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要注意“六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要注意“六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形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提高 语文 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形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坚持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单一,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从而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种片面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很显然不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当然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为了改变单一目标所造成的应试教育弊端,目前的新课改倡导三维教学目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三维目标体系的内容来看,其中不仅包含对于知识目标的要求,而且有对于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要求,只有这些目标实现,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按照这个目标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也才能称得上是有效教学。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的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我主张语文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语文教材、不要把握语文教材意图。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需要对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要理清新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毫无疑义,语文教材只有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范本,学生所掌握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人生发展的阶梯。其次,要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感悟和领会,了解新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新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其中所渗透的学思想、方法,才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第三,要用好、用活教材。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而应地加以科学的整合。第四、对教材中的细节要注意推敲,包括对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对教材钻研得越深,语文课堂教学就越得心应手。我们要带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语文教材。

三、教学氛围的和谐性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究氛围,是促使学生潜力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课堂显现生机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善于把教学过程创设成有利于学生一心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那么,语文教学就会灵活起来,丰富起来,学生在自主中得到多元化的发展。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语文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语文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

四、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通过语言,教师传授学生各种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感。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上,教师一定要多花心思,尤其是像语文这样的语言学科,它对于教学语言的依赖程度会更大,因此对教学语言的使用要求也就更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课,就会让教学内容立马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让语文学科的内容充满魅力,这样不但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情感色彩。不规范的、没有感情的语言充其量只能称为文字。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且情感丰富的语言,才能增强教学的效果。

五、学习主体的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众所周知,高中生对娱乐消息、体坛消息,甚至是军事信息等“课外”的东西往往熟烂于心、了如指掌,说起来是如数家珍、头头是道,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信息有兴趣。相比较而言,在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记住相关知识点的定义和内涵或者背诵几首诗却显得那么难。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以学生为本,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团体。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语文教与学的互动环境。开展互动教学,前置条件就是要语文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因为“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得有一湖水”。语文课堂上,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打造有效教与学的互动平台,才能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敢于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表达不同见解,真正形成师生“互动流”。再次,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正确、恰当地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鼓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学习评价的激励性

语文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语文学习评价的激励性,是指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语文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表扬和奖励的质量较之频率更为重要。对激励的成功运用取决于时间和方式的恰当与否,过分、过于夸张的奖励会降低内在动机;教师表扬的频率与学生的学习收获并非总成正比,某些时候关系不大以至于表扬会变得无足轻重;不同学生其内在动机系统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不同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总之,新课改为基础教育拓展了一片自由发展的新天地。我们作为语文新课改的践行者,必须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和新的成效。

(作者单位:丹阳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