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数学改革的时代主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创新精神要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入手,抓住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这个要点,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认真地加以探讨。
一、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要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求异性。也就是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突破原有知识框架、思维定式与心理定势的限制,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系,有更多的自主思考与自由思考的空间,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相法与见解。
一是组织发散性语言。数学语言具有严密性与逻辑性,但也要认识到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语言来表达。教师要加强语言的发散性,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语言形式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如,表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几分之几,也可以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或几分之几来表述。这样的语言描述能够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述同样的意思。
二是设计开放性习题。(1)一题多练。教师可设置具有不完善性条件的习题,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所学,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补充条件,这样便可以由一道不完善的题得到更多的题。(2)一题多解。同一道数学题往往具有多种解法,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使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在必要时要为学生指明思考与解题的方向, 从而使学生突破常规解法。这些都利于学生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 利于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原形是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我们现代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学习"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这样设计问题情境:三月份我校三、四年级参加学雷锋活动。三年级有4 个班,每班40 人;四年级有3 个班,每班38 人。你能提出三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这时学生就会自主灵活地发现问题,提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三年级参加活动的比四年级多多少人?"等问题。这样一来,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易在学生的心里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思维活动得到了强化。通过反复大量地实践,做到一题多解,让学生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最终上升为多解归一。
三、树立信心和勇气,强化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所有工作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树立信心和勇气,创新思维培养更是如此。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高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我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探索精神,即使学生对某个问题理解出现偏差,甚至完全不对,也不打击,送上一句鼓励的语言,投去一个亲切的目光,学生的心理都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兴趣都会得到激发,思维活动都会得到强化。例如,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0.30、0.28,先引导学生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比下去,整数部分相同的比十分位,十分位数字相同的比百分位......有的同学立刻想到在0.3 的末尾添上一个0,数位相同,比较更直观。只要是学生自己通过大脑理解出来的,不管用什么办法,我都会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善于动脑。这样使学生有信心和勇气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四、倡导质疑问难,诱发创造思维
课堂质疑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为了能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学生实际和认识水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找到数学信息,去发现问题。例如,在讲"圆的周长"时,提出的问题是:(1)什么叫周长?(2)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3)大小圆中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相同吗?由于想法不同,所以做法也就不同,有的用滚动的方法记录周长,找出周长和直径得出结论,有的同学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然后提供材料,用多种材料制作圆片和纸面上的圆形,让学生去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很显然方法一是重结论的"记"的教学活动,而方法二是从问题意识为线索的"做"的教学活动。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问题,我都有意识与学生换位,互换角色,提出问题,小组协作,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五、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圆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能否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在实际操作中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探索后, 学生纷纷举手说:"老师,我知道怎样把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来计算了。"于是,我就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都能较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顺利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时,一个学生提出:"圆的面积一定要用S=πr2 这个公式来计算吗? "我顺势鼓励他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他说的是否有道理呢? "这时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一种新方法了, 即S=πd2÷4。"我立即对这些学生加以表扬并引导他们说出是怎么想的。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质疑和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加以鼓励,这样课堂上才有可能闪烁出创造的思维。
六、培养类比能力,拓展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然后进行强化训练。我们应在课堂上引入开拓性的思路,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活动,主动地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发现归纳,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时,为使学生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千米"这些单位,可把它们进行比较,使之明确,它们一个单位分别是边长"1 厘米""1 分米""1千米"的正方形。最后用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加以巩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来。因此,凡是使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建立起的实质性的联系,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实践表明,设计相近似的问题,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训练,做到全方位平衡发展。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