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活,数学课堂需要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活,数学课堂需要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生活数学”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获得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堂做数学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华罗庚)每一个数学问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教学中,一旦把数学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的,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设置生活化例题讲解

弗赖登塔尔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实验证明:只有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学生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内容生活化,创设认识冲突,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三、实现数学生活化再扩展

北师大严士健教授指出:“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即建模)与求解过程,可以说是与数学问题同时产生的应用题是将条件转化或简单化的实际问题的模拟。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是两者最佳的融合,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教师要巧妙地沟连两者。”教学时,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营销问题”的 教学中,我就采用实际问题,让学生拓展时空,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同他们谈心,讨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存在着好奇心理,都想亲自去试一试,教师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引导学生去做、去想、去讨论,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例如在学习用《多边形拼设地板》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吃过蜂王浆吗?见过蜜蜂的蜂窝吗?见过人民广场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建筑师们也用磁砖铺设建造了很多雄伟美观的广场,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磁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磁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磁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使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本节课有了深刻的印象,又使学生能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教学面向社会,面向生活,使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会大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的来说,教师要善于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活动等途径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式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新课标新教案》(浙江文艺出版社?雪徐颂列)

[2]《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数学》(延边教育出版社 谢慧)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