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赵玉璋:起落是一个拐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赵玉璋:起落是一个拐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李沧区创业广场成立至今的见证者,26岁的赵玉璋和他的公司在这里快速地成长着。从2013年1月用100万元资金注册成立青岛忆烨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到2015年年收入已达150万元,从幼小到壮大,年轻如他,忆烨正显出蓬勃的生长力,业务已经覆盖整个山东地区,现已成为青岛同行业综合实力排名超前的专业化公司,这些都让人无法忽视这个皮肤黝黑、敦厚踏实的小伙子内心里所蕴藏的能量。

大二就成了“学生老板”

2009年,赵玉璋还只是个通信专业大二的学生,却已经显现出了他独到的眼光,他适时捕捉到了校园的商机,在学校外边开了一家门店,专做电子产品维修,还包括一些键盘、鼠标之类的电脑配件销售。对于全封闭式管理的飞洋学院来说,这是学校周边唯一的一家电子产品维修店,其营业火热程度可想而知。很快,赵玉璋就轻松地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每个月收入六七千块钱,旺季的时候能够达到一万五左右,学费、生活费基本上都能自理。”赵玉璋回忆着,脸上不无自豪。遗憾的是,当这个店经营了一年半的时间时,学校招生数量趋少,影响到了维修店的运营,赵玉璋理智地决定,把它转让了出去。

初尝创业甜头的他,没过多久,就又召集了一帮“小伙伴”涉足互联网,他主要负责销售,不辞辛苦地到处跑客户。因为面临毕业,来自天南海北的“小伙伴”即将分散,赵玉璋的第二次创业也只维持了半年,就画上了句号,而彼时的赵玉璋因为读书期间表现优秀被留在了学校。

留校后的他创业梦不死,半年后,他便选择了出来创业。他先来到栈桥边的一家网络公司开始实习,从电话销售做起,虽然自始至终也没有接触到技术层面,但在观察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也算“偷师学艺”,有所收获。赵玉璋为自己的创业梦前前后后准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期间几乎访遍了青岛市大大小小的创业孵化中心,然后又在家“休息”了半年,沉潜下来,专注写创业策划,为申请进入李沧区创业广场做准备。

名副其实的“光杆老板”

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起起落落才是常态,忆烨也是如此。公司注册成立的前3个月,赵玉璋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光杆老板”。他打定主意开始招工,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团队。在4、5月的时候,他招到了一个“庞大”的销售团队,局促的办公室里一下子容纳了15个人,其中销售团队就占到了11个人。然而,这个销售团队两个半月的工作业绩,可以说很差很差,这让赵玉璋非常失望。他把它归为自己管理上的失误,过度放权,无条件信任员工。不得已,他把销售员都辞退了,办公室里只剩下了3个人,1个行政人员和2个技术人员。当时情形真有点岌岌可危,为了给销售团队发工资,赵玉璋把大学开店时候的积蓄都搭进去了,公司也亏损了六七万。从那时起,赵玉璋的每一个决定都变得非常谨慎。

终于,幸运的赵玉璋在8月末9月初迎来了转折点。因为他敦厚踏实的为人和前期出色的业务,开始有了老客户介绍过来的新客户。直到现在,赵玉璋的大部分客户来源都是“转介绍”过来的。慢慢地,忆烨所有的开支基本上都能持平了,开始呈现出真正的好转。如今忆烨的业务量已经非常可观,门户型网站一个月能做到两三单,而做商城的利润更为优渥,基本上都是1.5万起,做上两个就是3万。7个人的团队,5个技术人员,因为活比较多,也做不过来。直到现在,他还在不断地招人。

虽然将这段创业历程形容为“大起大落”,赵玉璋全程讲述的过程中,始终轻描淡写,面带笑容。起与落,在赵玉璋眼里都是一种经历,一笔财富。落是一次警示,一份经验;起是一个拐点,一种转变。困难是暂时的,关键是要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赵玉璋说,“做企业前三年是最艰苦的。只要你能挺下前三年来,只要公司能够正常运营下去,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好。”他的这种心态,已然是很多创业成功人士身上的共性。他们关注的,从来都不是眼前的得失,而是在不断地拥抱变化中放眼未来。

率性的“打工老板”

当了老板,赵玉璋多多少少有了一点“身份”,可以在同学碰面的时候潇洒地递上一张赫然印着“总经理”的名片,煞是光鲜。

然而,每天的生活实质上和一个辛苦的打工仔无异,尤其作为管理者,每天“操心”的事情更多。从创业到现在,赵玉璋每天的休息时间准确地说4个半小时左右。他习惯了在零点过后躺在床上思考,夏天5点半左右起床,下楼活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有的时候大脑里涌现新灵感,突然间他就坐起来了,手边能做完的马上就要去做,怕过后忘了。他的床头都会放一个本子、一支笔,来不及的时候赶紧写写,早上起来翻看。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在想公司一整天的开支。他想起什么就去做,有的时候都不想这事能不能行,他觉得只要能坚持,都没什么问题。

言及此,赵玉璋话锋一转至大学生创业,“当你有一个好的想法的时候,一定要去做一做。尤其是互联网,基本上是靠思想、靠技术,基本没有什么成本,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足够了。”语气果断而激情,如果有想创业而畏首畏脑的人在场,一定禁不住想“难怪他赵玉璋成功了!”

赵玉璋不是一个吝啬的老板,刨去成本之后全部的营业额,他都分给了员工,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尚比不上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刚有起色那会儿,他办了很多张信用卡,一边赚钱一边贷款,来艰难维持着公司的运营。他觉得员工既然跟着他干,再苦再累不能亏待了大家,毕竟跟他的人有很多也是在青岛租的房子。他自我宽慰,“赚个千八百块钱能孝敬父母,给父母买点东西,就足够了。”回忆起初创业时的艰辛,他提到,有一次他和卡铺的老总一起去胶州洽谈一个业务,忙得早上没有吃饭,随便在路边一个超市,买了点充饥的东西,然后又找了个很偏僻的停车地,他们俩边吃边相视而笑,感叹道,“创业真是不容易,老板都是这样的!”

当问及睡眠时间过少身体是否会吃不消时,赵玉璋腼腆一笑说,给自己加油,“我很年轻!”正如忆烨企业文化中所写的,“一个人,不管他是否遥遥领先,也不管他是否比身边的其他同龄人更引人瞩目,如果他对目标缺少执着,缺少不断追求,他永远不会成功。”其实赵玉璋自己的奋斗经历,才是他企业文化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