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车防超载安全监控专利技术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车防超载安全监控专利技术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针对频发的校车超载导致的安全事故,本文分析了国内有关校车防超载监控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并通过对国内校车防超载安全监控专利技术的梳理,对几种重要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我国校车防超载安全监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些信息参考,对保障儿童乘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校车 安全 监控 超载 专利技术

一、引言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与东风牌自卸货车迎面相撞,死亡累计人数达到21人(其中包括19名儿童),该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这次校车交通事故引起全国震惊,社会各界反响激烈,促使各级政府部门认真思索。目前,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制止校车超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校车的超载现象,但由于监管方法的缺失,校车超载还是屡禁不止。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各种校车管理制度,还需要在校车上安装监控装置,以进一步提高校车安全等级。虽然近期国内校车安全监控的相关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1-2],安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其在防超载安全监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系统研究校车防超载安全监控技术对提高我国校车的整体质量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校车防超载安全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校车防超载监控中国专利申请年代分布如图1所示。2009年国内出现第一件校车防超载监控的专利申请,2009到2011年校车超载监控技术仅有极少量申请;2012到2013年,校车事故的不断发生,尤其是2011年甘肃正宁重大校车事故,促使校车超载监控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2012年年申请量已达三十余件,(2013和2014的数据虽然下降,但主要是由于专利数据延迟公开的原因)。从上述趋势可以看出,中国专利申请起步虽较晚,但目前相关研究也逐渐进入相对活跃的时期。

三、校车防超载安全监控技术统计分析

通过对相关专利的阅读,校车超载监控技术的研究相对集中在“上下车行为识别”、“车内人数主动识别”以及“载重测量识别”三个方向,其在校车超载监控相关申请中的比例分布如图2所示:

(1)“上下车行为识别”,即识别学生的上下车行为,若识别出上车行为则车内人数加一,若识别出下车行为则车内人数减一,进而统计车内的实际人数,当车内实际人数超过阈值后进行报警。

由于“上下车行为识别”能够准确统计学生人数,因此相关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所占比例达到70%。实现上下车行为识别的装置主要有压力传感装置、红外对射装置、身份卡识别装置、智能图像处理装置等。

如CN200920023467公开了将压力传感器1、2分别设置在第一、二个台阶,上车时先踏第一个台阶,压力传感器按照1、2顺序感应,主控制器判断人数加一,下车时先踏第二个台阶,压力传感器按2、1顺序感应,主控制器判断人数减一,若人数超载则进行报警;CN201220564049公开了在车门上设置两排红外线对射计数装置,当学生上车,先触碰到两排红外线对射计数装置外面的这条红外线,后碰触到里面的红外线,则计数排计数加一,反之减一,当超过核定人数后,报警器就会报警;CN201320158443公开了利用摄像头拍摄上下车视频,通过对视频进行智能分析来识别上下车行为,上车则人数加一,下车则人数减一,当人数超过荷载人数时报警。

(2)“车内人数主动识别”,即利用人数识别手段自动识别车内的人数。车内人数主动识别手段包括:利用RFID阅读器读取学生随身携带的RFID卡、利用红外对射装置采集过道信息、利用超声波采集校车过道信息等。如CN201220016481公开了利用RFID阅读器读取学生随身携带的RFID卡信息,并根据可读取到的RFID卡数量来判断车内的人数;CN201210522056公开了利用红外对射探头采集校车过道内人员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超载。

(3)“载重测量识别”,即通过测量车辆的重量来判断载重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阈值则认为车辆超载,并进行相应的控制。相关专利申请有CN201220693952、CN201320386434、CN201320261752、CN201320109562等。

四、结语

针对日益严峻的校车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防超载安全监控专利技术的梳理,分析了国内防超载监控技术的发展状况,不仅对减少超载导致的校车事故、保障儿童乘车安全具有一定的作用,还对进一步研究更全面更智能的校车监控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陈军统,杨舒捷,金跃伟.基于GPS和GPRS的智能校车安全监控系统研究[J].科研应用.2013(3).

[2] 赵科.校车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