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的红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8月26日,美国政府称不会与叙利亚合作打击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这被视为美国对叙境内展开空中打击的预告。也就是说,在叙利亚内战爆发3年多后,美国终于准备直接在叙利亚动武了。只不过,打击的对象并不是其一直公开宣称要的阿萨德政权,而是其曾经一度视为伙伴的极端武装组织,这可真是一个不小的玩笑。
如今,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美国政府曾为出兵叙利亚画过一条红线,即关于使用化学武器的红线。后来,在叙利亚战场上出现化学武器之后,奥巴马政府没有出兵,那条红线也因此成了奥巴马政府的一个笑柄。
现在看来,那条红线当初画得本就有些轻率,越线者并未触及美国的真正痛处,美国也并没有做好真正出兵的打算。眼下,尽管美国并未画出新的红线,但其对“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打击可谓山雨欲来,这只能说明,“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已经越过了美国未曾公开宣布的另一条红线,其中,“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公开斩首一名美国记者显然是这条红线上的重要一点,另外,还有“伊斯兰国”对美国的公开威胁和可能袭击。
对美国来说,对“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打击不仅是对美国记者被杀的报复,更是一种先发制人的打击。不打败“伊斯兰国”武装,美国就可能“丢掉伊拉克”;不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消灭这一极端组织,美国本土就有遭遇第二次“9・11”袭击的危险,而这种危险对任何美国总统来说,都会是一种无法承受的政治灾难。
当然,在着手准备军事打击“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同时,美国政府显然也给自己画了一条红线,那就是限于空中打击,不派地面部队。虽然近日有报道说,美军曾派出特种部队潜入叙利亚境内试图消灭“伊斯兰国”头目却无功而返,但像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样的大规模出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出现。美国试图在遥远而安全的距离上对“伊斯兰国”发动打击,而自己不用担心出现伤亡。
这是一场看上去很美的军事行动。对美国来说,维持这样一种美国空中打击、“伊斯兰国”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局面,自然是最理想的状况。只不过,这种局面能否维系下去不仅取决于美国的空中打击实际效果,还取决于“伊斯兰国”的回应。很难想象,充满野心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会坐以待毙,他们或许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战场上无法与飞在天空的美军战机对抗,但却不排除会在地面上袭击美国目标,包括在伊拉克境内的美国平民,甚至其他国家乃至美国本土的各种目标。对他们来说,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要知道,在“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中,就有不少来自欧美的成员。
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同时遭袭;2000年,美军“科尔”号驱逐舰在也门遭袭。这两次袭击后,美国均认定“基地”组织是幕后元凶,但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仅仅动用巡航导弹袭击了“基地”的几处目标作为报复;这种颇为“温和”的反应与2001年“9・11”后小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战争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一旦“伊斯兰国”再次公开处决美国人质,受到刺激的美国将会对“伊斯兰国”展开更快速更猛烈的打击;如果“伊斯兰国”对伊拉克、叙利亚之外的美国目标发动袭击,美国的报复行动极有可能升级;一旦“伊斯兰国”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美国的报复行动则几乎肯定会大幅升级。到那时,仅限于空中打击、不与叙利亚政府合作等“红线”可能都会被抛诸脑后;对美国来说,“伊斯兰国”将成为“基地”升级版,消灭“伊斯兰国”将是首要目标,所有其他的政策目标都必须为此让路。
就此而言,美国的红线是根据形势而变的,有时候并不完全由美国自己决定,哪怕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说在对付“基地”方面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的话,那么其中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越早动手解决问题越好,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养虎为患。
(摘自《同舟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