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元文化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元文化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进入多元化经济和文化时代的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意义重大,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分别从主体作用的发挥、良好环境和制度的构建、媒介网络平台环境的运用以及结合实践创新教育理念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多元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逐步融入世界之中,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中国社会主流与非主流、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大众与精英文化之间的彼此冲撞与耦合,使社会成员思维方式、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冲突和矛盾。在多元化时代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多元文化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

维持社会进步和稳定的需要。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已经由经济层面向政治和文化层面发展,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文化相互重叠和冲突,使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而纷繁的价值选择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正确价值取向。多元的价值观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认同,人们在精神上就会缺失信仰和依托,容易受到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的影响,在选择和行动时往往不知所措、误入歧途,造成个人利益至上、社会责任感缺失,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和秩序的混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多元化的体系,吸收了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能够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具体利益矛盾和思想差异上形成最广泛的共识,能够找到全体社会成员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对立和混乱,能够将全社会的思想紧密统一到国家富强和生活富裕上来,统一到丰富人民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生活上来,有利于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稳定。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多元文化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的必然潮流,它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区域、民族和种族的人们相互交流和融合。同时,这也为施行文化霸权,妄图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入侵提供了可能。在多元化的思想价值观念下,社会上出现了道德责任感匮乏、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为西方新殖民文化的入侵提供了土壤和温床。面对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维护好价值观领域的安全。

如何秉承“拿来主义”,坚持和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吸取西方文化之精华,抵制和防御文化霸权,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文化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培育,是反对西方文化霸权,维护国际意识形态稳定,构筑民族文化阵地有效防线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维护核心价值体系不被歪曲、不受动摇,中央才能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价值领域的渗透挑战,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选择的需要。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多元化的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各种文化间的彼此冲突和叠加,容易对价值观的构建产生误导。由于西方“民主”、“人权”普世价值的宣扬,以及市场经济趋利性的渗透,当代人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既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凸显个人本位主义和功利化主义的倾向,又追求实用主义,面临理想信念的缺失。

在纷繁的社会中,人们由于心理、生理、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原因,稍有差池就容易陷入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构筑的深渊,导致奉行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缺乏信仰和精神追求的现象,也极容易由于思想的放松而做出错误的行径,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这就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的引领,引导公众正确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和诱惑,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筑牢团结奋斗的理想信念。

多元文化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

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真理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化和发展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也是一个不断兼容并蓄、吸纳取舍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之下,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核心要义,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为主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体系。主流与非主流、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大众与精英文化之间的彼此交错与碰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提供了不同的理念、丰富的元素和充足的资源。如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提供充足的给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民惟邦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论述,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论述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国家建设目标、社会治理愿景、公民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外延提供鉴戒。开放包容的体系之下,文化间的对话促进了彼此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彼此的发展与繁荣。以吸收包容的态度,以批判扬弃的方式,发挥创新创造精神,在多元文化的沃土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新的平台和环境。传播媒介和技术方式的日新月异以及网络的应用普及,极大方便了文化和信息的传播,加剧了文化的多元化。微信、微博等软件的应用,极大颠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也为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与此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和广泛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复杂的网络生态,为有效监管和控制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大困难。自媒体活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以及公众对信息缺少有效的甄别和利用力,容易导致有效信息传播的梗阻和虚假有害信息的散播。现代网络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就是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利用网络作为传播渠道,只要轻轻碰触屏幕或键盘,信息就会上传到网络之上;而微信微博等链式关系网络的存在使信息能够以指数形式扩散。盲目、逆反和无序的文化传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传播造成极大挑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可以拓宽传统教育的路径,利用主流媒介和新型社交软件平台,将网络的信息加以梳理整合,引导公众的关注焦点和思维方式,传播正能量。

带来文化吸收和同化上的挑战。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中华文明对外来文化有着极强的吸收改造能力,兼容并蓄理念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吸纳的外来文化精华,必将经受本土文化吸收和同化的挑战。

根植于农耕社会的传统文化,孕育的是“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一元的价值观,与根植于海洋崇尚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的西方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文化不可能无所阻挠的融入到传统文化当中,势必要经受一番吸收和同化。在此过程中,我们常常带着极强的功利性,往往只是注重表层的模仿,忽视了不同文化根源性的区别,加之传统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模仿往往会走样变形。我们有时甚至将其他文化中的糟粕作为精华加以利用,导致社会价值观取向误入歧途,造成社会中契约精神缺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大行其道,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道德水平滑坡。同时,西方霸权主义往往利用文化的伪装妄图对我国实施。如何挫败其阴谋,净化文化生态,维护文化安全,是在文化的吸收和同化上面临的重大挑战。

遭遇价值认同危机。多元文化的发展带来一元文化的解体,打破了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国家集体利益至上的一元价值观受到自我认同等多元价值观的挑战。在各种价值观的冲突之中选择取舍很容易因为盲目而陷入困境。部分社会成员在文化价值选择上往往有两个方面的倾向:一是理想信念的缺失使其在价值选择上丧失基本的判断力,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而迷失方向。对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盲目崇拜或一味排斥,表现出冲动和脆弱的一面。二是在矛盾的价值选择中犹豫不决。既定目标追求和为目标而不懈奋斗追求的缺失,使得人们在价值选择出现冲突时,缺少一种必定的信念和自信,往往变得无所适从。多元文化带来的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既给价值主体带来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也需要对其成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帮助其找准人生的坐标。

多元文化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主体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引下,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成员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多元文化彼此之间在重叠和碰撞的同时,消解了一元化的价值观,客观上削弱了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威,也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淡化和遮蔽。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改变以往机械灌输的方式,紧密结合受教者的自身特点,尊重其主体地位,把握其内心变化规律,以尊重和平等的姿态,结合其思想动态和需求特点,充分发挥主认知和实践主体的作用,充分激发其积极性,引导其实现自我教育。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阀门和总开关,引导社会成员透过多种价值取向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在培育中要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注意区分层次和对象,做到明确对象、贴近群众、广接地气,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群众乐于参与的平台和渠道,增强培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创造良好环境,注重制度的保障作用。良好的环境和有序的制度,有利于培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多元文化时代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文化来熏陶,潜移默化地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人文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质是通过隐形渗透式教育,营造符合公众身心特点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不同文化形式的合力。让公众在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下不自觉地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对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等方式,在全社会形成正气,形成良好的舆论传播环境。也可以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榜样做示范,通过生动灵活的语言,将身边典型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结合讲解,营造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良好氛围。

文化的影响力是潜在的,明确的规章制度则是可以操作的抓手。要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规章制度,将抽象的概念定义转化为具象化、制度化的操作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建立常态化和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同社会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纳入到岗位目标考核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措施有序推进。要大胆创新,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在制度建设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遵循中得到体现。

利用媒介工具,注重网络的平台环境。通过对媒介工具和网络平台的运用,积极进行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出弘扬正气、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政府首先要在政策上积极引导,从宏观上设计媒介工具宣传引导想要达到的效果,必要时可以采取政治、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信息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都需要借助信息进行传递,拥有大量社会媒介资源的媒介组织是大部分媒介信息和产品的创造者,在多元文化的传播中,有责任和义务利用自身条件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可以通过报刊、社论、书籍、新闻和访谈节目等多种手段,谋求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正面宣传和反面警示的方式,让大众在对比教育中得到启发。

在多元文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相互交往的主要形式。网络可以也应当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之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网络平台,如打造显性教育阵地,建立专题网络平台;通过隐性方式,引导舆论文化方向,在多元的文化中选择主流的意识形态,利用博客、微信、微博等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化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等。虚拟的网络中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网络环境的净化和监管是项重大课题。在网络平台的运用中,要注重网络生态的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制度规范,自觉抵制消极文化垃圾,清理净化信息污染源,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实践的固化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要注重发挥创新精神,固化教育成果:

一是提倡社会各个阶层通过自学、集体学习的方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多元化时代众多的价值选择中找准自身的定位。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接受能力强,价值观还未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对其的教育要特别重视。

二是要注重集体教学中的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集体教学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形式。在集体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系统教学体系的完善以及与其他教育方式的结合,解决单纯价值观灌输的枯燥乏味。教学者要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加强,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发挥引导作用,运用多种方式将价值观教学有效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如通过情景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加强互动交流、组建兴趣小组课下交流等形式。

三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历史文化等不同文化的研习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将经典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受教者内在精神品位,引导其拓展自己的眼光,既以开放的心态关注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又以历史的眼光正确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

四是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文化最重要的是熏陶作用,而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师者言传身教,对于学生而言,家长是第一个也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同孩子保持联系,掌握其思想动态,引导其珍惜短暂学生生涯,在多元文化的熏陶里,树立正确的学习、就业、处事、家庭观念。学校也应创造条件同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定期将学生在校情况向家长做反馈,共同呵护学生的成长。

五是单一枯燥的教学往往容易挫伤受教者的积极性,而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受教者价值评判的标准,行为处事的准则。受教者是否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的价值主流,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检验。适当组织社会成员参加一系列人文公益实践,如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纪念馆、博物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行为操守和准则。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

责编/丰家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