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媒体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的发展思路的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媒体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的发展思路的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哺育了中华民族,国人对传统文化也有天然的心理归属感和文化传承责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变成了社会时代的潮流,微信的“全民化”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探究传统文化传播寻找新出路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传统文化与微信传播不相适应部分问题的建议。传统文化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才能展现出更好的姿态。

[关键词]新媒体;微信;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39-01

一、调查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历史积淀,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继承、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们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依赖于传统媒介,更借助于新媒体这一日益强大的技术手段和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微信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立足事实,深入的了解微信作为新兴媒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获得第一手的资源和信息,调查小组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访不同职业的人群等多种方式,在全国多地展开,共收到纸质问卷215份、电子问卷136份及采访视频等。根据调查问卷及现场采访,希望能够充分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在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平台上的发展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在大众使用微信的频率方面,在受访人群中,微信日均使用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46%左右,5小时以上占不到12%。微信的使用率普遍高于其他的网络方式;在微信各类消息普及度方面,使用微信的用户浏览信息多集中于时事新闻,而关注传统文化的用户比例在32%左右。

在传统文化关注度方面,54%的微信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一般,仅2.2%的用户对该领域完全不关注;在传统文化各种传播渠道产生的效果方面,通过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目前效果一般,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仍然是宣传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在受众对待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中,受访者对通过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普遍表示赞同。有93%的受访者认为,微信中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使他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精彩,增加了知识储备,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从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大家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来接受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融合,作为文化发展的形式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以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现阶段效果一般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尚未成为主流。目前人们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书籍报刊、电视广播和课堂学习,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响尚不深远。其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在缓慢中传承与进化,而微信的出现和发展则突如其来,二者之间的隔阂需要一定的适应周期。公众号的传播、朋友圈的转发、微信群的“家”文化与“红包”文化,已经是微信在传播传统文化中开始发挥作用的一种体现。

2.以微信传承传统文化有极大的潜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移佣说难杆倨占埃通过新媒体获取资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人们埋首于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时间越来越长。而相对于其他新媒体平台,微信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功能综合,适合于各个年龄阶层的群体,优势日趋明显。微信的广泛普及意味着,传播传统文化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承方式,而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谋求新的发展方向。拥有广大用户的微信提供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用户市场。虽然传统文化尚未成为大众通过微信获取知识的主流部分,但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以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持赞同意见,他们普遍认为相比其他网络文学,传统文化更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饱腹感,更符合大众心理需求。

3.微信传播传统文化尚有不足之处

其一,微信对传统文化普及的审核和规范存在不足。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为了引起关注借传统文化的外壳在朋友圈大行其道,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其二,微信的发展带来了便捷的生活、开阔的视野,同时也使人们趋向于快餐式的阅读与粗略化的思考。传统文化被不断简化、解构,甚至娱乐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快节奏的微信传播中难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其三,传播传统文化的微信内容不够优质,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调查问卷和采访中,许多受访者建议对对微信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包装,打造古色古香、精致优雅的阅读体验,防止出现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三、提高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影响力的策略

(一)规范传播,确保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公信力

在虚假信息泛滥的今天,网络谣言过多地消耗民众的信任度,无论对微信公众平台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一种打击。微信对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精神的准确性掌握是做好新媒体传统文化普及的重要前提。除了加强监管并限制微信中不实言论传播,还可以对微信公众号采取信用评级制度,评级结果公开显示在该公众号的首页上。同时,我们应当鼓励颇具公信力和专业素养的传统媒介敞开怀抱接纳新媒体,在新兴平台上为大众带来高质量的文化享受。

(二)打造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项目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微信的推送,在大众脑海里形成的是碎片化印象。将零碎的传统文化知识打造为深刻而系统的精品文化项目,也可以积累一批忠实的读者。

(三)提高传统文化微信传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厚重积淀,远不如时事新闻、娱乐八卦所能给用户提供直观的刺激和新奇的享受。世界日新月异,传统文化也需要推陈出新。结合时事热点,注重版面版式,提高微信产品的整体质量,改善用户的阅读体验,都能为传统文化内容吸引大量读者。在文化传播之余,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互动平台,提供传统文化爱好者交流探讨的园地。由此,微信因传统文化丰富了内在价值,而传统文化也将以其自身优势,投入新媒体时代的洪流,在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中焕发新的活力。

四、结语

传统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给予了一代代中国人民丰富的精神滋养,国人承担着将文化宝藏代代相传的历史使命。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的传承遭遇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调查通过电子问卷与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着重探究了传统文化在微信这一媒介中传播发展的新思路。调查发现,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目前的影响力不甚强大,但发展的潜力无穷。即使微信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社会暴露出种种缺陷,但有效的对策可以改善这一状况,助力传统文化在微信上的传承与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期待,微信因传统文化增添了文化底蕴,而传统文化也因新的传播方式呈现出独特的风采。

参考文献

[1] 任丽梅.“国学热”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107-113+160.

[2] 郭万敏,巩建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及其主导力量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06):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