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健身气功的“练养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健身气功的“练养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身气功的“练”是指通过动作组合及单势等练习手段,来有意识地调整肢体、呼吸、心理的过程;“养”是指练功时所获得的身心愉悦、审美体验等,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得以保持与滋养。可是往往学练者能坚持“练”,而往往忽视“养”的重要性,起不到应有的功效。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养”比“练”更重要。那么,怎么“养”呢?

一、平时的涵养道德

涵养道德属于健身气功“调心”的内容。涵养道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练者的胸怀及看待万事万物的态度。胸怀宽广,便于理解别人、宽容人,不容易引起情绪的大起大落,而利于练后的“养”,愈“养”也就愈凸显“功”;端正的感恩态度及行动、大公无私的吃亏精神,别人不会指手画脚、冷眼相对,相反,会促使“养”的功效,使“功”力增强。所以,古人有“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功从德上来,德为功之母”的箴言。

道德在于涵“养”,涵“养”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练”的效果不受损失,并能随时应变处理各种不顺心的事,在处理“事”的过程中运用“练”带来的“身心和谐”的效应,而使“事”处处、时时顺心,享受“厚德载物”的价值性。正所谓“其德高大巍巍”,然后才能“养”其形,即“真蓄德养身之切务”。在“德”(心)与“形”之间,相对健身气功的“三调”而言,好像缺少一调――“气”。而在古代哲学中,德是可以化气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只有“善养”即“德”才会有“浩然之气”。这里的“气”来自于“德”。这样以来,真正的健身气功之“气”正是通过“德”转化而来的,由“德”而练“气”,那就像楼宇烈教授所说健身气功练的是“三气,育正气,养真气,化怨气”。以感恩心、平常心积极对待他人,对待天地万物;成就他人,成就天地万物充分实现学练者各自的本性,在“尽人之性”和“尽物之性”中实现“健康中国”之“梦”。

二、平时的“静坐”

在学练健身气功之后,无论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静坐”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蕴含着“养”,以“养”润“练”。关于养,既有保养“功后”之“力”不至于疲劳而永驻“劲道”,通过“静坐”即可获得“养”,也可通过“静坐”中的闭目凝神来消除不顺心、杂事、杂念等;关于“养”中的“练”,即通过正确的“静坐”姿势、呼吸、宁静起到全身放松的作用。

(一)“静坐”“养”的功能

学练者通过练习健身气功后,身心或多或少都有愉悦感。但人生在世,不免受欲望驱使,羡名慕利,引发纷争等,失去学健身气功的状态后,因“德”的水平不同,大部分学练者不能卓然自立。学练者不能自立、自控的原因在于“意”为“物”牵,从而“物”染于“心”,成为欲望,欲望会动摇学练者的情绪及意志力,使自我无法自立,而消耗原来的“精、气、神”。由此,消耗“精、气、神”的根源在于“意”为“物”牵。“意”为何“物”所牵呢?归根到底来源于学练者的“身躯”。人生在世,多数不由自主地爱自己的身躯并受其支配,而走向了满足身躯的欲望。欲望的存在,外在的事物、事情等就会扰乱心性,而消耗“本然心性”之能量。通过“静坐”,以“调心”为主的自然呼吸,“静坐”即是静心,能平息理智,情感心思,与生理本性相结合,且给学练者以精神的“胜利”、平安和自由,就可以浮华尽剥,真实乃见而自立,自立之后,“物”自为“物”,“我”自为“我”,自然不会因“物”而喜,因“物”而悲。由此,在 “静坐”的意识支持、控制下,一切纷扰、杂念等皆被抛弃,心灵处于“虚静明”的境界,这样以来“静坐”就成了通向“心学”的一项重要载体,“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以虚为基本,以静为门户”。即通过“静坐”消除多余的欲望,由静而虚,进入学练健身气功后的静养、保养状态。学练者除了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外,还能时刻保持“不着一物,不滞一处”“虚”的境界,这正能体现健身气功修炼功力的水平。能“静坐”者,必定是精神从分散逐步集中、从杂乱逐渐宁静的一个完整过程。最后把思维、感觉归向一个点,而把这个点以外的杂念排挤到边缘,最后把它们抛开,使心理纯一、澄净,保持平和、放松“蓄养”的状态。在“蓄养”中使学练者“万物静观皆自得”,静心观照地“存天理”。因“存天理”而能灵活对待万事万物,不至于破坏功后获得的身心和谐。

由此,“静坐”中的“养”,体现的是洗心祛欲、“本然心性”、收摄归根的功夫,而保持身心“能量”的适中,在“静坐于修养上是真有功效”。

(二)“静坐”“练”的功能

学练者经过不同时间、不同程度地工作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地身心疲劳。如果不便伸展肢体,不妨可以在多种地方“静坐”,“静坐”中的“端坐”、“趺坐”、“正坐”、“平坐”、“坐于床”等、应具有“收敛身心,颇觉有力”之功效,都强调在“养”的环境下,才会有“练”。“静坐”之功“诚为卫生之要着”。“静坐”可以有多种姿势,但每种坐势,都规定了头、颈、肩、身躯、双手、双足的位置及要求等,再加上自然的呼吸、偶尔的匀、细、深、长的呼吸调整,其目的都是为了有助于学练者气血通畅、心安神定。正所谓“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朱熹对“静坐”一语中的:“静坐,两叉,眼视鼻端,心专注脐下,久之,觉有热气,渐感(此法)生效。”他说出了“静坐”的“调身、调心、调息”之旨要,在“静养”中同样能得到“练”的功效。在“调心”方面,静坐养心,养得静性不动,本心不躁,以消除对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素;在“调息”方面: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对40名学生进行静坐生理实验观察表明:在静坐中自然呼吸5至10分钟,学生的大脑耗氧量就会降低17%,而这个数值相当于深睡7个小时后的变化,同时发现受试者血液中被称为“疲劳素”的乳酸浓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在“调身”方面,科学研究表明,“冥思静坐可对视力、血压、认识功能的激素水平提高大有好处。”静坐时,心率、呼吸缓慢,肌肉放松,人体的基本代谢率明显下降,脑电图高度有序,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抑制状态。

经“静坐”的学练者,可以在劳碌之中将分散的“精、气、神”聚于本体之内,疏通自己的气血经脉。心如活泼之泉,体似峻峋之石,息像轻柔之毛,无处不爽快,无处不圆融,这种独特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与健身气功的“三调合一”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静坐”是学练健身气功“练养结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