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应被教师所采纳,这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好,使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得到养成和发展。笔者列举几种常见类型“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趣味型问题情境

创设趣味型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案例1:在“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一节的教学时,笔者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进行引入:

话说猪八戒自西天取经回到高老庄以后担任了高老庄集团的总经理,可好景不长,便因资金周转不灵却陷入窘境,急需大量资金注入,于是就找到孙悟空,悟空一口答应:“行!我每天投资100万元,连续一个月(30天),但有一个条件是:作为回报,从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给笔者1元,第二天返还2元,第三天返还4元……,即后一天返还为前一天的2倍”八戒听了,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第一天,支出1元,收入100万;第二天,支出2元,收入100万;第三天,支出4元,收入100万;……哇,发财了”心里越想越美,再看看悟空的表情,心里嘀咕了:“这猴子老是欺负我,该不会又在耍我吧?”

提问: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分析一下,按照悟空的投资方式,八戒能吸收多少投资?又该返还给悟空多少钱?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问题境,引入新课,语言诙谐,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类比型问题情境

创设类比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案例2:在“复数的有关概念”一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与实数作类比,供同学们探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复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1)若 ,其中a,b,c,d为有理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若 ,a,b,c,d为实数,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2)实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虚数行吗?若不行又该怎么办?

(3)如何化简■?请你大胆预测一下,以后又该怎样化简■?

随着学生在课上探究的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问题(l)渗透了反证法,改变a,b,c,d的限制对判断的影响,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由问题(2)学生对“升维”必要性的理解,并与复数相等条件作呼应,使数形结合,相得益彰;由问题(3)学生理解了引进共扼复数的目的和作用,渗透了配对思想。

这里,类比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概念的情境,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三、悬念型问题情境

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案例3: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引出抛物线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就是抛物线,而今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不一致,他们之间有某种内在联系,你能找出这种内在的联系吗?

此问题问的新奇,问题的结论是肯定的,而课本中又无解释,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的欲望。此时,教师注意点拨:我们应该由y=x2入手推导出曲线上的动点到某定点和某定直线的距离相等,即可导出形如动点P(x,y)到定点F(x0,y0)的距离等于动点p(x,y)到定直线的距离。大家试试看!学生纷纷动笔变形、拼凑,教师巡视后可安排一学生板演并进行讲述:

它表示平面上动点P(x,y)到定点F(0,■)的距离正好等于它到直线y=-■的距离,完全符合现在的定义。这个教学环节对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无疑是非常珍贵的。

四、陷阱型问题情境

创设陷阱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分析

案例4:在讲例题“现有5件不同的奖品分给4名先进工作者,每人至少一件,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案?”时,一位学生的分析具有代表性:由于每人至少一样,故先从5件奖品中选出4件分别分给4人,剩下1件奖品分给4人中任何1人,故共有 (种)。这种思路类似于“排列问题”中的位置分析法,因而得到几乎所有同学的认可,说明错误具有隐蔽性和普遍性。笔者并没有直接指出错误与否,而是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着手,即把奖品数改为3件、人改为2人,学生利用列举法得出共有6种分法,但按上述解法应有 (种)。学生感觉到解法有问题,经过一番探究反思,终于发现原来5件奖品中任意选4件分给4人,如4件奖品为a,b,c,d且剩下1件奖品为e和4件奖品为e,b,c,d且剩下1件奖品a,会产生a与e,b,c,d分别分给4人的重复现象。如何修正答案?大家悟出利用元素的相互对应关系,只要在原有基础上除以2即可,这也为“概率”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当然本题也可先从5件奖品中任取2件“捆绑”成一个大元素与剩下3件奖品分别给4人,故共有

(种)。

通过上述问题的辨析,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探求知识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

1.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引起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少而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2.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