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民当股东,腰包鼓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民当股东,腰包鼓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里不是东部沿海地区,也没有特别发达的工业,然而,看到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这几年的变化,当地老百姓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6500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16520元,其中,财产性收入由2007年的290元增加到2012年的1582元,增加1292元,增长4.4倍。”万春镇天乡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世军说出了一组傲人的数据。如此大的增长,秘诀何在?

一次有益的探索

谈到秘诀,王世军笑了。他说这一切都源于天乡路社区深化“两股一改”,组建天乡路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所带来的成效。所谓“两股”,是指农村集体土地收益权股权化、集体资金资产股份化,“一改”即是对原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

从2007年开始,温江区便积极探索以“两股一改”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手中的“资源”成为了致富的“金钥匙”。

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天乡路社区将社区集体的所有经营性资产、集体土地所有权量化确权到个人,并把股权股份分为“土地股”、“资产股”和“商铺股”三类,合作社向持股成员出具统一的记名证书,作为享受收益分配的凭证。而量化确权的前提则是先对社区集体资产、土地、人员情况进行清理核实,采取固化人口、固化土地、固化股权“三固化”,打破原有以户籍为依据享有集体土地及资产分配处置权利的模式,农民财产权得到更好地实现。

“合作社主要采取土地流转、商业用房出租、组建公司经营等方式来对集体经济进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天乡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世军介绍说,“我们成立了成都卫鑫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了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天乡后街特色商业街区,并将18亩集体建设用地授权给金川公司修建天乡农贸市场。”

以卫鑫置业公司为载体,天乡路社区创新委托经营、自主经营、BOT(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等模式,借助辖区内的“国色天乡”、四川电力学院等项目,天乡路社区的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增长。2012年,天乡路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民人均分红3400元。

壮大集体经济 鼓了农民腰包

“以前都是在家翻田种地,一年辛苦下来收益就是一两万元,和现在是完全没法比啊。”家住天乡路社区的白庭清喜笑颜开。2005年,分配拆迁安置房时,白庭清一家5口人分到了两套140平方米的房子,他将其中一套房屋按每月1000元的租金出租,如今仅房屋出租的收入一年就有1.2万元。

除了从房屋出租得到收益,社区合作社股民每年还有每亩1150斤大米的土地流转收益,以及从人均8平方米配套建设的共计3.6万平方米商业用房中得到出租收益,加上股份经济合作社二次分红,一年下来,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整合集体和农民分散的资源,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利用成规模的土地、资产参与市场化运作,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有效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了股民从股份经济合作组织获得的分红收入。

在天乡路社区综合办公楼前,各类商铺敞开大门喜迎宾客。王世军告诉记者:“这些商铺给社区老百姓增加了不少租金收入,七组的高利洪一家5口人就有4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每月租金收入约4500元。”离开土地,农民并没有失去他们的土地收益权,只要手中持有“土地股”、“资产股”和“商铺股”的股民,年终都能“分得一杯羹”。

如今,天乡路社区的农民每年除了从合作社领取2729元租金和413元股金外,还可以在集体经济和引入的项目公司中获得打工收入。目前,社区农民就业率达93%以上,平均月薪约1000多元。“从纯粹的种田农民到‘上班’一族,这转变不仅是收入上的变化,更是让我们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各种便利。”说起现在的生活,社区老百姓赞不绝口。居住环境优美整洁、生活服务方便快捷、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腰包鼓了,天乡路社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明显提高。

立足土地整治项目 升级产业富民强村

盘活农民土地资源,赋予农民对土地更明晰的产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万春镇幸福村也同样做得出色。和天乡路社区不同,位于温江北部的幸福村是典型的农业区域,近年来,幸福村“幸福田园”新农村综合体在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下,联合成都江安投资公司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开发。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达1280万元,2012年收入310万元。

在深化“两股一改”进程中,幸福村党总支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制订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三资”清理,完成成员界定,进行股权设置,以股份形式固化农民利益,成立了“幸福田园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牵头运作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我们以民主化方式对农民的耕地、林地、宅基地等产权资源进行土地整治,共整理出集体建设规划用地143.1亩。”幸福村党总支书记郭建平介绍道。其中,58.5亩建成了幸福田园集中居住区;41.1亩用于乡村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剩余的42.5亩由区上统一指标收储。

土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后,大多数村民搬进了特色鲜明、风貌优美的川西民居风格的“联排别墅”区;乡村休闲度假项目引进的“厚德堂”、“悟行苑”等主题乡村旅游度假酒店,也给当地村民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为升级产业助农增收,幸福村成立了幸福田园花木营销专业合作社,推进了村上花木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和市场化营销。“以前只知道埋头搞自家的传统花木产业,花木数量多但品质差,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我重新进行了标准化、立体化栽培,现在每亩地一年增收两万元呢!”幸福村九组的张文华对于产业升级后带来的可观效益感到很满意。

“集中居住后的村民不失地,仍然从事之前的花木种植业,除了传统的家庭经营收入外,土地租金、新增耕地流转金、房屋租金、资金技术入股分红构成了村里老百姓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形成了可持续增收机制。”郭建平说,“2012年,项目区农民实现人均年收入15766元。”

郭建平掰起手指就计算起熟记于心的一项项财产性收入:土地整治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42.5亩,按每亩2000元进行流转计算,人均可获得年收益130元;集中居住后农户富余住房如果按人均38平方米出租计算,人均可获得房屋租金年收益2736元;加上流转给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的土地租金收入人均2400元和合作社股民分红,“现在村里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比2010年几乎翻了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