立初期,不仅统一了学术标准,同时也建立起了相对统一的审核授权制度。从本质来看:这些制度都是政府与国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监控,政府开始成为研究生质量管理的实施主体和法定主体,在权力明显统一的情况下,开始形成国家直接强制与宏观调控相整合、大学与生机相统筹的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
3.政府利用政策审批、指令、手段履行研究生管理责任政府主导的研究生质量管理使用的是明确的表达形式,具体如,政策法规和各种指令等,以满足政府对研究生是教育的高要求。从国内研究生教育管理进程来看:主要以政策法规、审批、行政指令等为主要形式,以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对于以学术团体呈现的大学,在管理上拥有自限,大多数表现为依靠个人力量维护学术质量的理念。
4.政府主导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需要以有序、科学的机制为保障政府主导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明确了高校、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政府有制定政策、验收检查、分配激励、资源掌控、设计激励、评价绩效等权力,而利用这些主导力量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扩张。但是,一定程度上也生成了存量约束增量的模式,由于缺乏调整,在教育发展上,更多的体现为规模与数量的扩张,而不是结构的变化。面对这种形式,改革的重点是生成条件与需求相结合的约束机制,让人才培养在社会需求与办学条件的双重约束下得到发展,要求既满足办学质量,也符合社会需求。
总之,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与政府始终决定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对研究生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根据政府主导的模式以及发展特征,从各方面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作者:曲永恒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