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隆昌碑记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隆昌碑记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川隆昌县城南的古驿道,17座黝青的牌坊傲然独立,见证了巴蜀古驿道曾经的荣耀和流逝的岁月。隆昌牌坊无论其品种数量,还是艺术价值,都以绝对优势压倒了安徽歙县的牌坊,是中国牌坊文化的集大成者,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古牌坊之乡。隆昌牌坊虽然成名晚了一些,但一露面就是大家风度,王者气象。

更有甚者,隆昌牌坊奇特的“多人共坊”与“男女共坊”,为全国罕见:187名女人共坊,奇观中的奇观;男人与女人共坊,怪事中的怪事。它为中国的牌坊史凭添了趣事,制造了悬念,丰富了内容,更留下了谜团。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朝廷颁旨旌表四川省隆昌县187名节妇和1名孝妇,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皇帝下诏书表彰一个县的节孝妇达188名之多,空前绝后。对于隆昌,无疑是个天大的喜事,隆昌一次就有了188名全国优秀妇女代表,是县人的殊荣,更是县令的政绩所在。但这也给隆昌的财政出了一个大难题:修建188座牌坊得花一笔巨款,这钱从哪里来?牌坊不得不建,自朱元璋创造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字箴言以来,还从未有人敢违抗过。“旌表”是什么意思?在地方和民间的具体表现就是修建牌坊。牌坊是个人纪念碑,牌坊是历史授予个人的勋章,牌是支撑体,坊是符号。说明白了,一座牌坊只能旌表一个人,一人一坊。咸丰皇帝下诏书时想给隆昌人一个惊喜,他根本就没想到隆昌人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修建188座牌坊。皇帝的圣旨和牌坊的命运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隆昌县令焦头烂额,老百姓一筹莫展,没有钱就办不成大事,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个秀才建议“多人同坊”,这个建议被采纳了,在隆昌城南建起了一座“节孝总坊”:188个女人的名字济济一堂,蔚为壮观!一人一坊的惯例被打破了,隆昌人创造了历史。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二年(咸丰六年),隆昌受朝廷旌表的五位孝子共建一坊,牌坊由五位孝子的子孙出资修建,名为“孝子总坊”。既省钱又省时的事,谁都会仿效。

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光绪皇帝下诏旌表隆昌的节妇161人、烈女1人、贞女1人、孝子1人,共164人。与上次相隔23年之后,隆昌的妇女又一次获得如此崇高的集体荣誉,皇上真是太宠幸隆昌了!光绪跟他的父皇一样,没考虑到修建164座牌坊得花多少银子,他更不知道隆昌人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隆昌人依样画葫芦,又建了一座“节孝总坊”,让164人挤在了同一座牌坊上,煞是热闹。更为让人吃惊的是:164人中,竟有一个人是男的,他就是孝子彭志仁。男女同坊本是大忌,但为了省钱,隆昌人也顾不得那么多的规矩了。于是,隆昌人又一次改写了历史;于是,这个牌坊就成了1个男人和163个女人的故事。

从咸丰五年到光绪四年,只有短短的23年,隆昌就出了348名全国级的节妇,这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如此众多的年轻女人以千奇百怪的手段克制着自己的,数十年如一日独守空房。

历史庄严地沉默着,不肯说出自己的隐情。年迈的石头解释着青翠的昨天,石头上的苔藓展览着无人知晓的记忆。

高墙大院里的夜夜欢歌,寂寞空房内的禁欲心如止水,禁欲比更加残忍百倍。

可怜冰冷的石头框架,锁住了多少红颜青春!

348名节妇,348朵花,这些花为何集中地开放在隆昌这片土地上?这是一个美丽得令人伤心的谜。

古老的石牌坊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从现在走进过去。

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牛树海任隆昌县令,此人到隆昌之后,想增添政绩,便纠集隆昌当时的名流晏、范泰衡、王柄楠等107人,于次年成立了一个官办的民间社团组织,名叫“恤嫠会”。恤,救济;嫠,指寡妇,照现代的说法就是“救济寡妇委员会”。

“恤嫠会”将全县的寡妇登记在册,四处张贴县衙告示,向全县的寡妇们宣布政策:凡是愿意守节的寡妇,一律给予资助:十余岁、二十余岁守节者,每月帮钱六百文;三十余岁守节者,每月帮钱五百文。每逢端阳节、中秋节、春节和清明节,另加钱二百文。如果节妇的公婆去世了,“恤嫠会”给予殓费四千文;如果节妇本人病故,“恤嫠会”给予殓费六千文。牛树海以县衙的名义,在县城的考朋里立了一块“恤嫠碑”,在竖碑之日,牛树海写了一篇名曰“恤嫠序”的文章,亲自朗读。牛树海大搞形象工程树碑立传,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几个月后,牛树海因搞“恤嫠会”有功德于百姓,升任宁远府知府。

政府鼓励,利益诱惑,舆论压迫,时尚流行,隆昌县内的节妇陡然猛增。一时间,几乎所有死了丈夫的女人都宣布守节,隆昌这块土地圣洁得似乎将一根筷子去都能长出贞女来。于是,只过了10年(即咸丰五年),隆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就诞生了187名全国级的节妇,咸丰皇上为之兴奋不已,特予旌表嘉奖;又过了13年,隆昌再添161名全国级节妇,光绪爷在行将灭亡的江山尽头依稀看到了微茫的希望,又降旨旌表隆昌的优秀女士。

在隆昌的节妇们享受荣誉时,有多少寡妇在暗地里哭泣?仅咸丰五年这一年,隆昌境内就发生了12起寡妇偷男人的悲剧,其中有9对的男女被捆绑起来沉水,有两对男女被钉在门板上放进水中漂河灯,只有一对保全了性命。这只是暴露了的,没暴露的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我们已经为隆昌盛产节妇找到了答案,沿着那条悠长远的历史小巷,我们回过头去看看那348名节妇的命运:

在348名节妇中,年过30岁守寡的5人:年龄最大的36岁1人,32岁1人,30岁3人;年龄在20岁以下的23人:19岁11人,18岁6人,17岁5人,16岁1人;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320人。她们正处在开花的季节,阳光雨露却惠及不到她们的身上,她们的青春岁月被封存在冰冷的石牌坊里。

有一个叫廖卓华的女孩,19岁出嫁,7天后她的丈夫就去世了。7天,她就走完了一个妇人的一生。从此以后,她就开始了守节的日子,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重复。她活了84岁,65个年头像流水一样逝去了。65年,两万多个夜晚,她或许也做了两万多个梦,她梦见过丈夫吗?没有,因为她根本记不起丈夫的容貌。

梁孔氏,18岁嫁给丈夫梁诗一,19岁守寡,没有子女,她开始为丈夫守节。她活了95岁,为丈夫守节77年。77年,像一次呼吸!

彭蓝氏,其父为监生。她17岁嫁到彭家,5个月后,丈夫病逝。她17岁半开始守寡,她曾萌动改嫁念头,但其父不许她改嫁。她从此忧忧郁郁地打发着日子,两年后抑郁而死,死时还不满20岁。一朵尚未盛开的鲜花就这样过早地凋谢了,一个还没来得及着色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王雷氏,14岁出嫁,16岁生子。她刚刚当了母亲两个月,丈夫就离她而去。这时,她还是个孩子,孩子抚养孩子,还得肩负起守节的神圣使命。

梁曾氏,27岁守寡,她决意当节妇,含辛茹苦把儿子梁尚廷抚养成人,并娶了儿媳梁江氏。梁江氏28岁时死了丈夫,她矢志守节,没有子女,就过继侄子梁登高为嗣子,将其抚养成人。梁登高娶妻梁李氏,梁李氏26岁死了丈夫,成为寡妇,她决心守节。婆婆、儿媳、孙媳,一门三节妇。梁曾氏72岁时病故,她独自守节45年,与儿媳一同守节32年,三代人共同守节12年。这是一个守节世家,凄婉艳绝,缠绵哀怨……全在这里面了。

郭刘氏,19岁时嫁给郭光辉做继妻。当时郭光辉已有一个4岁的儿子,且成亲时郭光辉已病成废人,连拜堂的仪式也无法进行。她进郭家的门不到一年,丈夫就死了。她决心为郭光辉守节,她的父母认为她还年轻,又不曾与郭光辉拜过堂,就逼她改嫁。郭刘氏不听父母的话,17年之中没有回过一次娘家。她为郭光辉守节44年,就这样,她为一个与她没有一次夫妻之亲的丈夫守节44年!

隆昌云顶寨郭氏家族是一个具有600年历史的望族,与安徽的桐城方家并称为中国的两大世家,而郭家就出了28名节妇贞女!隆昌真是一块盛产节妇的土地。

348名节妇,她们虽然互不相识,但她们都是用同一个古老的手势向自己的青春告别的。

她们大多数的人连名字都没有,刻在牌坊上的几乎都是某某氏;她们似乎都不明白,那位过早夭折的男人为什么会成为她的丈夫?她们的青春岁月就像牵牛花,仅仅开放了一个早晨!

她们生命的小河任意西东,花自飘零水自流。

她们沿着沧桑走来,凄风苦雨剥蚀着她们悲凉的人生。348名节妇融进冰冷的石牌坊里,激情和心一起死了,行尸走肉般打发完了自己的一生。

从历史的高坡滑向今天,348名节妇的背影远去了,留下的是一座空寂的神殿。